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明代前期诗歌受理学思想的影响,将诗歌作为某种社会意识的传声筒,忽略了诗歌艺术,往往强调( )
A.文统
B.道统
C.文道合一
D.文道分离
17.李贽认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是( )
A.性灵
B.童心
C.兴趣
D.理趣
18.被称为明末最后一位大诗人的是( )
A.夏完淳
B.瞿式耜
C.张煌言
D.陈子龙
19.毛宗岗修订、评点的小说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金瓶梅》
D.《西游记》
20.《西游记》最早的明刊本是( )
A.托名李卓吾评本
B.朱鼎臣编辑的《唐三藏西游释厄传》
C.杨志和编定的《西游记传》
D.金陵世德堂刻本
21.章回小说的前身是民间说话艺术中的( )
A.“说经”
B.“讲史”
C.“说铁骑儿”
D.平话
22.清代戏剧声腔剧种的演变趋势是( )
A.花部诸腔由盛而衰、雅部声腔日益兴旺
B.雅部声腔由盛而衰、花部诸腔日益兴旺
C.梆子皮黄趋于衰落、昆曲高腔蓬勃兴起
D.海盐腔、余姚腔日渐流行,弋阳腔、昆山腔趋于衰落
23.鲁迅对《聊斋志异》艺术手法的概括是( )
A.“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
B.“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C.“叙述宛转,文辞华艳”
D.“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
24.褚人获的《隋唐演义》是( )
A.明代英雄传奇
B.明代世情小说
C.清代历史演义小说
D.清代公案小说
25.方苞散文理论的核心内容是( )
A.“求神气而得之于音节,求音节而得之于字句”
B.“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
C.“神者气之主,气者神之用”
D.“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
26.主张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的常州词派代表人物是( )
A.张琦
B.张惠言
C.董士锡
D.周济
27.“若夫诗者,心之声也,性情所流露者也”,这一诗歌思想出自( )
A.神韵派
B.浙西派
C.性灵派
D.阳羡派
28.在《答潘彦辅》中提出“志士之诗”论的是( )
A.龚自珍
B.潘德舆
C.鲁一同
D.张际亮
29.被誉为“同光体之魁杰”的是( )
A.郑孝胥
B.陈衍
C.沈曾植
D.陈三立
30.《易言》一书的作者“杞忧生”即是( )
A.郑观应
B.王韬
C.谭嗣同
D.唐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