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中区2013年初三4月中考一模试题及答案(理综)1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共5页满分为56分;第Ⅱ卷共7页,满分为94分。本试题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应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6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为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2.本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化学部分】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39 Ca 40 Fe 56 Cu 64 Zn 65 Ba 137
1.下列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光合作用 B.瓷碗破碎 C.食物消化 D.煤气燃烧
2.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设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直接排放的工业污染物和汽车尾气等,是形成灰霾天气的最大元凶。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A.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B.灰霾天出门戴N95专业口罩(过滤孔径在0.1微米左右)
C.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为了减小PM2.5对环境的影响,禁止家庭使用私家车
3.根据下列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正确的是 
A.②③化学性质相同 B.它们表示三种元素
C.①表示的是原子,②表示的是离子 D.③表示的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得到电子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5.2012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很受观众欢迎,该节目主要介绍中国的美食及其制作方法。“饮食健康”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下列做法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A.用食醋除去松花蛋的涩味
B.食品袋里充入氮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C.在果汁中加入“塑化剂”使其口感更好
D.在煲好的鸡汤中放入适当的加碘食盐
6.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都能产生CO2,在O2中燃烧生成CO2的物质都含碳元素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7.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其反应原理为Cl2 + 2NaOH = X + NaClO + H2O,则X 的化学式及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A.NaCl,+1 B.H2,+3 C.HCl,+1 D. NaCl,—1
8.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9.稀盐酸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但下列实验中,不宜使用稀盐酸的是
A.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 B.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C.区别硝酸银和硝酸钠溶液 D.检验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
10.向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有锌粉剩余 B.所得溶液中一定有Zn2+、Cu2+
C.一定有银粉生成 D.所得溶液中一定有Cu2+、Ag+
11.取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100g,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A.6.4g B.3.2g C.1.8g D.1.6g
【物理部分】
12.根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绕核高速旋转的粒子是
A.电子 B.质子 C.中子 D.原子 
13.如图所示是核电站发电流程图,在核电站发电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先后顺序是
A.核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B.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
C.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D.核能,内能,化学能,电能
14.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A.湖面“月影” B.杯中“断笔” C.墙上“孔雀” D.镜中“风景”
15.清晨,小鸟清脆的叫声让我们心情舒畅。关于小鸟的叫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鸟的叫声是由它的发声器官振动产生的
B.小鸟的叫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口技演员主要模仿的是小鸟叫声的响度
D.推开窗户后听到小鸟的叫声变大,是因为音调变高了
16.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
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小
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比热容变小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D.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17.小明同学在做鸡蛋浮沉的实验时,用适当浓度的盐水使鸡蛋正好悬浮。那么,下列操作和判断正确的是
A.向盐水中继续加清水,鸡蛋将上浮,直至漂浮,但鸡蛋所受浮力不变
B.向盐水中继续加清水,鸡蛋将下沉至容器底部,但鸡蛋所受浮力减小
C.向盐水中继续加盐,鸡蛋将上浮,直至漂浮,但鸡蛋所受浮力不变
D.向盐水中继续加盐,鸡蛋将下沉至容器底部,但鸡蛋所受浮力增加
18.如图所示,在调节平衡后的杠杆两侧,分别挂上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则
A.左端下降 B.右端下降
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
19.如图甲,邻居大叔正吃力地把一重物送往高台,放学回家的小翔看见后急忙前去帮忙。他找来一块木板,搭成图乙所示的斜面,结果比较轻松的把重物推到了高台上。关于这两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机械效率是一样的
B.大叔克服重力做功较多
C.两人做同样多的有用功
D.小翔做功的功率要大些
20.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21.图中符合家庭用电安全要求的是
A.甲图,用这样的方法擦拭亮着的台灯
B.乙图,这样用测电笔接触火线
C.丙图,按这样的电路图连接插座和电灯
D.丁图,电冰箱用这样的插座和插头
22.下列实验中能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是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23.下列数据较为符合事实的是
A.使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5℃ B.教室内一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40W
C.你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D.东岳泰山顶峰的大气压约为1.5×105Pa
24.小明同学物理笔记中的部分摘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用吸管能吸起饮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B.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火车站的站台设置了安全线
C.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小,沿海地区气温变化比内陆地区气温变化大
D.在家熏醋可预防感冒,房间充满醋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5.下列设备应用到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B超”——利用超声波获得人体内部的信息
B.验钞机——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C.电视机——接收电磁波传递的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
D.内燃机——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变为机械能
26.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指南针指南是由于地磁场对指南针磁极有力的作用
B.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磁场中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
D.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一定产生电流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94分)
注意事项:
1.第II卷为非选择题,请考生用蓝、黑色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直接在试卷上作答,作图题可用铅笔作答。
2.答卷前,请考生先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
3.本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8小题,共94分)
【物理部分】
27.(4分)如图所示,某宾馆房间内的电器控制板上的调光灯开关。其旋钮侧面刻有细纹,这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 的;转动旋钮,灯泡亮度发生变化,说明旋钮相当于电器元件中的 。
28.(4分)地铁是许多发达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当某列车启动时,若以站台作为参照物,则坐在车内的乘客是
的;列车驶过后,铁轨的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其内能的。
29.(4分)小明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放出了热量。当他拿起湿布去擦时,抹布却贴在冰箱的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30.(4分)由高性能复合材料制成的撑杆,是决定撑杆跳高胜负的重要因素,因此制造撑杆的材料应具有较小的密度和较好的__________。如图所示,运动员跃过横杆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 。
31.(3分)如图,用力的示意图画出用10N的力按图钉。
32.(3分)自动电压力锅压强过大或温度过高时,发热器都会停止工作,压强过大时开关S 过压自动断开,温度过高时开关S过热自动断开。上图的方框内已画出了电压力锅插头所连接的电源,请你在该图中完成电动压力锅内部电路的电路图。(发热器用“定值电阻”的电路元件符号表示)
33.(8分)2012年6月,山东各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干旱。为保证灾区某校师生用水,政府派出抗旱送水车送水。如果一辆送水空车质量6t,水罐容积5m3,装满水后,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5m2。学校距取水处12km,汽车匀速行驶20min到达学校。
(ρ水=1.0×103kg/m3)求:
(1)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
(2)该车最多能装水的质量;
(3)装满水时,车对地面的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