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梳理近年试卷看看考了些啥
数学:消除知识漏洞比做题更重要
中考进入冲刺阶段,在最后半个多月的时间内,有的放矢地复习不仅能提分,还能避免进入事倍功半的误区。每年中考阅卷时,总有很多考生会出现一些微小的失误,但就是这些小失误也许就能让考生与理想中的学校失之交臂。如何掌握答题技巧多拿分?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复习变得高效?从今日开始,本报邀请兰州五中和兰州市华侨实验学校的一线资深教师把自己的宝贵经验贡献出来,为考生备战中考助一臂之力。
语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兰州五中的史婧老师带课经验十分丰富,也带过几届毕业班,对每年的中考题型掌握得十分充分。中考前如何复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呢?我们不妨听听她的建议。
史婧老师认为,要想把握中考特点,首先要对近3年的试卷进行回顾和梳理。看一看这些年到底考了哪些内容,哪种题型出现频率高,哪些内容是课标中要求的可还没有考,从而推知可能会考些什么。梳理工作十分重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也为最后的查漏补缺确定方向。
其次,对每一部分的复习要做到有的放矢,这也是答题时要注意的重点。一是复习语言知识与运用部分时,对字音、字形、名句默写等较为零散的内容及训练中常错、易错的地方及时整理到笔记本上,勤翻勤记,记准记牢。而病句、标点、词语、成语等规律性较强的内容,要认真梳理分析其常见类型与典型例句,弄清命题者设置“陷阱”的常用方法,总结自己解答此类试题的基本思路与技巧。
史老师注意到,近两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的文段,内容比较浅显,这就要求做题时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具体延伸到复习中如何去做呢?那就是要注意课内文言文中重要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多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用法;文言语句翻译时要准确和通顺。
做中考阅读题时要掌握一个特点,即“答案就在文中”。阅读时文中所涉及的关键词语、人物特点、主要事件等边阅读边标记,在头脑中对全文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理解的关键在于把握文章的主旨,所有题目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主题有关。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到题干中提到的内容所在的句段,然后联系上下文,提取出主要信息,组织答案。
最后是得分最重要的阵地——作文。最后半个多月的时间,大量阅读开拓视野已经不适合这段时间了,必须要提高审题能力。写作中,突出以小见大,让文章体现出真挚的感情,飞扬的个性色彩,丰厚的文学积淀。即便做不到这些,也要把第一点放在首位,即真挚的感情,以此来提高得分胜算。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卷面分是必须要争取的,如果考生书写规范、整齐,肯定会多得几分卷面分。可别小看这几分,也许就会起到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