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题

3773考试网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正文

云南省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1—5)

来源:fjzsksw.com 2010-1-6 15:01:25

练习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齐
2.什么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
A.教风
B.学风
C.班风
D.校风
3.人的身心发展是在什么过程中实现的?(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教与学的过程
D.社会实践
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决定的,这种观点是属于:(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环境决定论
5.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A.引起学习动机
B.巩固知识
C.领会知识
D.运用知识
6.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 )
A.谈话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7.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 )
A.新授课和巩固课
B.讲授课和练习课
C.单一课和综合课
D.理论课和实践课
8.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9.什么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
A.德育标准
B.德育思想
C.德育模式
D.德育目标
10.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D.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1.主要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学者是:( )
A.布鲁纳
B.科尔伯格
C.皮亚杰
D.班杜拉
12.班级目标管理是一种:( )
A.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B.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管理
C.以师生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D.以集体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___________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中,揭示了教育与社会关系的本质联系,社会发展水平与___________水平的一致性,强调无产阶级掌握全人类的知识.通晓现代科学才能拥有全世界的意义。
3.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___________决定的。
4.影响个体身心发展水平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___________、环境及教育等。
5.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___________。
6.从法制角度讲,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不仅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并且受到社会特别的保护。这正是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___________》的核心精神。
7.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是___________ 。
8.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___________。
9.教学计划主要由教学计划设计的指导思想、___________、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问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构成。
10.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四方面的特性: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___________。
11.学生的创造才能是学生个人的求知欲望、进取心和首创精神、意志力和___________信心的综合体现。
12.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___________教材。
13.备课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14.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___________。
15.内容型策略有两条途径:一是结构化策略,二是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17.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___________的统一过程。
18.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___________, 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等。
19.___________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20.___________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近代教育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2.教科书编写的原则有哪些?
3.教学过程的结构包括哪些阶段?
4.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是什么?
5.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四、论述题:在下列两道题中任选—题,满分10分。
1.早在公元前6世纪,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开始的”,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之上。美国教育家杜威则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强调师生交往、认知结构的构建、信息加工及系统状态变换等不同的观点来对教学过程进行解释。
请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谈谈你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
2.在学校德育中,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我国孔子也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但是,在目前的德育教育中,有的教师利用自己的权威,严格要求学生,听不进学生的意见,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并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没有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搞一刀切。
请运用所学的有关的德育原则来分析这一现象,说明它违背了哪些德育原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