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 1、高等教育是一种在获得高中毕业文凭后实施的专业教育。
2、我国在战国时期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论述教育的专著。
3、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于1916年出版了《民主主义教育》。
4、汉代设立中央官学的最高学府是“太学”。
5、书院从出现开始就成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
6、1867年创办的霍普金斯大学推动了美国研究性大学模式的形成。
7、个人本位论者对教育的本质存在不同看法,但他们都认为教育活动必须围绕着人展开,人的发展高于一切,而教育必须根据人的发展需要来制定执行。
8、涂尔干主张教育应与儿童的自然发展一致起来,重视儿童成长的阶段性和顺序性,强调要根据不同年龄时期的身心特点实施教育。
9、教育的内部规律能够制约和决定外部规律的发展,但是教育的内部规律只能通过外部规律来实现。
10、教育目的是希望通过教育活动所获得的教育结果,因此其主观性意味了它是意志自由的产物,是随心所欲的认识结果。
11、大学是办教育的,一切应以教育为本,不应成为社会的工具。
12、直线制组织结构广泛适用于各种大学。
13、职能制组织结构在我国高等学校普遍采用。
14、大学董事会制度最早产生于德国。
15、我国教师的专业地位还没有以立法的形式达到确认。
16、对于以教学和科研并重的高校,其合理的职务结构一般为中级职务所占的比例较大,而高级职务和初级职务所占的比例较小。
17、高校的聘任制,就是要使教师和学校双方变平等的合同关系为人身依附关系,双方按合同各自行使自己的权力和义务。
18、在高校教师聘任时,应坚持按人设岗、因事设人的原则。
19、用学科法设置高校教师职务的最大优点在于把教师队伍建设同学科建设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科专业建设和学校事业发展,有利于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人才流动。
20、如果说,气质是人的神经类型在行为活动中的直接动力表现.而性格则是在人的生理基础上,经过长期社会实践逐步形成的,它是先天神经系统特征与后天社会环境作用的“合金”。
21、在德育中教育者以自己的深厚情感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并与说理教育相结合,寓理于情,以理激情,情理交融。这是实施激励性德育原则的体现。
22、把德育放在首位,就意味着德育第一,智育第二,体育第三。
23、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做到以理服人,同时通过正与反、新与旧和今与昔等方式进行德育,它主要贯彻了灌输与疏导相结合的德育方法。
24、导致人的智力差异是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教育的作用尤为重要。
25、学科是一个教学范畴,专业是一个知识范畴。
26、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总是指向社会中某一具体的行业。
27、课程就是课业与学程,它指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所经历的全部经验。
28、最现代的教学方法比起传统的教学方法享有不足。
29、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同一教学目标,而某些特别的教学方法对实现某个教学目标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30、学年制与学分制各有利弊,但学年制更适合现代社刽人才多样化的需要。
31、基础研究又可以分为“自由”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类。
32、应用与开发研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社会各界的广泛人员参与评价而不需要同行专家的评价是可行的。
33、大学科技园区和大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大学科技园区按大学的机制和办法来管理是可行和有效的。
34、可观的奖金决定了诺贝尔奖属全世界最高的科学奖励。
35、“"硅谷”实际上就是世界第一个大学科技园。
36、霍普金斯大学是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
37、我国的学位制度分为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四级。
38、在校园文化的各个层面中,物质文化是核心。
39、“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看,它属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内容。
40、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文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