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科学探究
|
二级 主题 |
教学要求 |
建 议 |
测试 水平 | |
|
增进 对科 学探 究的 理解 |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
|
A | |
|
2.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
|
A | ||
|
3.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
|
A | ||
|
4.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
|
B | ||
|
5.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
|
B | ||
|
发展科学 探究能力 |
提出问题 |
6.能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独立地或经过启发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
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
B |
|
7.能比较明确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
|
B | ||
|
猜想与假设 |
8.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发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 |
要能够大胆猜想。 |
B | |
|
9.具有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初步论证的意识。 |
|
B | ||
|
制定计划 |
10.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经历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的过程。 |
要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
C | |
|
11.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
|
B | ||
|
进行实验 |
12.能积极参与做化学实验。 |
|
A | |
|
13.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进行实验操作。 |
要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规范意识。 |
B | ||
|
14.能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 |
|
B | ||
|
收集证据 |
15.认识收集证据的重要性。 |
|
B | |
|
16.学习运用多种手段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观察。 |
要学会认真、全面、细致地观察。 |
B | ||
|
17.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 |
要能及时、准确、实事求是地反映和描述实验现象或结果。 |
B | ||
|
18.初步学会运用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收集证据。 |
要学会从较复杂的情境中收集有用信息。 |
B | ||
|
解释与结论 |
19.能对事实与证据进行加工与整理,初步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 |
|
C | |
|
20.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简单的分类。 |
|
C | ||
|
2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合理的结论。 |
|
C | ||
|
22.初步学会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逐步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
要学会主动建构,逐步形成合理的知识网络。 |
C | ||
|
反思与评价 |
23.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 |
|
B | |
|
24.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讨论,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与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 |
|
B | ||
|
25.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
|
A | ||
|
表达与交流 |
26.能用口头、书面等方式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并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
要能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表达和描述。 |
B | |
|
27.与他人交流讨论时,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
要积极主动地交流。 |
B | ||
|
学 习 基 本 的 实 验 技 能 |
28.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
初步学会洗涤常见玻璃仪器,学会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
C | |
|
29.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托盘天平、试管、试管夹、玻璃棒、酒精灯、烧杯、烧瓶、量筒、滴管、导管、橡胶塞、集气瓶、蒸发皿、铁架台、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坩埚钳等识别和使用) |
需要能正确识别和使用常见仪器。 |
B | ||
|
30.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
学会。 |
B | ||
|
3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
学会 |
B | ||
|
32.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
初步学会根据性质区分常见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甲烷、空气、乙醇、醋酸、油脂、蛋白质、盐酸盐、硫酸盐、碳酸盐、铜盐、铵盐和常见的酸和碱等)。 |
C | ||
|
33.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
初步学会粗盐的提纯(只要求去除不溶性杂质) |
B | ||
|
34.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
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学会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排水、排空、真空)和有害气体处理。 |
B | ||
|
完 成 基 础 的 学 生 实 验 |
35.独立操作: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
让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
B | |
|
36.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
学习组装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并能收集。 |
A | ||
|
37.独立操作: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
学习组装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并能收集。 |
B | ||
|
38.初步学会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
初步理解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
B | ||
|
39.模仿操作:燃烧的条件。 |
通过实验和讨论,能总结灭火的方法。 |
A | ||
|
40.独立操作: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
在实验中掌握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过程中的基本操作。 |
B | ||
|
41.独立操作:溶液的酸碱性的检验。 |
学会使用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操作。 |
B | ||
|
42.初步学会酸、碱的化学性质。 |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酸碱中和反应。 |
B | ||
主题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
二级 主题 |
教学要求 |
建议 |
测试 水平 |
|
|
我 们 周 围 的 空 气 |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
知道空气成分的发现史。空气成分的实验探究。 |
B |
|
|
2.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
了解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
C |
||
|
3.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
|
A |
||
|
4.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
|
A |
||
|
5.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
|
B |
||
|
水 与 常 见 的 溶 液 |
6.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 |
学会鉴别。 |
B |
|
|
7.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
初步学会实验方法。 |
B |
||
|
8.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
|
A |
||
|
9.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
学会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根据溶解度曲线,挖掘数据,进行简单倍数关系的计算。 |
B |
||
|
10.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
学会元素质量分数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
C |
||
|
11.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
|
B |
||
|
12.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
|
B |
||
|
13.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
|
A |
||
|
14.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
|
B |
||
|
金属 与金 属矿 物质 |
15.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 |
