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3773考试网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正文

2010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纲:知识的学习

来源:fjzsksw.com 2010-9-25 15:56:00

 

 

第三节知识的保持

  一、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

  (一)瞬时记忆

  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

  (二)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它一般包括两个成分:直接记忆;工作记忆。

  (三)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贮存。它的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

  二、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

  (一)遗忘的进程

  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研究结果被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也可以说,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二)遗忘的理论解释

  1.痕迹衰退说

  按照这种理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2.干扰说

  现在,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原因。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3.同化说

  奥苏伯尔认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4.动机说

  动机性遗忘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这一理论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也叫压抑理论。

  三、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一)深度加工材料

  (二)有效运用记忆术

  (三)进行组块化编码

  (四)适当过度学习

  (五)合理进行复习

  1.及时复习

  2.分散复习

  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

 

教育心理学]2010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纲:学习的迁移 09-25
[教育心理学]2010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纲:学习动机 09-25
[教育心理学]2010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纲:学习的基本理论 09-25
[教育心理学]2010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纲:教育心理学概述

 

 

上一页  [1] [2] [3]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