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福州市初中物理实验考查方案
一、考查目的
1、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和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的重要主题。实施物理实验考查,有利于防止教学中重讲授、轻实验,促使学校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大对实验教学的投入,促使物理实验教学和科学探究活动落到实处。
2、学生在实验等探究活动中,获得科学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动手能力,是其它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实施物理实验考查,可以反映学生的物理素质,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可以促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考查范围与要求
以《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参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上海科技出版社)》内容,以课标要求的20个必做实验为重点,对初中阶段的主要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基本的物理实验达到“会”的要求,即要求会正确使用仪器,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尝试对实验进行调整或改进,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着重考查学生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具体要求是:
1. 能否安全、规范地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和器材;
2. 能否按照实验的常规步骤进行实验;
3. 能否真实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4. 得出的实验结果基本正确(若结果错误明显,但能正确分析其原因亦可)。
三、考查方法
1.成绩评定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第。
2.实验操作考试的时间由命题组决定,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
3.考生必须独立操作,不能携带课本和有关资料,不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除发现所给器材有短缺或损坏等问题外,不得向监考老师提出其他有关实验操作的问题。
4.每个考室安排四个实验(四个考题),每个考室由四位老师监考,每一位教师主监考一个实验(约6~8名学生),即两列三~四行。
5.实验考查的具体步骤:
(1)学生在班上进行抽签,并按抽签号进入相应的考室和相应的实验操作台;
(2)监考人员向学生重申抽签单上的《实验要求》;
(3)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操作;
(4)学生操作完毕,评委当场进行打分,完成成绩登记工作;
6.对实验操作不合格的学生,监考教师应在“考查记录表”上简要记录原因,并经同考室的另一位教师确认后给出不合格的结论,两位监考同时签名。
7.各学校按照要求自行组织实验操作考查,上级部门组织检查监督、巡视。
四、考查示例
示例一 用刻度尺测长度
一、实验要求: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细金属丝的直径,并记录测量结果。
二、实验器材:刻度尺一把、圆形铅笔一支、细金属丝一根。
三、实验过程:
|
实验步骤 |
操作过程和记录 |
|
1.检查器材 |
⑴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 ⑵观察并记录刻度尺的量程为 ,最小分度值为 。 |
|
2.用直尺测量 细金属丝的直径 |
⑴把细金属丝在圆铅笔杆上紧密缠绕若干圈,每圈之间不重叠并且不留空隙; ⑵记录所绕线圈匝数为 ; ⑶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度线)与线圈的一端对齐,观察另一端所对的刻度线的值; ⑷记录所绕线圈长度为 ; ⑸计算出金属丝的直径为 。 |
|
3.整理器材 |
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 |
示例二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一、实验要求: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钩码的重力,并记录测量结果。
二、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支、钩码一个(200g)。
三、实验过程:
|
实验步骤 |
操作过程和记录 |
|
1.检查器材 |
⑴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 ⑵观察零刻度; ⑶观察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最小分度值为 。 |
|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力 |
⑴对零刻度进行校正; ⑵将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 ⑶竖直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⑷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⑸钩码的重力为 。 |
|
3.整理器材 |
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 |
示例三 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
一、实验要求:正确使用天平测出50ml的水的质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烧杯,水,量筒。
三、实验过程:
|
实验步骤 |
操作过程和记录 |
|
1.检查器材 |
⑴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 ⑵观察并记录天平的最大称量值为 ,天平游码标尺的最小分度值为 ; |
|
2.调节天平平衡 |
