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大纲

3773考试网专升本考试考试大纲正文

2013甘肃农业大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来源:2exam.com 2012-12-30 15:02:53

《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

《管理学原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学与管理学入门的必备的基础知识。该课程主要讲授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及其方法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的同时,了解管理学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规律,并能够运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基本要点:1、管理的概念及其特征;2、管理活动具有的最基本的职能与不同层级管理者应具有的管理技能;3、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涵;4、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5、管理道德的内涵。

第二章  管理环境

基本要点:1、管理的内部环境(文化环境与非文化环境)与外部环境(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2、经济全球化与文化融合的内涵。

第三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基本要点: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2、法约尔的六项经营活动、五项管理职能和管理十四条原则;4、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的主要内容;5、梅奥的霍桑试验结论;6、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内容、贡献与局限性; 7、行为科学理论的基本内容;8、现代管理理论各学派的基本要点;9、战略管理、企业再造、学习型组织等现代管理管理论的内涵;10、中国当代管理思想的演进。

第四章 计划

基本要点:1、计划的概念、类型及其内容;2、计划工作四大原理的内涵;3、计划编制过程与方法;4、目标管理的内涵、特征及其优缺点。

第五章  决策

基本要点: 1、决策的概念、分类;2、决策的原则与步骤;3、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法、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等定性决策方法的内涵;4、确定型决策方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的内涵与计算。

第六章  组织

基本要点:1、组织的含义、组织工作的基本内容及原则; 2、直线制、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组织结构各自的特点与优缺点;3、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4、部门划分的形式、特征及原则;5、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基本内容、高层结构及扁平结构的含义及优缺点;6、职权的含义与种类、授权的内涵及原则;6、集权与分权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第七章  人员配备

基本要点:1、人员配备的内涵、原则和基本内容;2、主管人员选聘的标准及程序;3、外部招聘与内部提升的概念、方式及各自优缺点;4、主管人员考评的内容、程序与方式方法。

第八章  领导

基本要点:1、领导的含义、构成要素及功能;2、领导者的素质、权力的实质与来源;3、领导特质理论的主要内容;4、领导方式理论(勒温理论、连续统一体理论、密执安理论)和领导行为理论(俄亥俄理论、管理方格理论)的内容与应用;3、菲德勒的领导权变模式、情景领导理论及路径—目标理论的内容;4、领导艺术的基本内涵与应用。

第九章  激励

基本要点:1、激励的内涵和过程,激励中的四种人性假设认识;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与观点;3、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内容与观点;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论的内容与观点;5、期望值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的内容与观点;5、强化理论、归因理论及挫折理论的内容与观点;6、激励原则与方法应用。

第十章  沟通

基本要点:1、沟通概念、方式与过程;2、正式沟通的类别、优缺点及其渠道、沟通网络形式的选择;3、非正式沟通的特点及其如何管理;4、有效沟通的障碍与如何实现有效沟通的方法手段。

第十一章  控制

基本要点:1、控制的内涵及其与计划职能的关系;2、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的内涵;3、间接控制与直接控制的内涵;4、控制的基本步骤;5、控制的六大基本原理6、预算与零基预算的内涵。

第十二章  创新

基本要点:1、创新的内涵及实现方式;2、管理创新的内涵与内容、过程;3、流程再造的内涵与思想。

参考书目:(以下教材任何一种均可)

1. 《管理学原理》陈彤,章喜为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10年7月;

2.《管理学》  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2月。

 

《经济法》课程考试大纲

经济法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系统介绍经济法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主要讲授一些经济组织法、经济行为法和经济管理法,力争反映我国现行的经济法律、法规,反映我国经济法制建设和经济领域研究的新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一方面学习必要的经济法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经济法知识解决实践中的法律问题,完善其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得到必要的法治教育,能够养成法治意识,培育法律思维能力,以满足法治社会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

考核要点:1、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包括立法意义上经济法的沿革和理论认识上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的调整对象;2、经济法律关系:包括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及经济法律关系的确立。

第二章  个人独资企业法

考核要点:1、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和特征。2、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变更和解散: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条件、设立程序;个人独资企业的变更、解散和清算;3、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及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合伙企业法

