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娘又长高了,技艺也长进不少了吧?”近日,在龙城街道盛平小学综合电教室,深圳市音乐家协会主席熊家源先生与该校汉乐团一小女生寒暄起来。这两年,盛平小学的广东汉乐特色教育搞得风生水起,省、市专家也成为了该校常客。
成省汉乐教育实验学校
近日,“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广东汉乐教育实验学校”、“深圳市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实验基地”两块牌匾在盛平小学被掀开了“红盖头”。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著名作曲家方天行,龙岗区文联专职副主席、著名词作家赖房千,龙岗区教育局及龙城街道有关领导莅临揭牌仪式。据介绍,盛平小学是全省第一所开展广东汉乐教育与普及的小学,也是全省第一所“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广东汉乐教育实验学校”。
广东汉乐,源远流长
广东汉乐发源地是梅州大埔,已有1600多年历史。汉乐作为客家民族器乐流传于世,和客家的产生与存在密切相关,它既是一种完整的艺术体系,又有自己非常独特的艺术风格。艺术门类齐全,演奏形式多样,大致分为丝弦音乐、中军班音乐、民间大锣鼓、八音锣鼓和庙堂音乐五个类别。
据了解,广东汉乐通常使用的乐器有头弦、提胡、扬琴、椰胡、三弦、月弦、秦琴、琵琶、小唢呐等,乐曲丰富,乐器众多。由于流传历史久远,这种古老的乐种面临失传的危险。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广东汉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瑰宝露头角
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瑰宝,2006年9月,盛平小学在原民乐团的基层上组建了广东汉乐演奏团,团员达130人,分外出推广展示团和普及演奏团两个梯队。
几年来,学校聘请了专业教师,还经常邀请广东汉乐演奏专家来校授课和指导训练。目前,该团队已能熟练演奏吹打乐《闹元宵》和《锦上添花》,丝竹乐《平山乐》和《过江龙》,唢呐与乐队《迎春曲》,头弦与乐队《迎宾曲》等曲目,并参加了国内和省、市20多场公开演出,均得到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