⑴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将游码拔到零刻度线处; ⑵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或左右摆动格数相等. |
|
3.用天平称量水的质量 |
方案一: ⑴将烧杯轻放在天平的左盘中; ⑵估计烧杯的质量大约为 ; ⑶用镊子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⑷读出天平右盘中砝码总质量为 ,游码所示质量为 ;测得烧杯质量m 1为 ; ⑸往烧杯中倒入50ml的水,重复(2)、(3)、(4)步骤,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 2为 ; ⑹这些水的质量m=m2- m 1,为 。 方案二: ⑴在烧杯中倒入适当的水(>50ml),然后轻放在天平的左盘中; ⑵估计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大约为 ; ⑶用镊子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⑷读出天平右盘中砝码总质量为 ,游码所示质量为 ;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为 . ⑸往量筒中倒入50ml的水,重复(2)、(3)、(4)步骤,测出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m 2为 ; ⑹50ml水的质量m=m1- m 2,为 。 |
|
4.整理器材 |
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 |
示例四 用量筒测量小铁块的体积
一、实验要求:正确使用量筒测量小铁块的体积,并记录测量结果。
二、实验器材:量筒一个、小铁块一个、清水、细线一根、滴管一支。
三、实验过程:
|
实验步骤 |
操作过程和记录 |
|
1.检查器材 |
⑴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 ⑵观察并记录量筒的量程为 ,分度值为 。 |
|
2.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 |
⑴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用滴管调整水的体积为整数,视线要与凹面相平,读出水的体积为 ; ⑵用细线系住小铁块慢慢放入量筒内,使小铁块浸没在水中,视线要与凹面相平,读出此时水和小铁块的总体积为 ; ⑶算出小铁块的体积为 。 |
|
3.整理器材 |
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 |
示例五 研究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
一、实验要求:完成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实验,并研究此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实验器材:光具座(带附件)一套、凸透镜(焦距已知)一只、蜡烛一支、火柴一盒。
三、实验过程:
|
实验步骤 |
操作过程和记录 |
|
1.检查器材 |
⑴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 |
|
2.组装实验装置 |
⑴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滑块上,使滑块刻度线与刻度标尺某一整刻度线对齐,记下该刻度值为 ; ⑵将蜡烛、光屏正确放置在光具座上; ⑶调整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其中心与蜡烛灯芯大致在同一高度. |
|
3.完成实验 |
⑴将蜡烛移到大于2倍焦距的地方.点燃蜡烛,沿直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蜡烛明亮、清晰的缩小实像; ⑵记下此时光具座上蜡烛所在位置的标尺刻度为 ,因此物距是 ; ⑶记下此时光具座上光屏所在位置的标尺刻度为 ,因此像距是 ; ⑷比较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是 。 |
|
4.整理器材 |
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 |
示例六 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一、实验要求: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二、实验器材:温度计一支、烧杯两个、冷水、温水适量。
三、实验过程:
|
实验步骤 |
操作过程和记录 |
|
1.检查器材 |
⑴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 ⑵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的量程为 ,最小分度值为 。 |
|
2.用温度计测量 冷水的温度 |
⑴将手指插入烧杯中的冷水中,估计水温大约为 ; ⑵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冷水充分接触; ⑶保持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冷水充分接触,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 ⑷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读出温度计此时的示数; ⑸记录此时烧杯中水的温度为 。 |
|
3.用温度计测量 温水的温度 |
⑴将手指插入烧杯中的温水中,估计杯中热水温度大约为 ; ⑵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温水充分接触; ⑶保持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温水充分接触,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 ⑷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读出温度计此时的示数; ⑸记录此时烧杯中温水的温度为 。 |
|
4.整理器材 |
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轻轻放回原处。 |
示例七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亮度
一、实验要求: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亮度。