考核要点:1、合伙企业的概念;合伙企业法的概念和适用范围。2、普通合伙企业:(1)合伙企业设立的条件;合伙协议;合伙人的出资;合伙企业设立登记;(2)合伙企业的财产:财产的范围、财产的性质、合伙人财产份额的转让、合伙人财产份额的出质。(3)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执行方式;合伙人决议与对其他合伙人执行事务的异议;合伙企业的利润分配与亏损分担;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义务。(4)合伙企业的债务清偿与合伙人个人债务的清偿。(5)入伙与退伙、退伙后的财产处理、合伙人财产份额的继承。4、有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企业概述;合伙协议;有限合伙人的出资;合伙事务执行;有限合伙人的权利;有限合伙人的个人债务承担;有限合伙人的入伙、退伙与资格继承;有限合伙人与普通合伙人的相互转变。

第四章  公司法

考核要点:1、公司的概念和法律特征。2、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设立的条件;出资义务的履行;设立登记;公司股东身份的确认;公司股东的权利;公司的股权转让;公司的组织机构;国有独资公司的特别规定。4、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设立的条件、设立程序;公司发起人的法律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公司的股份发行与转让。5、公司债券的概念;公司债券的发行与转让;可转换公司债的具体规定。6、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利润分配。7、公司的合并与分立;注册资本的增加或减少。

第五章  外商投资企业法

考核要点: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设立的条件与程序;合营企业的组织形式、注册资本;合营各方的出资方式;合营企业的出资期限;企业的组织机构;企业的期限、解散和清算。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概念和特征;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设立条件、设立的程序;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组织形式与管理形式;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投资方式与财产所有权;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收益分配、亏损风险分担及投资回收。3、外资企业法:外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与出资方式;外资企业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第六章   企业破产法

考核要点:1、破产的概念。2、破产程序的主体:破产人的概念;破产原因;破产债权人的意义;破产债权人相互之间的关系。债权人会议的组成;债权人会议的职权;管理人的选任和资格;管理人的职责。3、破产案件的申请、案件的管辖和受理。4、破产宣告与清算:破产宣告的概念和条件;破产宣告的法律效果。破产债权;破产抵销权;别除权;破产财产的范围;破产的分配与破产程序的终结;破产费用。5、破产救济:破产救济的概念与破产救济的主要内容。

第七章   合同法

考核要点:1、合同的概念、特征及分类。2、合同的订立:合同订立的内容与形式;合同成立的时间;格式合同;缔约过失责任;合同订立的程序。3、合同的效力:有效合同;附条件、附期限生效的合同;无效合同;可变更、可撤销合同;撤销权的消灭;效力待定合同;无效合同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4、合同的履行:合同履行的概念与原则;合同履行的基本规则;抗辩权的行使;合同的保全。5、合同担保:担保的概念;保证的概念;保证的分类;保证担保的效力。抵押的概念;抵押权的设立;抵押物。动产质押;权利质押。留置与定金。6、合同的变更、转让及终止:合同变更的要件;合同变更的效力;债权让与;债务承担;合同终止的原因。7、违约责任: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违约责任的免除。

第八章  商标法

考核要点:1、商标的概念与特征、商标的分类、商标法;2、商标注册的概念;商标注册的原则与条件;商标注册的申请与审批;注册商标的期限、续展、转让和使用许可。3、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概念与保护范围。

第九章  专利法

考核要点:1、专利与专利法的概念;2、专利权的主体、客体和专利权的内容。3、专利权的取得:专利权申请的原则、取得的条件、取得的程序。3、专利的期限、终止、无效和专利侵权的诉讼。

第十章  经济竞争法

考核要点:1、不正当竞争行为;2、产品生产者的产品质量义务;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3、消费者与消费者权益的概念;消费者的权利与经营者的义务。

参考书目:(以下教材任何一种均可)

1.《经济法》武鸣,刘源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7月;

 

《操作系统》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如何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软件和硬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灵活、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实现,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特点、设计技巧和方法,对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会进行基本的操作和使用,并初步具备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操作系统考试为笔试,考试时间为1小时。

三、适用专业

操作系统考试试卷适用的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

四、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1.操作系统的定义及特征;

2.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操作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3.多道程序设计和虚拟处理机的原理;

4.分时、实时操作系统的特征。

(二)用户与操作系统的接口

1.作业,作业步,作业流的概念;

2.脱机作业控制方式,联机作业控制方式的原理。

(三)作业管理

1.作业管理的基本功能;

2.作业的状态及转换;

3.脱机输入输出和SPOOLing 技术;

