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3773考试网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正文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九章

来源:2exam.com 2013-5-30 15:25:18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

一、问题解决的含义

(一)问题

1.定义

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成分

一是给定的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之间不是直接的,必须通过一定的认知活动或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答案。

3.种类

从给定状态和目标状态是否被明确界定的角度来分,可将问题分为两类:结构良好问题(界定清晰的问题)与结构不良问题(界定含糊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的特点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有下面几个基本特点:

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三)问题解决的过程

1.发现问题;2.理解与表征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一)算法式

算法式指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

(二)启发式

启发式指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在启发式法中,常用到的有:手段一目的的分析法、后推法、简化法和类比法几种具体的方法。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与功能固着。

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一)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

1.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和记忆大量的知识;

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二)教授学生运用策略

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三)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

(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鼓励学牛主动发现问题;

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