二、实验器材:电池两节(带电池盒)、小灯座(带灯泡)两个、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20Ω)一个、导线若干。
三、实验过程:
|
实验步骤 |
操作过程和记录 |
|
1.检查器材 |
⑴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 ⑵观察并写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是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 。 |
|
2.连接电路 |
⑴断开开关S,按电路图连接实物; ⑵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至最大阻值处; ⑶检查电路是否正确。 |
|
3.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亮度 |
⑴闭合开关S,逐渐由大到小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小灯泡的亮度 (选填“变亮”、“不变”、“变暗”)。 ⑵逐渐由小到大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小灯泡的亮度 (选填“变亮”、“不变”、“变暗”)。 |
|
4.整理器材 |
实验完毕,断开开关,拆解电路,把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 |
示例八 用伏安法测电阻
一、实验要求:用伏安法测电阻器的电阻值。
二、实验器材:电池两节(带电池盒),电压表一只,电流表一只,滑动变阻器一只,待测电阻一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三、实验过程:
|
实验步骤 |
操作过程和记录 | ||||||||||||||||
|
1.检查器材 |
⑴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 ⑵观察电压表、电流表的指针是否指零,如有偏差先进行校零; | ||||||||||||||||
|
2.连接电路 |
⑴断开开关S,按电路图连接实物; ⑵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移至最大阻值处; ⑶检查电路是否正确。 | ||||||||||||||||
|
3.用伏安法 测电阻 |
⑴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变化; ⑵记录其中的三组数据:
⑶计算出待测电阻器的电阻值是 。 | ||||||||||||||||
|
4.整理器材 |
实验完毕,断开开关,拆解电路,把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 |
示例九 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一、实验要求:测定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
二、实验器材:电池两节(带电池盒),电压表一只,电流表一只,滑动变阻器一只,待测小灯泡一个(额定电压2.5V),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三、实验过程:
|
实验步骤 |
操作过程和记录 | ||||||
|
1.检查器材 |
⑴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 ⑵观察电压表、电流表的指针是否指零,如有偏差先进行校零. | ||||||
|
2.连接电路 |
⑴断开开关S,按电路图连接实物; ⑵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移至最大阻值处; ⑶检查电路是否正确。 | ||||||
|
3.测定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 |
⑴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使电压表示数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⑵记录数据,并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
| ||||||
|
4.整理器材 |
实验完毕断开开关,拆解电路,把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 |
示例十 测出小石块的密度
一、实验要求:用天平和量筒测出小石块的密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二、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细线,小石块,水。
三、实验过程:
|
实验步骤 |
操作过程和记录 |
|
1.检查器材 |
⑴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 ⑵观察并记录天平的最大称量值为 ,天平游码标尺的最小分度值为 ; ⑶观察并记录量筒的量程为 ,分度值为 。 |
|
2.调节天平平衡 |
⑴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将游码拔到零刻度线处; ⑵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或左右摆动格数相等. |
|
3.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 |
⑴将小石块轻放在天平的左盘中; ⑵估计小石块的质量大约为 ; ⑶用镊子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⑷读出天平右盘中砝码总质量为 ,游码所示质量为 ; ⑸测得小石块的质量为 . |
|
4.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 |
⑴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用滴管调整水的体积为整数,视线要与凹面相平,读出水的体积为 ; ⑵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慢慢放入量筒内,使小石块浸没在水中,视线要与凹面相平,读出此时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为 ; ⑶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 。 |
|
5. 计算石块的密度 |
根据密度公式:ρ=m/V, 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3。 |
