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中考

3773考试网2016中考大连中考正文

名师解析2015大连中考作文题目怎么写

来源:半岛晨报 2015-6-28 10:13:36

本报邀名师解析中考作文
昨天近4.8万人参加中考;指标到校生志愿情况将实时公布
    任选下面一题作文。
    (1)生活中,我们可以听到各种铃声:闹铃声、门铃声、电话铃声,校园里的铃声,车站码头的铃声、剧场影院的铃声……铃声,无处不在,可能带给你难忘的记忆,还可能带给你无穷的回味……
    请以“铃声响过之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②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2)“温故而知新”是一种学习的方法,“看云识天气”是一种推测天气情况的方法。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步骤、手段。方法正确,往往事半功倍。
    请以“方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主立意;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明确。【注】选择上面任一题目作文,都必须遵循下列要求:①不要使用网络语言;②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③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小刚、小志、小芳、小晶代替。
    这篇作文题是继一模《除夕之夜》和二模《又到毕业时》之后的又一篇以时间为界线的题目。 “铃声”是生活中一个元素,一个生活中随时出现的物象,但往往不引人注意,选择什么铃声则是选材的重点,题目下的考点提示中给了考生很多可选的素材,一些生活中较熟悉的场景,选择合适的场景,是这篇文章写出彩的关键。
场景解析:
    例一:“校园里的铃声”是大多数考生可选的素材。
    刚入学时那陌生而又清朗的上课铃,令人兴奋的下课铃,间操时那振奋人心的动力铃声,还有毕业时,离开学校时,听到的那一声熟悉而又令人回味的铃声,会勾起无数校园的美好回忆。铃声伴随孩子们走过三年学习时光,写出与老师、同学之间浓浓的情谊。有的考生选择校园生活中的不同片段,有的考生则选取其中一个,无论哪种,都要注意场面描写的“面”与人物描写的“点”,点面结合,才能使文章吸引人。
例二:“车站码头的铃声”最有深意。
    但有此经历并且能回味出那个场景下的记忆的考生也许并不多。车站中,慢慢驶来的列车的那份期盼;缓缓离去动车的洒泪告别;码头一声汽笛,风中飘舞的送别人的祝福。在这个特别的地方,有那么一个人让你牵挂,有那么两个人给你感动,有那么一群人使你回味无穷。将人物描写与自己的情感连起来,寓情于景。
深度解析:
    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点滴浓情奠定了作文的感情基调。文章在主旨上,命题是希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感人动情的画面,将同学谊、师生爱、亲人情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但在文章最后的立意升华时,必须有所突破,才能更胜一筹。意贵创新,意在笔先。考生要学会适当借助写作手法,如渲染,烘托,借景抒情,人物细节描写,必定会使主题的表达更突出,更耐人寻味。
    话题“方法”这一作文题乍一看似乎不好写,但学生只要认真读完题目的提示语,领悟话题的要义,就一定会打开思路,有话可说的。我们仔细看提示中出现了考生学过的《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还有教材中的课文《看云识天气》,这既体现考题回归文本这一宗旨,又有助于考生理解题目。 “方法”这个词语同学们都非常熟悉,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的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经历和体验,因此这次作文话题能够引起学生对自我的思考和对学习生活的关注,这样就体现了课标中提到的“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一要求,学生就会在考场上做到写作时会有话可说,从而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要想在考场写出出彩的作文,须得从理解题意,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积累上入手,激活思维,产生对生活独到的认识和理解之后。
第一步:审题。
    顺着提示语,用追问法理解“方法”的内涵,首先一般追问方法是什么?然后可以用解释内涵法回答:“方法”是解决问题时的一种途径、步骤、手段等;再继续阐释的话,“方法”也是一种思考,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捷径,是……;
    接下来再思考,使用“方法”有何意义呢?思考如下;方法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启迪智慧、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等等;
    最后再思考:怎样在学习生活中运用方法呢?首先对方法的意义要有所认识,要养成用法的习惯,知为行先。其次要善于学习、积累和借鉴,还要善于自我琢磨、提炼,形成自己独特的有效的方法。
    第二步: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或阅读积累对内涵进行回答,打开和找到自己熟悉的一个领域,确定一个具体的写作点。(一)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回答(记叙文)(1)以自己为主角:如学习上遇到问题,运用某种方法去解决。具体体现:语文的阅读法,批注法、写读书笔记法、摘抄法等;语文的作文法,选材法、修改法、列提纲法等;英语的学习方法,大声诵读法、模仿法等。(2)以他人为主角:老师、家长、校长等自己熟悉的人运用方法,体现教育智慧等。如老师运用智慧的育人方法培养我们,学生可以把平日写老师的记叙文,重在从方法上去挖掘,什么方法,如何运用,产生的效果,自己的认识等写出来。用自己的家庭、校园、社会、自然等领域中的经历和体验回答,在这样的具体追问中,将空泛的题目内涵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习经验等联系起来,找到对应的素材等就比较容易了,对方法的内涵理解更加准确和深入,在主题的揭示上就会做到愈加准确、深入和新颖。(二)用自己积累的名言、示例等回答“方法”的内涵(议论文)
    例如在文学创作领域,鲁迅是如何挤出时间写作的;王羲之如何练书法的;匡衡怎么用功读书的等,这些人都运用到了方法;诸如科学领域,天文领域中,人才管理领域,人际沟通的领域等都是需要方法才能得到提高的。
    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辛敏娟整理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