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案件中人民法院可以适用先予执行的有( )
A.张某被执法民警殴打致残起诉要求赔偿的
B.李某起诉公安交通部门要求返回扣押机动车辆的
C.王某起诉公安局要求撤销罚款处罚的
D.赵某因公致残要求某市社会保险管理局支付保险金的
E.伤残军人吴某起诉要求县民政局发放抚恤金的
22.公安行政诉讼中原告未按规定期限预交案件受理费的,人民法院( )
A.可先审理并督促原告补交
B.按自动撤诉处理
C.可以延期审理
D.可以主动予以免交
E.在原告于法定期限内再次起诉,并交纳受理费后予以受理
23.在公安行政诉讼中,二审人民法院适用撤销原判、发回重审的法定情形有( )
A.证据不足
B.认定事实不清
C.轻微违反法定程序,但不影响案件的正确裁判
D.认定事实清楚而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E.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
24.李某因殴打王某被区公安分局治安拘留10日,李某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王某作为本案的第三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包括( )
A.申请回避
B.提出管辖权异议
C.委托诉讼代理人
D.提供证据
E.进行辩论
25.下列关于期间表述正确的有( )
A.期间以时、日计算的,应从开始时、日的次时、日计算
B.期间届满日是节假日的,应以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期间届满日期
C.期间不包括诉讼文书的在途期间
D.公民因不可抗力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
E.节假日在期间中间的,应予以扣除
26.下列公安行政侵权行为中,应当适用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方式的有
( )
A.拘留所民警唆使被羁押人员殴打他人的
B.齐某被县公安局民警违法拘留10日的
C.治安大队民警在治安检查过程中将程某的电脑损坏的
D.交警在执法过程中违法使用警械将郭某打伤的
E.派出所民警违法对邢某继续盘问48小时的
27.原告或者第三人不能自行收集证据,但能够提供确切线索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材料的有( )
A.涉及国家秘密的证据材料
B.由国家有关部门保存而须由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材料
C.涉及个人隐私的证据材料
D.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材料
E.涉及商业秘密的证据材料
28.某市公安机关根据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实施的扣押行为产生的纠纷( )
A.一般不属于法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B.属于法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C.如果当事人认为公安机关在协助执行中扩大了范围,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D.当事人认为公安机关在协助执行中违法采取措施造成其损害,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E.由法院裁量是否受理
29.下列纠纷中,当事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有( )
A.警察李某不服所在公安机关对其作出的记过处分
B.甲某不服公安机关对其刑事拘留
C.李某不服公安机关为执行戒严任务而采取的戒严措施
D.王某不服公安机关拒绝对其颁发护照的行为
E.刘某不服公安机关对其违反公安管理的行为实施的罚款
30.下列行政诉讼案件中,原告有权选择管辖法院的有( )
A.孟某对A区公安机关扣押其在B区不动产的行为不服的
B.甲县常住居民李某对其在乙县公安机关受到的48小时继续盘问不服的
C.复议机关将原公安机关5日行政拘留的处罚变更为500元罚款,被处罚人仍不服的
D.东市居民严某对西市公安机关扣押其汽车的决定不服的
E.王某对甲区和乙区公安机关共同作出的500元罚款决定不服的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专属管辖
32.辩论原则
33.公安行政行为的效力
34.公安行政诉讼保障措施的训诫
35.非诉讼公安行政案件的执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6.简述代表人诉讼的特征。
37.简述受案范围的确定方式。
38.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情形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题15分)
39.试述审判监督程序与第二审程序的关系。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40.刘某一日在街边购物被盗,公安机关经查明事实,认定程某、孙某为盗窃刘某的违法行为人,遂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决定对程某给予行政拘留5日,对孙某给予行政拘留15日。程某、孙某对此处罚决定均不服,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经审理发现,赵某也参与了盗窃刘某的违法活动,同时法院认为公安机关把程某、孙某的违法行为的情节认定反了,程某应对盗窃行为负主要责任。法院最后作出了变更判决,对程某予以行政拘留15日,对孙某予以行政拘留5日,同时作出对赵某予以罚款500元的判决。程某、赵某对此判决不服提起上诉。
请问:(1)法院在审理中加重了对原告程某的处罚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法院对赵某作出罚款500元的判决是否正确?为什么?
(3)请列出第二审程序中程某、赵某、孙某和一审被告公安机关的法律地位。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