|
6.整理器材 |
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 |
六、评定参考用表
示例一 用刻度尺测长度考查评分表(监考教师用)
|
考查要点 |
评定细则 |
班级 |
|
|
|
|
|
|
|
|
|
姓名 |
|
|
|
|
|
|
|
| ||
|
1.检查 器材 |
⑴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 (1分) ⑵观察并记录刻度尺的量程, 最小分度值。 (1分) |
2分 |
|
|
|
|
|
|
|
|
|
2.用直尺测量细金属丝的直径 |
⑴把细金属丝在圆铅笔杆上紧密缠绕若干圈,每圈之间不重叠并且不留空隙;(2分) ⑵记录所绕线圈匝数; (1分) |
3分 |
|
|
|
|
|
|
|
|
|
⑶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度线与线圈的一端对齐,观察另一端所对的刻度线的值; (2分) |
2分 |
|
|
|
|
|
|
|
| |
|
⑷记录所绕线圈长度; (1分) ⑸计算出金属丝的直径。 (1分) |
2分 |
|
|
|
|
|
|
|
| |
|
3.整理器材 |
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1分) |
1分 |
|
|
|
|
|
|
|
|
|
考查 成绩 |
总分 |
|
|
|
|
|
|
|
| |
|
考查等级(6分或6分以上为考查成绩合格) |
|
|
|
|
|
|
|
| ||
简要记录不合格的原因:
考查日期:____________ 监考老师签名:
示例二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考查评分表(监考教师用)
|
考查要点 |
评定细则 |
班级 |
|
|
|
|
|
|
|
|
|
姓名 |
|
|
|
|
|
|
|
| ||
|
1.检查 器材 |
⑴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 (1分) ⑵观察零刻度; (1分) ⑶观察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最小分度值为 。(1分) |
3分 |
|
|
|
|
|
|
|
|
|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
⑴对零刻度进行校正; (1分) ⑵将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 (1分) |
2分 |
|
|
|
|
|
|
|
|
|
⑶竖直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2分) |
2分 |
|
|
|
|
|
|
|
| |
|
⑷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1分) ⑸记录钩码的重力。 (1分) |
2分 |
|
|
|
|
|
|
|
| |
|
3.整理器材 |
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1分) |
1分 |
|
|
|
|
|
|
|
|
|
考查 成绩 |
总分 |
|
|
|
|
|
|
|
| |
|
考查等级(6分或6分以上为考查成绩合格) |
|
|
|
|
|
|
|
| ||
简要记录不合格的原因:
考查日期:____________ 监考老师签名:
示例三 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监考教师用)
|
考查要点 |
评定细则 |
班级 |
|
|
|
|
|
|
|
| |
|
姓名 |
|
|
|
|
|
|
|
| |||
|
1.检查器材 |
⑴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 ⑵观察并记录天平的最大称量,天平游码标尺的分度值; (1分) |
1分 |
|
|
|
|
|
|
|
| |
|
2.调节天平平衡 |
⑴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将游码拔到零刻度线处; (1分) ⑵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或左右摆动格数相等。 (1分) |
2分 |
|
|
|
|
|
|
|
| |
|
3.用天平称量水的质量 |
⑴将固体物块轻放在天平的左盘中;(1分) ⑵估计烧杯的质量; (1分) |
2分 |
|
|
|
|
|
|
|
| |
|
⑶用镊子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1分) ⑷读出天平右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所示质量;测得烧杯质量m 1; (1分) ⑸往烧杯中倒入50ml的水,重复⑵、⑶、⑷步骤,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1分) ⑹测出水的质量。 (1分) |
4分 |
|
|
|
|
|
|
|
| ||
|
4.整理器材 |
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 |
1分 |
|
|
|
|
|
|
|
| |
|
考查 成绩 |
总分 |
|
|
|
|
|
|
|
| ||
|
考查等级(6分或6分以上为考查成绩合格) |
|
|
|
|
|
|
|
| |||
简要记录不合格的原因:
考查日期:____________ 监考老师签名:
示例四 用量筒测量小铁块的体积(监考教师用)
|
考查要点 |
评定细则 |
班级 |
|
|
|
|
|
|
|
| |
|
姓名 |
|
|
|
|
|
|
|
| |||
|
1.检查器材 |
⑴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1分)。 ⑵观察并记录量筒的量程(1分),分度值(1分)。 |
3分 |
|
|
|
|
|
|
|
| |
|
2.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 |
⑴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用滴管调整水的体积为整数(1分),视线要与凹面相平,读出水的体积(1分); |
2分 |
|
|
|
|
|
|
|
| |
|
⑵用细线系住小铁块慢慢放入量筒内,使小铁块浸没在水中,视线要与凹面相平(1分),读出此时水和小铁块的总体积(1分); ⑶算出小铁块的体积(1分)。 |
3分 |
|
|
|
|
|
|
|
| ||
|
3.整理器材 |
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2分)。 |
2分 |
|
|
|
|
|
|
|
| |
|
考查 成绩 |
总分 |
|
|
|
|
|
|
|
