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

3773考试网教师资格考试新闻链接正文

关于教师的生命生长点问题的对话

来源:fjzsksw.com 2010-2-3 16:32:48

 

  在一地鸡毛的现实世界里,很多教师因为长时间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在简单重复的教学生活中,慢慢消磨了自己的锐气和才华,蹉跎了美好时光,到头来,只落得一声叹息,两手空空。看来,如何寻找自己专业上的突破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

  本期“圆桌”,我们邀请到了著名特级教师、北京十一学校的魏勇老师,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专家、上海浦明师范附小的戴建荣老师,小学对联教学专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的丁慈矿老师。三位来自一线的老师,围绕教师的生命生长点问题展开了热烈的对话。对话由《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副主编杨文华主持。

  人生需要一个支点

  杨文华:本期话题,应该说来自植物学的小常识。有一天,我和儿子在小区里散步,看到路边的植物,儿子忽然问我:“爸爸,你知道植物是怎样开始新的生长的吗?”这个问题我还真没考虑过。儿子得意地告诉我:在植物幼芽的顶端,都有一个半圆球形晶莹透亮的生长点,也叫生长锥,它由一团具有很强分化能力的细胞组成。春天,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生长点也随之从沉沉的冬眠中苏醒过来,脱去冬装,长出嫩芽……儿子的话让我联想到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不是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也需要一个生长点呢?

  丁慈矿:是的,能够找到这个“生长点”,十分重要。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十六七岁时就开始考大学。他起初决定进入苏黎世瑞士联邦多种工艺学院学习,志向是当一名电气工程师,但是没有考上。后来,他发现自己对于物理学饶有兴趣,于是靠自学阅读了一系列物理学专著。从这里开始,爱因斯坦最终成长为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成功,就是因为找到了自己的“生长点”。

  杨文华:我认为这个“生长点”就是指生命个体的兴趣点、特长点。我研究了很多名师的成长之路,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长点。比如老一代名师李吉林从情境教学入手,贾志敏老师从素描作文起步,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江苏青年特级教师管建刚从最初的作文手抄报开始,完成了一场震惊小学语文界的“作文教学革命”。专业生长点之所以显得特别重要,可能有这几方面原因:首先,它能够把一个老师的生命潜能充分调动起来,汇聚到一点,形成巨大的力量;第二,生长点往往也是一个人专业发展中的亮点,是自己的长项,最容易获得突破;第三,在某一方面取得成绩,还可以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进而提升自己的整体专业水平。

  但是,找准这个“点”并不容易。戴老师年纪轻轻,就在吟诵教学方面颇有建树。我想知道,你最初是怎样发现自己这个生长点的?

  评估自己的生存状态寻找专业成长的支撑点

  戴建荣:这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1999年,上海师资培训中心有一个古诗词吟诵培训班,学校派我去学习。很多老师对这种传统吟诵法不以为然,感觉怪腔怪调的。可是,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吟诵,觉得它契合了语文教学的某些规律,也非常适合我的教学风格。我把吟诵技巧学到手以后就大胆在课堂上运用,结果,每次上古诗吟诵课,学生都兴趣盎然,课堂气氛热烈。在一次全市公开课上,我上了一堂古诗吟诵课,听课的都被这耳目一新的教学形式所吸引,赞不绝口。那一刻,我体会到了一种从没有过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我感觉到自己找到了一把打开教学艺术殿堂的金钥匙。接下来,外地很多学校请我去上诗词吟诵示范课,我对吟诵教学的研究也由此一步步深入。今天想来,假如没有找到吟诵这个生长点,可能就没有我今天小小的成功。 

  杨文华:一位哲人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你借助这个小小的支点,带动了自己专业乃至整个人生的发展。丁老师在小学对课教学方面堪称一绝,你当初是怎么想到把对课引进课堂的?

  丁慈矿:我教了几年书以后,就开始苦恼:教材很熟悉了,课堂驾轻就熟了,初登教坛的新鲜感也没有了,下一步该干什么?该怎么发展?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本王尚文教授签名的专著《对韵新编》,里面精妙的对联、有趣的故事让我大开眼界。我一气读完,忽发奇想:为什么不给孩子们讲讲对联故事呢?

  我记得很清楚,第一次我给孩子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乾隆和纪晓岚到通州私访。路上,乾隆出了一个上联让纪晓岚对:“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纪晓岚一时对不上来,两人继续往前走,看到一个当铺。纪晓岚灵感迸发,说:“我的下联有了: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结果,这个故事大受学生欢迎。以后,每到课间我都会给大家讲对联故事,但每次我都只说上联,故事中的下联,要他们自己去想。孩子们兴致勃勃,有的对得还不错!例如,一个三年级的孩子以“秋雨过江南”对“春风来海上”;一个四年级的孩子以“插花南窗前”对“采菊东篱下”;一个五年级的学生以“山东长生果生长东山”对“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真是妙不可言啊!

  从此,我就走上了研究对联、研究对联教学的路径,并最终形成了一门特色课程:小学对联课。2005年12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小学对课》(后来先后四次再版),捧到新书,我喜不自禁,感觉自己找到了生命中要找的东西。对课教学可能就是我生命的一个重要生长点吧!

  魏勇:发现自己最有竞争力的元素,既是商业成功的要领也是教师成功的秘笈。经济学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需要的全部资源、资金和技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同理,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即在某方面自己比其他大多数人更有竞争力。比如,戴建荣老师在古诗词吟诵方面有比较优势,丁老师在对联教学方面有强大的竞争力,于是,他们的专业成长有了实实在在的支撑点。大多数人之所以没有找到自己的支撑点,是因为我们生活在随波逐流中,被惯性驱使而已,从来没有对自己的生存状态进行评估。我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满意吗?我想要的是什么?如何实现?评估自己的生存状态是寻找专业成长支撑点的前提。

 

[1] [2] 下一页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