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中考

3773考试网2016中考贺州中考正文

[组图]2014贺州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来源:3773中考 2015-1-28 19:28:49

2014年广西贺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2014•贺州)以下较为贴近实际的估测数据是(  )
  A. 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100cm B. 人洗澡的热水温度约为75℃ 
  C. 某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0kg D.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考点: 长度的估测;温度;质量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 
解答: 解: A、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25cm左右,所以A不符合实际情况; B、人洗澡的热水温度与人体的温度差不多约为40℃左右,所以B不符合实际情况; C、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所以C不符合实际情况;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所以D符合实际情况. 故选D. 
点评: 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2.(3分)(2014•贺州)如图所示,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
\

考点: 安全用电原则. 
专题: 欧姆定律. 
分析: (1)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有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否则容易造成误判,认为带电体不带电是十分危险的;使用测电笔时,不能用手触及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这样会造成人身触电事故. (2)灯泡的接法:火线首先进开关,再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 (3)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短路;二是家中使用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解答: 解:A、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手要接触笔尾的金属部分,笔尖接触被检测部分,氖管发光,说明检测的是火线或与火线连通的部分.故A错误. B、火线首先进开关,再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故B正确; C、三线插座必须接地,否则用电器漏电时外壳带电,会发生触电事故,故C错误; D、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短路;二是家中使用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故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时,将会使电路中的电流过大,引起火灾.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要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值得注意的是:本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了电;本来不导电的物体导电了. 
 
3.(3分)(2014•贺州)如图所示的现象或应用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 (1)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 
解答: 解:A、插入水中的铅笔,变得弯曲,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自行车尾灯由相互垂直的小平面镜组成,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树影下的光斑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水中的倒影,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 
 
4.(3分)(2014•贺州)如图所示的做法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

考点: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脱离. 
解答: 解: A、打球时用力握紧球拍,这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手和球拍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滑掉.不符合题意. B、汽车轮胎刻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轮胎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C、运动鞋底装鞋钉,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鞋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滑倒.不符合题意. D、轴承中装有滚珠,是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轴承转动时的摩擦力.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如何减小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有多种方法,如何将其与理论联系在一起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生活中摩擦力有些是对我们有利的,这些我们要增大,有害的我们就要减小. 
 
5.(3分)(2014•贺州)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开关S接到a时,电压表示数为9V,开关S接到b时,电压表示数为4V,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电源电压为9V B. 灯L1两端的电压为4V 
  C. 灯L2两端的电压为4V D. 灯L1和灯L2的总电压为9V 

考点: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专题: 电压和电阻. 
分析: 当开关S接到a时,两灯泡串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当开关接到b时,两电阻仍然串联,电压表测L2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灯L1两端的电压. 
解答: 解:当开关S接到a时,两灯泡串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即电源的电压U=9V,故AD正确; 当开关接到b时,两电阻仍然串联,电压表测L2两端的电压,即灯L2两端的电压U2=4V,故C正确; ∵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分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 ∴灯L1两端的电压U1=U﹣U2=9V﹣4V=5V,故B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电压表的正确使用,关键是开关与不同的触点连接时电压表所测对象的判断. 
 
6.(3分)(2014•贺州)汽车油箱的汽油用掉一半后,关于油箱内汽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 B. 它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C. 它的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D. 它的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 

考点: 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比热容的概念;燃料的热值.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定性思想. 
分析: 密度、热值、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一般是不同的,与物体质量、体积的变化无关. 
解答: 解:汽车油箱中的汽油用掉一半后,汽油的质量减少一半,但密度、热值和比热容是不变的.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质量、密度、热值、比热容的理解,是一道基础题. 
 
7.(3分)(2014•贺州)细心的小贺发现清晨的贺江江面上常出现一层薄雾,这是由于江水(  )
  A. 经过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B. 先汽化后凝华 
  C. 先蒸发后凝固 D. 先蒸发后液化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解答: 解: 清晨,河面上方温度很低,所以河水蒸发后的水蒸气会液化为小水珠而漂浮在河面上,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雾气. 故选D. 
点评: 本题不要误以为雾气是河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生活中看到的白气、白雾都是液态的小水滴,而不是水蒸气,它的形成过程都是液化. 
 
8.(3分)(2014•贺州)如图所示的电路图,电源电压不变同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灯泡L变暗,电压表示数变小 
  B. 灯泡L变亮电压表示数不变 
  C.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电压表示数不变 
  D.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考点: 电路的动态分析;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根据电源的电压可知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根据P=I2R可知灯泡实际功率的变化,进一步根据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判断亮暗的变化;根据P=UI可知电路总功率的变化. 
解答: 解: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 因电源的电压不变, 所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故AD不正确;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 由I=U/R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 因P=I2R,且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 所以,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小,灯泡变暗,故B不正确; 由P=UI可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关键是知道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 
 
9.(3分)(2014•贺州)如图所示是正在工作的挖掘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机械臂A被液面压杆撑起时,相当于省力杠杆 
  B. 挖掘机的两条履带,可以减小挖掘机对地面的压强 
  C. 挖掘臂水平转动时,挖掘铲内土的重力没有做功 
  D. 挖掘铲的前端做成齿状,是为了增大压强 

考点: 杠杆的应用;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简单机械;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选择项A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是什么类型的杠杆,就要从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去对比. B、D涉及的是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办法,因此首先要明确增大压强的办法有哪些;减小压强的办法有哪些.然后与设计的形状去对应. C考查的是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物体是否做功就看是否同时具备这两个必要因素. 
解答: 解:A、机械臂A被液压杆撑起时,液压杆克服的是挖掘铲及其里面土的重力,液压杆提供的动力的动力臂小于挖掘铲及其里面土的重力提供的阻力的阻力臂,所以机械臂相当于费力杠杆.故C的说法是错误的. B、挖掘机的两条履带,增大了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挖掘机对地面的压强.故B的说法是正确的. C、挖掘臂水平转动时,挖掘机对铲内的土有一个竖直向上的力,而土是在水平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由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可知,挖掘机对铲内的土没有做功,故C的说法是正确的. D、挖掘铲的前端做成齿状,减小了挖掘铲与地面的受力面积,增大了压强.故D的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机械各个部件的构造是为了实现它的用途来设计的.此题也可从部件的用途去突破. 

点击下载完整版:贺州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