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遗传:是指亲代将自己的生物学特征传递给子代的生物学过程。
2、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
3、发展:通常是指人类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变化的过程。
4、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性的核心。
5、记忆: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各种心理现象和发展变化
2、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3、遗传和胚胎环境影响、社会文化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
4、行为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5、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三、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B C B A D
四、简答:(每小题5分,共25分)
1.(1)根据学习内容可把学习分为:运动技能的学习、认知的学习和情感的学习。(2分)
(2)根据学习过程的特征可把学习分为:试误学习、顿悟学习和模仿学习。 (2分)
(3)根据学习的理解程度可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1分)
2.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其实质是根据学习目标和材料,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调控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从而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加工。(2分)
一般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策略有:(3分)
(1)注意策略。它是指一个重要方法即在学习材料中附加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注意并观察其对学习的影响。
(2)编码策略。它是指按学生自己熟悉或习惯的方式来组织信息,以便于取用。
(3)提取信息的策略。它是指按需索取贮存的信息的方法。
3、小学儿童认知活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 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方向发展;(1分)
(2) 注意从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向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发展;(1分)
(3) 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并占主导地位。机械识记还占有优势,抽象记忆在逐渐发展;(2分)
(4)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1分)
4、小学儿童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有以下特点:
(1) 从“他律”到“自律”。 (2分)
(2) 从效果到动机。(1分)
(3) 从别人到自己。(1分)
(4) 从片面到全面。(1分)
5、练习曲线的典型势态是练习曲线呈负加速变化。
其特点是:
初期进步快;(1分)
练习高原现象;(1分)
后期进步慢;(1分)
总的趋势是进步,(1分)
但有时会有暂时的退步。(1分)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