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考

3773考试网自学考试广东自考正文

广东省自学考试学习心理与辅导实践课程考试大纲

来源:5184 2008-11-20 17:24:09

学习习惯培养的原则、方法,以及对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方法。
本章难点:对不良学习习惯的校正方法的度的把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学习习惯概述
   (一)学习习惯的含义及特点
1.学习习惯的涵义
2.学习习惯的特点
   (二)学习习惯的意义
1.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2.提高修养,完善人格
   (三)学习习惯的种类
1.与卫生有关的学习习惯
2.与认知有关的学习习惯
3.与个性有关的学习习惯
   (四)影响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
1.内部因素
2.外部因素
第二节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学习习惯的培养原则
1.序列性原则
2.反复性原则
3.抓关键期原则
4.协同性原则
   (二)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1.认知法
2.强化法
3.行为塑造法
4.链索法
5.自我管理法
6.榜样示范法
7.集体熏陶法
   (三)学习习惯的训练过程
1.习惯的养成过程
2.训练过程所需经历的阶段
   (四)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内容
1.培养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
2.培养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4.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5.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三节    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
   (一)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原则
1.针对性原则
2.及时性原则
3.疏与堵相结合的原则
   (二)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方法
1.认知调整法
2.惩罚法
3.激将法
4.积极联系法
5.切断联系法
6.矫枉过正法
7.代币制
   (三)矫正案例
1.被试情况
2.矫正方案设计
3.代币制实施过程
三、考核知识点
(一)学习习惯的概述
(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
四、考核要求
(一)学习习惯的概述
1.识记:学习习惯的内涵以及特点
2.领会:影响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
(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识记: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原则与方法
2.领会: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内容
(三)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
1.识记: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原则
2.领会:关于不良学习习惯矫正的案例
3.简单应用: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的单个方法
4.综合运用:如何矫正不良行为习惯

第五章    考试心理辅导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考试焦虑的含义、过度考试焦虑的危害以及影响考试焦虑的因素。
2.理解对考试焦虑的情绪中心辅导、认知中心辅导、技能中心辅导等方法,临场发挥、考后调整的应试技巧的培养方法。
3.理解学习疲劳的防治方法
本章重点:考试焦虑的含义,对考试焦虑的辅导方法,应试技巧的培养方法以及对学习疲劳的防治。
本章难点:对考试焦虑的几种辅导方法的掌握,学习疲劳的几个阶段的理解。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考试焦虑的调节
   (一)考试焦虑的含义
1.考试焦虑的概念以及考试焦虑的程度分类
2.考试焦虑包含的三中基本成分
   (二)过渡考试焦虑的危害
1.干扰认知过程
2.危害心理健康
3.影响身体健康
   (三)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
1.内部因素
2.外部因素
   (四)考试焦虑的辅导
1.情绪中心的辅导
2.认知中心的辅导
3.技能中心的辅导
4.考试焦虑的团体辅导
第二节   应试技巧的培养
   (一)考前复习技巧
1.考前情况分析
2.考前复习方法
   (二)临场发挥技巧
1.基本的大体技巧
2.考试中意外情况的处理
   (三)考后调整技巧
1.调整情绪
2.正确归因
3.重建期望
4.试卷总结
   (四)应试技巧的培养方法
1.讲授法
2.讨论法
3.模拟训练法
第三节    学习疲劳的防治
   (一)学习疲劳的含义
1.学习疲劳在生理上的表现
2.学习疲劳的三个阶段
   (二)学习生理疲劳的防治
1.学会科学用脑
2.保证充足的睡眠
3.适当增加营养
4.加强体育锻炼
   (三)学习心理疲劳的防治
1.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2.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考试焦虑的调节方法
(二)考试技巧的培养方法
(三)学习疲劳的防治
四、考核要求
(一)考试焦虑的调节方法
1.识记:考试焦虑的内涵
2.领会: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
3.简单应用:考试焦虑单个辅导方法
4.综合运用:如何进行考试焦虑辅导
(二)考试技巧的培养方法
1.领会:领会各种培养考试技巧的方法
2.简单应用:考试后调整技巧
3.综合应用:应用这些方法来培养考试技巧,提高考试技巧。
(三)学习疲劳的防治
1.识记:学习疲劳的含义
2.领会:学习疲劳防治的各种方法
3.简单应用:学习生理疲劳防治
4.综合运用:学习心理疲劳防治

