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3773考试网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正文

2010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纲: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来源:fjzsksw.com 2010-9-26 16:07:38

 

热点链接:

2010年全国特岗教师热点招聘

点击查看近期全国各地教师招聘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一)态度的实质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二)态度的结构

  态度结构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1.态度的认知成分

  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2.态度的情感成分

  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3.态度的行为成分

  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一)品德的实质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

  1.道德认识

  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二是想像的道德情感。

  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

  3.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

  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态度和品德二者实质是相同的。品德也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而态度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二者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但是,态度和品德这两个概念也有区别。

  第一,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

  第二,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1] [2] [3] 下一页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