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讯 重庆市2009年中考“联招”进行了重大改革,各区县所辖市级重点中学高中统招计划必须拿出50%的比例,分配到辖区内的初中学校进行录取。昨日,市教委中招办负责人、市教委基教处处长李源田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后进重点中学不再只看考分,这是重庆中招改革的方向。
考试改革
3个区县已自主招生
记者:重庆市2009年中考“联招”区县缩小至18个,继去年中考江津区退出“联招”区后,綦江和潼南今年中考也实行了自主招生考试。全市自主招生范围扩大是不是今后中考改革的方向?
李源田:重庆市2009年中考自主招生区县从1个扩大到3个,是中考“联招”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全市“联招”范围的招生计划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经市教委批准,江津区、綦江、潼南县实行自主命题招生考试。同时将市教委直属中学高中部的部分招生计划下达自主招生区县。这些有别于以往“联招”考试形式。
重庆市2009年中考,市教委的政策是将更多的招生自主权下放给各区县,由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当地的初中招生考试。市教委从今年起不再命制统一的初中毕业试题,对于初中只毕业不升学的学生,由当地区县命题和组织考试。考试科目、日程安排与升学考试保持一致就行。
市教委将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区县退出“联招”,自主举办当地的升学考试。
录取改革
部分学生免考进重点
记者:重庆市2009年中考录取改革力度很大,中考成绩不再是“初升高”的唯一标尺,重点中学一半的招生计划分配到辖区内的初中学校进行录取,这样的中考录取改革,意味着部分学生不参加中考就可以进重点中学?
李源田:是的,重庆市2009年中考,全市“联招”范围内有54所市级重点中学共计招收30580人,其中在“联招”录取场招收17195人,在学校所在辖区范围招收指标到校生13385名,不仅如此,其他非“联招”区的市级重点中学都必须拿出高中统招计划50%的比例,分配到辖区内的初中学校进行录取。
过去升学考试只比分数的高低,今年中考将模糊考试分数。录取主要有综合录取、特长录取、诚信推荐三种途径。
市级重点中学有一半的招生计划不再按分数从高往低进行录取,而是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和6个维度的综合素质一起进行综合评价,由综合评价的成绩决定学生是否升学。平时成绩主要参考学生初中三年的学习成绩,也可按照区县或学校自行组织的统一测试成绩,如学业、实验操作等,而公民素养、道德品质两个维度达到“合格”,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研究性学习能力、体育与健康这四个维度达到“A”的学生,综合测评成绩可加10分。
50%的指标我们还作了细分,拿出5%―――10%的比例录取“综合素质+特长”的学生,只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达到合格水平,有一项特别抢眼的特长就可以被重点中学录取。对特长生录取时,学校可参考学生提供的参加区县级以上活动并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一、二等奖的获奖证书,招生学校也可以对特长学生进行专业面试,再进行综合审核录取。例如,获得学校、区县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或者其他荣誉称号者;区县级以上艺术、体育、科技大赛等一、二等奖的获得者,综合素质特别优秀或有特长的学生均可优先选送。
记者:您觉得重庆市2009年中考的“指挥棒”会带来什么影响,今后还将如何变?
李源田:由于升学指标是直接分到各所初中学校去,“矮子中选高个”,哪怕是发展中还有差距的学校,只要学生在这个学校是优秀的,都有机会进入重点中学读高中,让每一所学校的学生都有上进的动力、升学的希望。对于学生来说,有利于“减负”,有利于兴趣特长的发展,对于学校来说有利于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继续推进指标到校、多元录取将是今后高中招生考试改革的方向。
访谈
市教委中招办负责人、市教委基教处处长李源田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摘要:
■由于升学指标是直接分到各所初中学校去,“矮子中选高个”,哪怕是发展中还有差距的学校,只要学生在这个学校是优秀的,都有机会进入重点中学就读高中,让每一所学校的学生都有上进的动力、升学的希望。
■市级重点中学有一半的招生计划不再按分数从高往低进行录取,而是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和6个维度的综合素质一起进行综合评价,由综合评价的成绩决定学生是否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