第六章    学习困难辅导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习困难的涵义、鉴别标准、成因、学习困难学生的类型。
2.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感知觉动作能力、智力发展、认知加工、动机和归因等方面的特点,以及针对这些特点所进行的辅导和训练。
3.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原则与教学模式。
本章重点:学习困难的涵义及鉴别标准,学习困难学生的感知觉动作能力、智力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及相应的辅导和训练。
本章难点:学习困难学生的鉴别以及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的掌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学习困难概述
   (一)学习困难的涵义
1.学习障碍
2.学业不良
3.学习困难
(二)学习困难的鉴别标准
 1.差距标准
 2.排他标准
 3.学业成绩标准
 4.量表诊断标准
 5.观察评定标准
(三)学习困难的成因
 1.生理因素
 2.心理因素
 3.环境因素
   (四)学习困难学生的类型
1.学习障碍的分类
2.学习困难的分类
第二节   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
   (一)感觉动作能力发展的特点
1.感觉运动能力与学习困难的关系
2.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的特征
   (二)智力发展特点
1.学习困难学生的智力总体上正常,但低于正常学生
2.学习困难学生的智力结构发展不平衡
   (三)认知加工特点
1.注意力特点
2.记忆的特点
3.思维与问题解决
4.知识结构
5.元认知
   (四)动机和归因特点
1.动机方面的特点
2.归因的倾向
   (五)自我概念特点
1.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相关
2.对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概念的研究
   (六)个性特征
1.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性特征
2.与正常学生的比较
   (七)社会性发展特点
1.社会认知缺陷
2.社会行为问题
3.社会交往障碍
第三节   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与训练
   (一)感觉运动障碍的辅导与训练
1.大肌肉运动能力训练
2.精细运动能力训练
3.感觉动作协调能力训练
   (二)认知能力不足的辅导与训练
1.注意力训练
2.知觉能力训练
3.记忆力训练
4.思维及问题解决技能训练
5.自我监控训练
   (三)动机情绪问题及社会性发展不良的辅导与矫正
1.行为矫正法
2.理性-情绪疗法
3.角色扮演法
4.角色转换法
   (四)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原则与教学模式
1.教育原则
2.教学模式
三、考核知识点
(一)学习困难的内涵以及成因
(二)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特点
(三)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辅导与训练
四、考核要求
(一)学习困难的内涵以及成因
1.识记:学习困难的含义以及鉴别标准
2.领会:学习困难的成因以及学习困难学生的各种分类
(二)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特点
1.识记:学习困难学生的各种特点概括
2.领会:动机归因特点以及社会发展特点
(三)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辅导与训练
1.识记: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训练的主要方法
2.领会:各种理论观点以及对动机情绪问题以及社会性发展不良的辅导与矫正方法
3.简单应用:各个学习困难学生辅导与训练方法
4.综合运用:运用学习困难学生辅导与训练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第七章    学科学习辅导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如何对语文、数学、英语三门最基本的学科进行学习辅导
2.理解对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特别是针对阅读困难的辅导,写作的认知模型与认知过程以及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教学模式
3.理解对数学能力的培养方法,特别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
4.理解对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
本章重点: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困难及其矫正、写作认知模型、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教学模式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
本章难点:写作的认知模型与认知过程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语文学习辅导
   (一)阅读辅导
1.阅读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
2.阅读方式及其技巧
3.阅读困难及其矫正
   (二)写作辅导
1.写作能力及其培养
2.写作的认知模型与认知过程研究
3.写作的辅导模式与教学干预
   (三)口语交际辅导
1.听话能力及其培养
2.说话能力及其培养
3.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
第二节   数学学习辅导
   (一)中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兴趣缺乏
2.学习内容繁难
3.学习方式被动
4.能力发展片面
5.脱离生活实际
   (二)数学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
1.运算能力及其培养
2.空间想象能力及其培养
3.逻辑思维能力及其培养
   (三)数学问题解决策略及其训练
1.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
2.数学解题策略的训练方法
第三节   英语学习辅导
   (一)词汇学习辅导
1.利用语义联系学习词汇
2.利用语音联系学习词汇
3.利用表象或图像学习词汇
4.利用词汇法学习词汇
   (二)听说学习辅导
1.英语听力辅导
2.英语口语辅导
   (三)英语阅读辅导
1.充分理解词义、句子、段落及文章结构
2.掌握多种阅读方式并恰当选用
3.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
   (四)英语写作辅导
1.掌握选词、造句和组段的基本技巧
2.掌握于篇衔接的技巧
3.培养直接用英语表达的习惯
4.采用多种训练方式
   (五)英语学习策略的训练
1.Pearson和Dole(1987)的演绎法模式
2.Oxford(1990)的归纳法模式
3.Rubin(1998)的探索型模式
三、考核知识点
(一)如何对语文、数学、英语三门最基本的学科进行学习辅导
(二)理解对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
(三)理解对数学能力的培养方法,特别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
(四)理解对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如何对语文、数学、英语三门最基本的学科进行学习辅导
1.识记: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困难及其矫正、写作认知模型、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教学模式
2.领会:写作的认知模型与认知过程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
3.简单应用:单科学习辅导方法
4.综合应用:综合应用以上策略与方法对学生进行学科辅导
(二)理解对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
1.识记:写作的认知模型与认知过程以及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教学模式,
2.领会:针对阅读困难的辅导
(三)理解对数学能力的培养方法,特别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
1.识记: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
