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畴的概念,了解铁磁质的一些特性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和暂态过程
【考试内容】
1、电磁感应现象在重要规律
2、两种感应电动势(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及其应用
3、涡旋电场特点及其与感生电动势的联系
4、自感和互感
5、电感、电容电路的暂态过程
6、磁场能量
【考试要求】
1、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物理意义。能熟练地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并能应用愣次定理准确判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2、动生电动势的概念,能够计算简单几何形状的导体在均匀磁场或对称分布的非均匀厂场中运动的动生电动势。
3、理解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场的概念,了解感生电场的基本性质以及它与静电场的区别,能够计算简单的感生电场强度及感生电动势,判断感生电场的方向。
4、了解自感和互感现象,能够计算简单回路的自感和自感电动势和简单回路间的互感及互感电动势,了解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概念。
5、了解磁场能量及能量密度的概念,了解用能量密度求磁场能量的方法。
第十四章 麦克斯韦方程组 电磁场
【考试内容】
1、位移电流假设
2、麦克斯韦方程组
3、电磁场的物质性
4、电磁场的统一性和相对性(*)
【考试要求】
1、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思想
2、理解位移电流和全电流的概念,了解位移电流密度位移电流强度的简单计算
3、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及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开工
4、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微分形式
5、了解电磁场的物质性与平面电磁波的性质
(四)、《振动和波动》部分
第十五章 机械振动和电磁振荡
【考试内容】
1、简谐振动特征及其运动学描述
2、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3、两个相互垂直简谐振动的合成
【考试要求】
1、理解简谐振动的概念、特征量,掌握简谐振动的描述方法;学会用不同的物理模型描述同一物理现象。
2、理解简谐振动的动国学、运动学和能量特征,学会判断物体是否作简谐振动;
3、了解电磁振荡、无阻尼振荡现象
4、了解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的基本特征、发生条件及规律,知道共振现象;
5、理解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规律。
6、了解同方向不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两个相互垂直同频率谐振动的合成。
第十六章 机械波和电场波
【考试内容】
1、机械波的产生、传播及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
2、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3、波动过程中的能量传播
4、波的相干叠加
5、声波、驻波、多普勒效应
【考试要求】
1、理解机械波的产生条件和相传播的概念;掌握描述波动的各物理量(特别是相位)的物理意义以及各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波函数及波形曲线的物理意义,掌握根据已知质点的振动表达式建立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3、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以及波的强度概念。
4、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掌握波的相干条件,能应用相位差和波程差的概念。分析和确定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5、理解波程差、驻波及其形成的条件;知道半波损失。
了解声波、次声波、超声波的基本特性:了解多普勒效应及应用,学会波源与观察者再同一直线熵上运动时接收频率的计算。
第十七章 波动光学
【考试内容】
1、获得相干光的方法、光源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
2、杨氏双缝干涉
3、光程与光程差
4、薄膜的等厚干涉与等倾干涉
5、更斯-菲涅耳原理
6、夫琅和费单缝衍射及半波带分析法
7、圆孔夫琅和费衍射及其光学仪器分辨率
8、光棚衍射
9、起偏和检偏、马吕斯定律
10、反射光、折射光的偏振
11、光的双折射
12、椭圆偏振光及圆偏振光 偏振光的干涉
【考试要求】
1、了解原子发光的特点,理解单色光源的相干条件以及获得相干光的两种方法。
2、了解光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
理解光程的物理意义,掌握学程及光程差的计算以及光程差与干涉条纹的关系,掌握产生半波损失的条件,知道透镜不产生光程差。
3、掌声杨氏双缝干涉,明确其试验装置,干涉条纹的特点,干涉条纹的公式的推导及计算。
4、掌握薄膜的等厚干涉,明确薄膜的等厚干涉的光程差的计算及明暗的条件;了解劈尖干涉和牛顿环干涉的试验装置,明确光垂直入射时劈尖干涉和牛顿环干涉的条纹特点、干涉条纹的公式的推导及计算;了解薄膜的等倾干涉。
5、了解等倾干涉和迈克取逊干涉仪的构造和原理。
6、理解惠更斯-菲涅耳逊干涉仪的构造和原理。
7、掌握半波法分析夫琅和费单缝衍射,明确夫琅和费单缝射图样特征,能够分析宽及波长对缝衍条纹分布的影响。
8、了解圆孔夫琅和费衍射以及衍射对光学仪器分辨率的影响。
9、了解光栅议程的意义及光栅衍射条纹的特点,会分析并确定光栅衍射的主极人衍射谱线的条件及位置,会分析光栅常数几波长对光栅衍射的影响,了解缺级现象。
10、了解X射线衍射和布拉格公式及其应用
三、教材与主要参考文献
物理学中的数学主要参考:
1.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 编写:《高等数学(第六版)》(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 编写:《高等数学(第五版)》(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四川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数学(第二版)》(一、二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 编写:《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普通物理学主要参考:
程守洙、江之永编:《普通物理学(第五版)或(第六版)》(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