| ||
|
考查等级(6分或6分以上为考查成绩合格) |
|
|
|
|
|
|
|
| |||
简要记录不合格的原因:
考查日期:____________ 监考老师签名:
示例五 研究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监考教师用)
|
考查要点 |
评定细则 |
班级 |
|
|
|
|
|
|
|
| |
|
姓名 |
|
|
|
|
|
|
|
| |||
|
1.检查器材 |
⑴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 (1分) |
1分 |
|
|
|
|
|
|
|
| |
|
2.组装实验装置 |
⑴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滑块上, 使滑块刻度线与刻度标尺某一整 刻度线对齐,记下该刻度值; (1分) ⑵将蜡烛、光屏正确放置在光具座上(1分); ⑶调整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其 中心与蜡烛灯芯大致在同一高度。 (1分) |
3分 |
|
|
|
|
|
|
|
| |
|
3.完成实验 |
⑴将蜡烛移到大于2倍焦距的地方.点燃蜡烛,沿直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蜡烛明亮、清晰的缩小实像; (2分) |
2分 |
|
|
|
|
|
|
|
| |
|
⑵记下此时光具座上蜡烛所在位置的标尺刻度,物距; (1分) ⑶记下此时光具座上光屏所在位置的标尺刻度,像距; (1分) ⑷比较分析以上数据,得出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成像条件。 (1分) |
3分 |
|
|
|
|
|
|
|
| ||
|
4.整理器材 |
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 (1分) |
1分 |
|
|
|
|
|
|
|
| |
|
考查 成绩 |
总分 |
|
|
|
|
|
|
|
| ||
|
考查等级(6分或6分以上为考查成绩合格) |
|
|
|
|
|
|
|
| |||
简要记录不合格的原因:
考查日期:____________ 监考老师签名:
示例六 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监考教师用)
|
考查要点 |
评定细则 |
班级 |
|
|
|
|
|
|
|
| |
|
姓名 |
|
|
|
|
|
|
|
| |||
|
1.检查器材 |
⑴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 (1分) ⑵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 (1分) |
2分 |
|
|
|
|
|
|
|
| |
|
2.用温度计测量 冷水的温度 |
⑴将手指插入烧杯中的冷水中,估计水温; (1分) ⑵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使温度 计的玻璃泡与冷水充分接触; (1分) |
2分 |
|
|
|
|
|
|
|
| |
|
⑶保持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冷水充分接触,待 温度计的示数稳定; (1分) ⑷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读出温度 计此时的示数;⑸记录此时烧杯中水的温度。 (1分) |
2分 |
|
|
|
|
|
|
|
| ||
|
3.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 |
⑴将手指插入烧杯中的温水中,估计热水温度(1分);⑵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温水充分接触;⑶保持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温水充分接触,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 (1分) ⑷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读出温度计此时的示数;⑸记录此时烧杯中温水的温度。 (1分) |
3分 |
|
|
|
|
|
|
|
| |
|
4.整理器材 |
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 (1分) |
1分 |
|
|
|
|
|
|
|
| |
|
考查 成绩 |
总分 |
|
|
|
|
|
|
|
| ||
|
考查等级(6分或6分以上为考查成绩合格) |
|
|
|
|
|
|
|
| |||
简要记录不合格的原因:
考查日期:____________ 监考老师签名:
示例七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亮度(监考教师用)
|
考查要点 |
评定细则 |
班级 |
|
|
|
|
|
|
|
| |
|
姓名 |
|
|
|
|
|
|
|
| |||
|
1.检查器材 |
⑴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 (1分) ⑵观察并写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 (1分)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1分) |
3分 |
|
|
|
|
|
|
|
| |
|
2.连接电路 |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⑴断开开关,按电路图连接实物; (2分) ⑵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最大阻值处; (1分) ⑶检查电路是否正确。 (1分) |
4分 |
|
|
|
|
|
|
|
| |
|
3.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亮度 |
⑴闭合开关,逐渐由大到小改变滑动变阻 器阻值,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小灯泡的亮度(1分)。 ⑵逐渐由小到大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 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小灯泡的亮度。 (1分) |
2分 |
|
|
|
|
|
|
|
| |
|
4.整理器材 |
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 (1分) |
1分 |
|
|
|
|
|
|
|
| |
|
