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利益集团
2.(政策规划中的)效益原则
3.政策法律化
4.保守(型)政策
5.政策评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政策评估中的事实标准的主要内容。
2.一般说来,政策过程主要包括哪几个阶段?
3.政府制度赋予了公共政策的哪些特征?
4.简述政策终结心理方面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
四、论述题(本大题15分)
试述政策执行主要特征。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运用所学公共政策原理回答相关问题。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该材料,当然也可作必要的延伸,但必须观点正确、自圆其说。
个人所得税(简称“个税”,下同)自1993年到2006年以前一直以800元为起征点。2006年1月1日起,个税起征点上调至1600元,而在2008年初再次上调了400元。无疑这样的上调步幅偏小。何以至此?根源还是我们的公共管理机构未从政策意识的起点位置开始爱民,没有真正在立规制策的开始便在头脑上筑就一种“还富于民”的现代公共意识。
从政文明与智慧告诉我们,制定任何民生政策,都应具有一种全局性、前瞻性、能动性,不能总是在CPI(居民消费指数)一年年甚至一月月攀升后再被动应对;不该总是要等到广大民众面对飙升的肉价空手而回后,才来挖肉补疮式的仓促改进。个税起征点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它是一支富有感情的百姓冷暖“温度计”,理应随民众的民生实情而真情互动。要让它灵动,就须动态把脉住物价消费指数的步子,掌握着公民的收支状况。
我们需要尽快完善公民财产申报等一系列相关配套制度,个人申报不留“特殊通道”,做到官民一致。再建立和完善个人所得账户,让个税起征点与当前民生可以负担的现实同步,实时动态掌握公民家庭成员的收入状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以人为本、削峰填谷,打破垄断格局、实现行业分配上的大体公平,才能使高收入者一个不漏地成为纳税的主力,从而达到个人所得税的“宽税基、严征收”的境界。
请回答:
(1)个税起征点近年屡次上调,说明在政策制定方面我们主要存在着何种问题?
(2)根据该材料,你认为“以人为本”、“还富于民”的个税政策应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