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中考

3773考试网中考菏泽中考正文

2016菏泽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发布

来源:3773考试网 2016-6-15 17:16:20


 
6.去年天津“8•12”爆炸案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物品存放不当引起的.下列有关物品存放和安全常识正确的是(  )
A.火碱、消石灰可以敞口放置
B.可燃物露天放置即可燃烧
C.室内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D.少量浓硫酸粘在皮肤上,立即涂上碳酸氢钠溶液
【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能源;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A、根据火碱、消石灰分别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俗称,均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室内电器着火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火碱、消石灰分别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俗称,均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为防止发生变质,不能敞口放置,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可燃物露天放置不一定能燃烧,需要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室内电器着火,为防止触电,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D、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 氢钠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来源:学|科|网]
7.如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100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 为25g
B.20℃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甲物质从50℃降温到3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从50℃降温至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5%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20℃时,甲的溶解度为25g,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没有说明甲的饱和溶液是否饱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没有说明甲、已的饱和溶液是否饱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20℃时,甲的溶解度为25g,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5g甲,即该温度下125g饱和溶液中含有25g甲,则20℃时,100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为一定小于25g,故选项说法错误.
B、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则20℃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没有说明甲的饱和溶液是否饱和,若是很稀的甲的溶液,将甲物质从50℃降温到30℃时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D、没有说明甲、已的饱和溶液是否饱和,若是很稀的甲、乙的溶液,将甲、乙物质从50℃降温到20℃时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无法确定溶质质量分数;且即使都有晶体析出,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0%,不可能为25%,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某化学小组向一定量AgNO3和Cu(N 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溶液A和固体B
,滤液A中所含的溶质不可能的情况是(  )
A.Zn(NO3)2、AgNO3 B.Zn(NO3)2、Cu(NO3)2、AgNO3
C.Zn(NO3)2、Cu(NO3)2 D.Zn(NO3)2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 材料.
【分析】根据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能与硝酸铜、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当同一种金属同时能置换两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时,首先被置换出来的是金属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能与硝酸铜、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当同一种金属同时能置换两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时,首先被置换出来的是金属活动性最弱的金属,即锌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银,当银离子被全部置换出来,若有锌存在,才能继续与硝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铜.
A、溶液中含有硝酸银,则银离子还没有被全部置换出来,硝酸铜还没参加反应,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Zn(NO3)2、Cu(NO3)2、AgNO3,滤液A中所含的溶质不可能为Zn(NO3)2、AgNO3,故选项正确.
B、溶液中含有硝酸银,则银离子还没有被全部置换出来,硝酸铜还没参加反应,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Zn(NO3)2、Cu(NO3)2、A gNO3,此种情况可能存在,故选项错误.
C、若溶液中的硝酸银前后被完全置换,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Zn(NO3)2、Cu(NO3)2,此种情况可能存在,故选项错误.
D、若锌是足量的,能与硝酸银、硝酸铜溶液完全反应,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Zn(NO3)2,此种情况可能存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尤其是当同一种金属同时能置换两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时,首先被置换出来的是金属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是正确解答本题 的关键.
 
9.运用推理、类比等方法得出结论,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碳酸盐遇酸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A.根据铝的氧化物的性质分析;
B.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不同进行分析;
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活泼金属、碳酸盐都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
【解答】解:A.铝制品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铝的进一步锈蚀,而铁表面已形成疏松的氧化物薄膜,随着时间的进行,还会进一步锈蚀,故错误;
B.水和过氧化氢属于不同物质,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错误;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正确;
D.活泼金属、碳酸盐都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可能是碳酸盐或活泼金属,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可以从一般到一般;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
 
10.某同学对下列4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都合理的是(  )
选项 A B[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C D
实验
目的 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 检验某气体为CO2 鉴别硫酸钾和硝酸铵两种化肥 证明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方案一 用磁铁吸引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看外观 加紫色石蕊试液
方案二 加稀盐酸 加澄清石灰水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加硝酸银溶液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证明盐酸和可溶性盐酸盐;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化肥的简易鉴别.
【专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A.根据金属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气体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鉴别方法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鉴别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铁粉能被磁铁吸引,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而铜粉既不能被磁铁吸引,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所以两种方法均可以除去铜粉中含有的铁粉,故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检验;但是二氧化碳没有助燃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错误;
C.硫酸钾和硝酸铵均为白色晶体,外观上无法区别,故错误;
D.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中均含有氯离子,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区别,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的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15分)
11.化学用语是一种信息丰富、国际通用且比较简明的化学用语,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①2个亚铁离子 2Fe2+ ②4个甲烷分子 4CH4 ③ 表示的是 Cl﹣ .
(2)在H、O、Na、S、Fe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要求化学用语.
①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Na、Fe ;
②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H2O ;
③+3价铁形成的碱是 Fe(OH)3 ;
④一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H2SO4=FeSO4+H2↑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2)首先根据题意确定微粒、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解:(1)①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2Fe2+;故填:2Fe2+;
②甲烷分子是多原子分子,可表示为:CH4,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4个甲烷分子可表示为4CH4;故答案为:4CH4.
③该粒子核内有17个质子,核外有18个电子,是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故填:Cl﹣;
(2)①钠和铁均属于金属元素;故填:Na、Fe;
②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应为氢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水,化学式为H2O;故答案为:H2O;
③铁元素显+3价,氢氧根显﹣1价,故填:Fe(OH)3;
④置换反应:符合“单换单”,即一种单质置换出另一种单质:A单质+BC→B单质+AC,如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填:Fe+H2SO4=FeSO4+H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移动站 电脑版 专题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