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专升本入学考试《大学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说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作者是( )
A. 朱光潜 B.华罗庚 C.钱钟书 D.竺可桢
2、具有"含泪的微笑"风格的小说家是( )
A 莫泊桑 B 契诃夫 C 欧.亨利 D 屠格涅夫
3、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 )
A 岑参 B 白居易 C 韩愈 D 柳宗元
4、主张文章应“惟陈言之务去”的文学家是( )
A 韩愈 B 柳宗元 C 欧阳修 D 王安石
5、由徐志摩发起、组织的文学社团是( )
A. 新月社 B 创造社 C 语丝社 D 文学研究会
6、曾经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是( )
A. 茅盾 B 巴金 C 老舍 D 冰心
7、下列作品中属于编年体历史著作的是( )
A. 《国语》 B.《战国策》 C 《左传》 D 《杂剧》
8、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的体裁是( )
A 散曲 B 套数 C 诸宫调 D 杂剧
9、下列诗歌中属于绝句的是( )
A 陶渊明《饮酒》 B 李白《行路难》
C 王维《山居秋暝》 D 杜牧《泊秦淮》
10、以1870年"普法战争"背景的小说是( )
A.《断魂枪》 B 《米龙老爹》
C 《麦琪的礼物》 D 《苦恼》
11、下列传记作品中,带有寓言色彩的是( )
A.《张中丞传后感》 B.《种树郭驼传》
C.《马伶传》 D.《李将军列传》
12、茅盾《香市》一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 )
A 今昔对比 B 托物言志
C 借景抒情 D 先抑后扬
13.侯方域在《马伶传》中说马伶为提高演技"乃走事昆山",这里"昆山"所用的修辞格是( )
A 比喻 B 借代 C 拟人 D 象征
14.成语"分崩离析"出自( )
39.吾小人辍 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辍:
40.一 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
四、翻译题:将下列各小题中划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4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
以为莫已若者;
42.既放大器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陈情表》)
晚有儿息;
43.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李将军列传》)
祸莫大于杀已降:
44、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张中丞传后叙》)
45、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报刘一丈书》)
46、陶渊明《饮酒》(其五)一诗中"心远地自偏"一句阐明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47、在《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冯谖为孟尝君设计的"三窟"具体指的是哪三个地方?
48、朱光潜在《选择与安排》一文中认为,要使一篇文章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需要注意哪三个问题?
49、艾青在《北方》一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50、在鲁迅的小说《风波》中,作者通过赵七爷把辫子放下、盘上的细节描写,反映出这个人物的怎样的心态?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一) 阅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51~53小题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迀,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51.这段文字可分为两层,请用"||"在上文中标出。
52.作者引用“盘庚迁都”这一历史典故的意图是什么?
53、在这段文字中,王安石还揭露了什么问题?
(二) 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54~56小题。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已。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已邑,至于禀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矣。”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54、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共叔段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
(三) 阅读苏轼《水调歌头》的上片,然后回答57、58小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57.“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矛盾心理?
58.作者最后的选择表明了他怎样的生活态度?
(四) 阅读契诃夫《苦恼》中的第一段,然后回答59、60小题。
暮色晦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白色,像个幽灵。他坐在车座上一动也不动,身子向前,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到的最大限度。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
59.本段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60.在这里作者对马车夫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七、作文:50元。
要求:A.必须写成以议论文为主的文章
B 不能少于800字
C 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61.题目: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