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组教学制
分组教学是对班级教学的改革,它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60 年代以后,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开展了分组教学的实验和改革。
分组教学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分组的标准,综合当前对该问题的研究,人们一般 将分组标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部分组,一类是内部分组。
(一)外部分组
外部分组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统一按年龄编班的做法,改由按学生的学习能力 或学习兴趣来分组。这种形式的分组在西方国家运用得很广泛。
(1) 兴趣分组,也叫选修分组。这种分组也是跨班级的,甚至是跨年级的,如 各种课外的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等。
(2) 能力分组。按学生的能力分组也就是按学生的智力或学习成绩来分组,通 常又可分为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两类。
学科能力分组的依据是某一年级的学生在某些学科上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 这种分组的最大特点是它顾及到了学生在不同学科上的不同能力和发展水平。采用 这种分组方式造成学生的組别流动变化性较大,如一名学生可能加入数学A组、英 语B组、自然科学C组。对于某些不分组学科而言,往往仍旧采取班级教学的 形式。
跨学科能力分组通常是按智力高低或成绩测试的分数把某一年级的学生分成A、 B、C、D若干组。这种分组的依据是各个学生在各门学科的一般能力和平均成绩, 而非某一特定学科的成绩。教师是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进度来进行教学,如对高能 力组授以水平高的教学内容,中等组授以普通课,低水平组授以基础课。许多国家 的中学,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常采用这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分组。
(二)内部分组
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教师根据教学或学习的各种需要, 把全班学生再细分成若干个人数较少的小组,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共同特点分别与各 小组接触,进行教学或布置他们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自主 性的共同学习,在同学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分组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全班上课的基 础上开展小组学习活动,班级依然保留。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的计划性和系统化 等主要原则,在班内分组教学中依然存在。
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掀起的合作学习采用的就是这种分组方式。其具体做法 也是由教师选择一名好生、一名差生和两名中等生组成小组,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使他们进行充分的交流,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合作学 习可有若干不同的模式,如学生小组成绩分队、学习小组学艺竞赛和交叉搭配教学等。
分组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 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但是,它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很难科学地鉴别学 生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 要求相矛盾;三是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往往使快班学生容易产生骄傲心理, 使普通班、慢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
四、道尔顿制
从20世纪初开始,随着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出现了许多否定班级授课、 倡导学生独立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道尔顿制便是其中之一。它是由美崮道尔顿城 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H.H.Parkhurst)提出并试行的。
道尔顿制的基本做法是:每个学生分别从教师那里接受作业,并与教师签定 “工约”,然后到专业教室自己去学习,有疑难则请教各作业室的教师,到期(以 “工约”约定的期限为准)接受教师的考查,合格后另订新的“工约”。道尔顿制是 一种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形式曾产生过相当的影响,因得到杜 威的赞许而影响更大。这种组织形式的生命力被教学实践证明不强,但它所包含的 合理因素特别是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仍对以后的教学思想产生积极作用。
五、特朗普制
特朗普制是由美国教育家劳伊德•特.朗普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特朗普制 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的上课 时间。大班集体教学,由优秀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纟合几个平行班统一上课;之 后分成小班组,研究讨论大班课上的教学材料,由15〜20人组成一个小组;然后由 学生个人独立自学、研习、作业。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大班上课占40%,小组研究 占20%,个人自学占40%。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兼容了班级授课、分组教学与个别教 学的优点。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的作用得_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讨论和独立 研习,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又有助 于学生合作学习态度的培养。特朗普制是适用于中学高年级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