要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特性及其作用,学会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
B |
|
|
16.知道一些常见金属(矿物);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 |
了解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
B |
||
|
17.知道在金属中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
|
B |
||
|
18.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
B |
||
|
19.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
|
A |
||
|
生 活 中 常 见 的 化 合 物 |
20.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 |
了解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了解酸和碱的通性。 |
B |
|
|
21.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 |
|
A |
||
|
22.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
初步学会测定溶液pH的方法。 |
B |
||
|
23.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
|
A |
||
|
24.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
知道硫酸铜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
B |
||
|
25.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
了解化肥的常用鉴别方法,会进行铵根离子的检验,知道营养元素氮、磷、钾的作用。 |
B |
||
|
26.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
列举生活中的有机物:甲烷、乙醇、乙酸、甲醛等;知道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
A |
主题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
二级 主题 |
教学要求 |
建议 |
测试 水平 |
|
化学 物质 的多 样性 |
1.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
|
A |
|
2.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
|
B | |
|
3.能从元素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
实验尝试一些常见的物质分离或鉴别方法。 |
B | |
|
4.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 |
|
B | |
|
5.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
知道除了天然化学物质还有许多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 |
A | |
|
微 粒 构 成 物 质 |
6.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
认识离子符号及其意义,知道电离(溶液中离子的自由移动),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 |
B |
|
7.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
能用一些实验事实说明物质的微观属性。 |
B | |
|
8.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
认识简单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A | |
|
9.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
知道常见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A | |
|
认 识 化 学 元 素 |
10.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
知道钙、铁、锌等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
B |
|
11.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
规范书写常见元素符号,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 |
B | |
|
1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
简单分辨物质类别:混合物与纯净物,化合物与单质,常见的酸、碱、盐和氧化物。了解分类依据,初步建立物质分类概念系统。 |
A | |
|
13.能根据原子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
|
A | |
|
14.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
能根据元素守恒判断简单变化中的物质组成。 |
B | |
|
物 质 组 成 的 表 示 |
15.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
根据常见化合价正确书写常见物质化学式。 |
B |
|
16.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
知道化学式的意义。 |
B | |
|
17.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
|
C | |
|
18.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元素及其含量。 |
根据某些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量进行有关简单计算。 |
B |
主题四、物质的化学变化
|
二级 主题 |
教学要求 |
建 议 |
测试 水平 |
|
化 学 变 化 的 基 本 特 征 |
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
|
C |
|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
能列出一些实例说明反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
A | |
|
3.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催化剂的特性。 |
B | |
|
4.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 的观点。 |
|
C | |
|
认 识 几 种 化 学 反 应 |
5.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
要会辨别常见的基本反应类型,根据溶解性表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
B |
|
6.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
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用实验探究金属与酸或与盐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 |
B | |
|
7.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
|
B | |
|
质 量 守 恒 定 律 |
8.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
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
C |
|
9.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学会配平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
C | |
|
10.能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
|
B | |
|
11.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
根据表格、图象讨论简单计算问题,根据单个化学方程式计算纯净的反应物或产物质量。 |
B |
主题五、化学与社会发展
|
二级 主题 |
教学要求 |
建 议 |
测试 水平 |
|
化 学 与 能 源 和 资 源 的 利 用 |
1.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液化石油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
|
B |
|
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
了解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
B | |
|
3.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
|
C | |
|
4.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
|
B | |
|
5.知道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通过炼制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汽油、 煤油等产品。 |
|
B | |
|
6.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
|
B | |
|
常见 的化 学合 成材 料 |
7.知道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
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用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织成的布料。 |
A |
|
8.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
了解白色污染。 |
B | |
|
9.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
|
A | |
|
化 学 物 质 与 健 康 |
10.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
|
B |
|
11.知道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 |
了解葡萄糖的化学式及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
B | |
|
12.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
|
B | |
|
13.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营养保健与战胜疾病方面的重大贡献。 |
|
A | |
|
保护 好我 们的 环境 |
14.认识处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必要性及一般原则。 |
|
B |
|
15.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
|
B | |
|
16.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
|
B | |
|
17.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
|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