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3773考试网教师资格考试说课稿正文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等差数列”说课稿

来源:fjzsksw.com 2010-4-2 15:14:59

 

Ⅰ知识引入阶段-提出学习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数学学习应该与学生的生活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并掌握数学。

由生活中具体的向量的实例引入:大海中船只的航线,中国象棋中”马”,”象”的走法等.这些符合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由实例得出有向线段的概念,有向线段的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明确知道了有向线段的起点,方向和长度,它的终点就唯一确定.再有目的的进行设计,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本课新的知识点:向量的概念及其几何表示。

(3)讨论研究深化概念

在得到概念后进行归纳,深化,之后向学生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①向量的要素是什么?

②向量之间能否比较大小?

③向量与数量的区别是什么?

同时指出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和学习的主题.

Ⅱ知识探索阶段-探索平面向量的平行向量.相等向量等概念

(1)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也即共线向量,并且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规定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平行向量不一定相等,但相等向量一定是平行向量,即向量平行是向量相等的必要条件.

(2)即时训练—巩固新知

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设计了一组即时训练题,通过学生的观察尝试,讨论研究,教师引导来巩固新知识。

[练习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简述理由.

①向量与是共线向量,则A、B、C、D四点必在一直线上;

②单位向量都相等;

③任一向量与它的相反向量不相等;

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是=;

⑤模为0是一个向量方向不确定的充要条件;

⑥共线的向量,若起点不同,则终点一定不同.

[练习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a与b共线,b与c共线,则a与c也共线

B.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的始点与终点是一平行四边形的四顶点

C.向量a与b不共线,则a与b都是非零向量

D.有相同起点的两个非零向量不平行

Ⅲ知识应用阶段共线向量,相等向量等概念的初步应用

在本阶段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课本上一道典型的例题:在一个复杂图形中观察,辨认平行,相等的有向线段.选用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讨论等探索活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对难点的突破.

例如图所示,设O是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分别写出图中与向量相等的向量.(同时思考:向量与相等么?向量与相等么?)

C

D

E

F

A

B

O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1)分析解决问题

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包括向量的概念,:向量相等的概念.抓住相等向量概念的实质:两个向量只有当它们的模相等,同时方向又相同时,才能称它们相等.进而进行正确的辨认,直至最终解决问题.

(2)归纳解题方法

主要引导学生归纳以下两个问题:①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它只与零向量相

等;②两个向量只要它们的模相等,方向相同就是相等向量.一个向量只要不改变它的大小和方向,是可以任意平行移动的,既向量是自由的.

Ⅳ学习,小结阶段-归纳知识方法,布置课后作业

本阶段通过学习小结进行课堂教学的反馈,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知识,技能,方法的一般规律,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

(1)知识,方法小结在知识层面上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要抓住向量的本质:大小与方向,对它们进行类比,加深对每个概念的理解.

在方法层面上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探索过程中用到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方法如:

类比,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进行强调.

(2)布置课后作业

阅读教材96至97页内容,整理课堂笔记,习题5.1第1,2,3题.

 

 

上一页  [1] [2]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