音乐与影视学院
学院介绍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是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以后,进行优化专业结构,在原艺术学院和影视艺术学院的基础上成立的,目前已拥有本科、硕士研究生、成人教育等多个办学层次。学院设有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戏剧影视文学、表演专业,专任教师9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余人,博士6人,外籍教师5人,目前在校生已达1500多名。学院 “以学科的综合性为依托,以兼学中西为基础,以艺术教学、艺术科研、艺术创作、艺术实践为主线,以转型提升水平,发展交叉学科,逐渐形成特色;兼顾公共艺术教学,推动素质教育;积极拓宽交往渠道,开展对外交流。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专业技能、专业理论、文化知识均衡发展,文化底蕴较宽厚的艺术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同时具备专业技术水平及教学科学研究能力。
学院现有良好的教学设施,拥有天津首屈一指的音乐厅,为学生艺术实践提供展示的舞台;学院学术氛围浓厚,对内频繁的将国内外著名学者请进学院讲学,对外主办了“中国九宫大成学——暨中国首届词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艺术教育专家与院长论坛”、“中国律学学术研讨会”等国内外研讨会扩大学院知名度,“中国词曲音乐学研究所”、“国际儿童合唱协会亚太地区分会”和“中国琴院”等学术团体和研究所亦落户于此,使学院成为天津音乐与影视艺术教育的中心。
专业介绍
音乐学专业
该专业有理论作曲、音乐文学与音乐文化学两个专业方向。注重专业的学习,注重音乐基础的训练,注重艺术修养与素质的训练,注重人文视野的拓宽,注重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掌握扎实、全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教学和研究能力,能适应当代音乐事业发展的要求。
理论作曲方向主要课程:合唱、钢琴、中国民族器乐配器、现代作曲技法、电脑音乐、现代和声学、中国古诗词鉴赏、艺术歌曲赏析、指挥、音韵学、歌曲写作、艺术传播理论、传统乐学理论、中外舞剧欣赏、民俗学、毕业创作、艺术采风等。
音乐文学与音乐文化学方向主要课程:文学、史学、和声学、曲式学、复调学、配器学、作曲技术理论、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代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民俗学理论、民族民间音乐学、音韵学、指挥、传统乐学理论、艺术概论、艺术美学等。
音乐表演专业
该专业有键盘表演、声乐表演、器乐表演、民族器乐四个专业方向。该专业培养学生热爱音乐事业,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掌握先进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把握音乐内涵和表演音乐的能力;了解国内外音乐发展形势高级音乐表演人才。
键盘、声乐表演方向主要课程:合唱、电脑音乐、音乐作品指导、歌剧欣赏、形体表演、即兴伴奏、外国语音、实习采风等。
器乐表演方向主要课程:合奏、电脑音乐、音乐作品指导、重奏、艺术实践与观摩等。
民族器乐方向主要针对我国民族器乐于理论方面研究的欠缺而设置的。除器乐演奏外,民族器乐方向主要学习中国音乐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民族乐器配器等文化课程。
舞蹈学专业
该专业设有舞蹈表演、舞蹈编导和国际标准舞等三个专业方向。该专业培养热爱舞蹈专业、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舞蹈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关于舞蹈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舞蹈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舞蹈教学、舞蹈编导和表演国际标准舞能力的专门人才。
舞蹈表演方向主要课程:舞蹈概论、艺用解剖学、外国舞蹈史、舞蹈名作、基础乐理、音乐名作、芭蕾基本功训练、古典芭蕾双人舞、中国舞蹈史、中国古典舞基训及身韵、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剧目、编舞技法与实践、现代舞、中国舞考级教程及教学法、外国性格民间舞、舞蹈语言构成、舞蹈评论、舞蹈音乐、毕业舞蹈晚会等。
舞蹈编导方向主要课程:舞蹈语言构成、舞蹈评论、舞蹈音乐、舞蹈服饰、舞台灯光设计、中西艺术作品赏析、舞蹈创作心理学、舞蹈写作、舞蹈作品创作实验、舞蹈作品结构分析、毕业舞蹈晚会、艺术采风与观摩、毕业实习等。 国际标准舞方向主要课程:国标舞、舞蹈音乐、中西艺术作品赏析、摩登舞教学法、拉丁舞教学法、戏剧表演、爵士舞、教学剧目等。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传媒策划原理、脚本写作技能、编辑基础知识的影视、戏剧、广告及相关行业的文学创作人才及戏剧影视文学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
主要课程:影视艺术概论、视听语言、影片分析、中外文学史、表演基础、导演基础、戏剧剧本写作、影视剧本写作、类型电影、中外电影史、中外戏剧史等。
表演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表演艺术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能从事电影、电视、舞台表演工作的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表演、形体、台词、声乐、影视艺术概论、视听语言、影片分析、名著导读、剧作概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