(四)理解对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
1.领会:对英语学习的培养方法
Ⅲ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特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提出具体的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为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明确考核要求,使考生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考试命题能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只是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文科类专业课程自学考试的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登记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要求能知道本课程中有关的名词、概念、原理、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初级层次的要求。
领会: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和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简单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中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综合应用:是要求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本课程规范和理念,灵活地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本大纲关于考核的知识点为:第二、三、四、五章为本科目的核心内容,要求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且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能够联系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在第一章的绪论中,要重点掌握学习的理论。把握有关的名词和概念等。第七章的各科学习辅导,要求初步的了解与掌握。
三、教材与参考书籍
《中小学生学习辅导》一书,由刘学兰、何先友编写,该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制定自学教材。
主要的参考书籍有: 莫雷,《教育心理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四、自学方法指导
1.《学习心理与辅导实践》是心理健康教育《本科》考试课程之一。本课程设计内容广泛,主要由学习心理与学习辅导两部分组成。考生自学的时候必须既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又要重视实际能力的培养及基本技能的掌握。
2.本教材虽然冠名以中小学生,但就其编写指导思想来看,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辅导工作需要来确定其内容体系和内容取舍的,因此考生应以本教材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为学习内容。
3.考生学习本课程时,必须注意掌握重点,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具体要求一是运用本门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去分析与解决中小学生的学习辅导的问题;二是掌握学习辅导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开展有效的学校学习辅导工作。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单位与承担社会助学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清楚、全面了解、掌握本门课程的内容、考核知识点及考核目标要求;必须认真钻研研教材,了解本门课程的内容体系特点和学习要求;必须认真专研教材,了解本门课程的内容体系特点和学习要求;必须明确本门课程与其他考试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2.本课程专业性较强,内容较广泛,应用性较强。社会助学单位必须安排足够的面授辅导时间。为切实保证辅导质量,社会助学单位必须聘请学习心理与辅导的专业人员承担助学任务。
3.要正确处理科学知识、理论的学习与各种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辅导的同时,要注意培养考生各种能力,特别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基本技能的掌握。
4.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本门课程内容由重点与一般之分。助学者要知道考生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同时重点掌握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考核内容;既要避免孤立地抓重点,把考生引向猜题的偏向;又要避免忽视重点,只顾一般的偏向。
六、考试试题的安排
本课程的考试试题,会根据考核的目标和要求,制定出适当难度的试题。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并且使试题具有适当的区分度来考察不同程度的水平。
本课程考试的时间为150分钟。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45%,综合应用占35%。
本课程采用的题型,一般有: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各种题型的具体形式可参见本大纲附录。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在多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1、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  )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间提出的。
A、 斯金纳
B、 巴甫洛夫
C、 班杜拉
D、 华生
2、 强化理论是(   )理论的最重要部分和基础。
A、 经典条件反射
B、 操作条件反射
C、 社会学习
D、 联结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1个以上是正确的,将其全部选出并将他们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错选和漏选均不得分)
1、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有何关系(  )
   A、学习动机水平越高,学习效率越高
   B、学习动机水平越底,学习效率越底
   C、学习动机水平越高、学习效率越低
   D、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率有随着学习动机的提高而上升的倾向
   E、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学习效率反而会由于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加而下降
2、下面属于精加工策略的是(  )
   A、位置记忆法
   B、关键词法
   C、先行组织者方法
   D、概括组织法
   E、复述策略
三、名词解释
1、耶基斯-多德森法则
2、自我效能
四、简答题
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简述认知失调论。
五、讨论
1、论述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以及辅导方法
2、试述形成良好习惯的方法。
六、案例分析题
1、设计一个考试焦虑的分析案例
2  根据学习辅导的方法,为下述案例涉及一个具体的辅导方案。
   “我是一名初一的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总是有很多问题。对代词、副词的理解能力非常差;对老师布置作业、劳动任务等指令往往不能理解,不能完成,需要别人提示帮助;难以听明白同学的发言,对话困难;对所学课文内容不能回忆复述,注意力不集中,不肯发言,对学习失去兴趣。”我现在非常苦恼,每天都盼望我的学习情况能够得到改善。但是,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办。

上一页  [1] [2]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