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 1、广义的课程是指某个专业的全部教学科目及其体系。(T)
2、课程计划的纵向的系统性即课程之间要密切的联系及完整性。(F)
3、课程计划是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所形成的体系结构。它是为了保证某一种专门人才的规格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集中体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T)
4、实践性课程强调系统性、强调学习直接经验、强调论证。〈F〉
5、课堂理论教育使学生获得本专业所需的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专业科学体系,也有利于高校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T)
6、说服教育实际上是一种说理的过程,教师通过讲道理的方式,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向好的方向转化。(T)
7、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但不能培养人才。(F)
8、在学与思的关系中,学是指读、看、听等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活动,思是指运用大脑进行思维。学和思的活动都可获取知识,都是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T)
9、在德育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缺点,一方面不能轻描淡写,要使学生认识到品德修养的艰难性。另一方面也不能使学生对发展失去信心,在指出缺点的同时,要注意鼓励学生下决心改正缺点。(T)
10、通常的观察方法主要有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两大类。(T)
11、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并不需要思维活动。(F)
12、信息意识主要是指人们在解决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使用信息的技术水平。(F)
13、生产实习的内容涵盖整个专业的知识,因此它是整个专业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T)
l4、培养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主要有开设指导自学的课程或讲座、开设“导论类课程”课,提供自学方向、采用问题式、讨论式教学,激发求知欲、直接指定自学内容,定期检查自学结果,等等。(T)
15、大学生直接负责科研项目这种方式需要由学生自己申请、负责规划组织研究队伍、亲自参与科学项目。(T)
16、大学中的科研项目,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作用。(F)
17、网络教学能够做到因材施教,达到个体化学习和群体化学习相结合的目的,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自由。(T)
18、社会能力指参与社会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包括社会交往能力、组织与领导能力和审美能力。(F)
19、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传递教育信息的过程,教育信息的形式主要有二类:语言、符号。(F)
20、教师在使用语言讲课时,少用深奥冷僻的词语,但可以多用书面化语言来表达。(F)
21、随着生理发育成熟及心理的发展,大学生的独立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自己的个性还没有形成。(F)
22、墨子有言“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学生的思想往往会不断地变化,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选择有利时机进行教育。(T)
23、学生通过教师的言语讲述实现的学习都是接受学习。(F)
24、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维护良好的校风,但一般不要对学生提出要求。(F)
25、一般的情况下,校内活动可以分为科研活动、体育活动、社团活动三个主要类型。(T)
26、思想品质,是个人的政治态度、世界观和人生观等。(F)
27、价值观是决定人们对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标准。人们在心目中把有关事物分成轻重主次,这种主次的排列结构,就是个人的价值体系。(T)
28、道德意志是道德认识的能动作用的体现,是根据自己的道德观念,克服非道德欲望的能力。(T)
29、健康评估指对学生的是否患有某种疾病、身体不适的频繁程度进行评估。评估方法主要依靠体检和平时观察。(T)
30、主观性试题的评分是由评分者通过分析判断来确定分数的,一般有唯一性的标准答案。(F)
31、在大学生评估过程中,调查法指通过采用座谈、访问、问卷等形式,系统地向熟悉被测评对象的第三者或被测评对象本人收集信息,来评估被测评对象的发展水平的方法。(T)
32、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指学生具有正常协调的知、情、意、行,善于处理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各种关系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状态。(T)
33、大学生发展评估的内容一般分为下述几个方面:政治思想评价,学力评价,业务水平评价,智能评价,体质健康评价。(F)
34、我国目前有数学、物理学、化学、文学、历史等学士学位。(F)
35、研究生要为自己制定培养方案。(F)
36、视觉、听觉、视听觉设备都只能是单向传播教学信息。但是,教学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需要在教学设备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互动的状态,能够实现这种教学功能的设备主要是计算机。(T)
37、如果没有声卡、显卡、CD-ROM和相关的外部设备,也可以建立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F)
38、目前我国设立的研究型学位制度,特别是硕士、博士等高级学位层次的教育,可以看作是专门为了培养科研型人才所设立的培养制度。(T)
39、MPA即公共管理硕士。(T)
40、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思想和技术,能提供公平、广泛和廉价的教育方式,使教育效率大大提高。(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