考查 成绩 |
总分 |
|
|
|
|
|
|
|
| ||
|
考查等级(6分或6分以上为考查成绩合格) |
|
|
|
|
|
|
|
| |||
简要记录不合格的原因:
考查日期:____________ 监考老师签名:
示例八 用伏安法测电阻(监考教师用)
|
考查要点 |
评定细则 |
班级 |
|
|
|
|
|
|
|
| |
|
姓名 |
|
|
|
|
|
|
|
| |||
|
1.检查器材 |
⑴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 (1分) ⑵观察电压表、电流表的指针是否指零, 如有偏差先进行校零; (1分) |
2分 |
|
|
|
|
|
|
|
| |
|
2.连接电路 |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⑴断开开关,按电路图连接实物; (2分) ⑵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最大阻值处;(1分) ⑶检查电路是否正确。 (1分) |
4分 |
|
|
|
|
|
|
|
| |
|
3.用伏安法测电阻 |
⑴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变化; ⑵记录其中的二组数据: (2分) ⑶算出待测电阻器的电阻值。 (1分) |
3分 |
|
|
|
|
|
|
|
| |
|
4.整理器材 |
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 (1分) |
1分 |
|
|
|
|
|
|
|
| |
|
考查 成绩 |
总分 |
|
|
|
|
|
|
|
| ||
|
考查等级(6分或6分以上为考查成绩合格) |
|
|
|
|
|
|
|
| |||
简要记录不合格的原因:
考查日期:____________ 监考老师签名:
示例九 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监考教师用)
|
考查要点 |
评定细则 |
班级 |
|
|
|
|
|
|
|
| |
|
姓名 |
|
|
|
|
|
|
|
| |||
|
1.检查器材 |
⑴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 (1分) ⑵观察电压表、电流表的指针是否指 零,如有偏差先进行校零. (1分) |
2分 |
|
|
|
|
|
|
|
| |
|
2.连接电路 |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⑴断开开关,按电路图连接实物; (2分) ⑵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最大阻值处;(1分) ⑶检查电路是否正确。 (1分) |
4分 |
|
|
|
|
|
|
|
| |
|
3.测定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 |
⑴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使电 压表示数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1分) ⑵记录数据,并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 电功率: (2分) |
3分 |
|
|
|
|
|
|
|
| |
|
4.整理器材 |
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 (1分) |
1分 |
|
|
|
|
|
|
|
| |
|
考查 成绩 |
总分 |
|
|
|
|
|
|
|
| ||
|
考查等级(6分或6分以上为考查成绩合格) |
|
|
|
|
|
|
|
| |||
简要记录不合格的原因:
考查日期:____________ 监考老师签名:
示例十 测定小石块的密度(监考教师用)
|
考查要点 |
评定细则 |
班级 |
|
|
|
|
|
|
|
| |
|
姓名 |
|
|
|
|
|
|
|
| |||
|
1.检查器材 |
⑴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 (1分) ⑵观察并记录天平的最大称量值,天平游码标尺的最小分度值; ⑶观察并记录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 (1分) |
2分 |
|
|
|
|
|
|
|
| |
|
2.调节天平平衡 |
⑴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将游码拔到零刻度线处; ⑵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或左右摆动格数相等。 (1分) |
1分 |
|
|
|
|
|
|
|
| |
|
3.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 |
⑴将小石块轻放在天平的左盘中; ⑵估计小石块的质量; (1分) ⑶用镊子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1分) ⑷读出天平右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所示质量; ⑸测得小石块的质量。 (1分) |
3分 |
|
|
|
|
|
|
|
| |
|
4.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 |
⑴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用滴管调整水的体积为整数,视线与凹面相平,读出水的体积;(1分) ⑵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慢慢放入量筒内,使小石块浸没在水中,视线要与凹面相平,读出此时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 ⑶算出小石块的体积。 (1分) |
2分 |
|
|
|
|
|
|
|
| |
|
5. 计算石块的密度 |
根据密度公式:ρ=m/V, 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 (1分) |
1分 |
|
|
|
|
|
|
|
| |
|
6.整理器材 |
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 (1分) |
1分 |
|
|
|
|
|
|
|
| |
|
考查 成绩 |
总分 |
|
|
|
|
|
|
|
| ||
|
考查等级(6分或6分以上为考查成绩合格) |
|
|
|
|
|
|
|
| |||
简要记录不合格的原因:
考查日期:____________ 监考老师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