4.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

5.作业控制块和作业后备队列;

6.常用的各种作业调度算法。

(四)进程管理

1.程序的并发执行和资源共享;

2.程序并发执行的特性;

3.进程的概念、进程的表示和调度状态;

4.进程控制原语;

5.常用的进程调度算法(静态优先级法,动态优先级法,时间片轮转法);

6.作业,进程,和程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7.进程间的同步与互斥;

8.信号量及P,V操作;

9.死锁的概念、起因及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

10.处理死锁的四种对策(鸵鸟策略,预防策略,避免策略,检测和解除)。

(五)存储管理

1.存储管理的基本概念(地址空间,存储空间,静态地址再定位,动态地址再定位)、虚拟存储器的概念;

2.分页存储管理原理;

3.各种页面置换算法(FIFO,LRU,LRU近似算法)。

(六)文件管理系统

1.文件和文件系统的概念;

2.文件的基本类型及文件系统的基本功能;

3.文件的逻辑结构(记录式文件,流式文件);

4.文件的物理结构(连续结构,串连结构,索引文件);

5.文件的存取方法(顺序存取法,直接存取法,按键存取法);

6.简单的文件目录,二级目录,多级目录;

7.文件存储空间管理的各种办法。

(七)设备管理

1. I/O设备类型;

2.设备管理的基本功能;

3. I/O控制的几种方式;

4.顺序存取存储设备,直接存取存储设备;

5.磁盘的驱动调度算法。

(八)常用操作系统

WINDOWS操作系统。

五、试卷结构

(一)题型比例

填空题10%、选择题30%~40%、判断题10%  、简答10%题、计算或综合题30%~40%。
(二)参考书目 

[1]《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子瀛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操作系统》(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宗大华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

[3]《操作系统教材辅导》,李竞超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数据结构》考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研究如何组织各种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传递和转换。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各种数据结构特点、存储表示和常用算法,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数据结构为笔试,考试时间为1小时。

三、适用专业

数据结构考试试卷适用的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

四、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线性表

1.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和顺序存储结构;

2.线性链表,循环链表的链式存储结构的特点。

(二)栈和队列

1.栈的定义、基本操作和实现算法;

2.队列的定义、基本操作和实现算法;

3.链式存储结构实现的链队列;

4.顺序存储结构实现的循环队列。

(三)串

1.串的定义、逻辑结构及基本操作;

2.串的存储结构;

3.模式匹配的定义及基本算法。

(四)数组和广义表

1.数组的定义和运算;

2.数组的顺序存储结构及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3.稀疏矩阵;

4.广义表的定义、存储结构。

(五)树和二叉树

1.树的结构定义及基本操作;

2.二叉树的结构定义及基本操作;

3.二叉树的性质;

4.前序,中序,后序遍历二叉树;

5.树与二叉树的相互转换、森林与二叉树的相互转换,树的遍历算法;

6.哈夫曼树及其应用。

(六)图

1.图的定义和术语;

2.图的邻接矩阵表示法;

3.图的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算法;

4.生成树,最小生成树的概念;

5.构造无向图的最小生成树的算法;

6.单源最短路径。

(七)查找

1.顺序查找算法、折半查找算法;

2.二叉排序树。

(八)内部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算法、希尔排序算法;

2.冒泡排序算法、快速排序算法。

五、试卷结构

(一)题型比例

填空题10%、选择题20%~30%、判断题10%、简答题10%~20%、综合题30%~50%。

(二)参考书目 (以下教材任何一种均可)

[1]《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数据结构习题集》(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基础写作考试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

基础写作课是高等院校本专科专业的通识类公共必修课程。

(二)考查内容

    本课内容分理论部分和文体部分。理论部分包括材料采集、主题提炼、结构安排、语言使用、思路拓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基本常识。文体部分包括消息、通讯、演讲稿、学术论文、广告与说明书、调查报告、计划与总结、行政公文等文体的写作方法和要求。

(三)考试目的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的:

1、 检查学生对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理解、掌握情况;

2、 检测学生实际的书面写作能力;

3、 促使学生学习写作的热情,为将来从事语文教学和社会工作打好基础。

考试要求:

考题应体现“易—较易—中等—较难—难”的区分度。一般情况下,“易”占15%,“较易”占20%,“中等”占30%,“较难”占20%,“难”占15%。


二、考查内容
原理部分

第一章绪论

考查要点:理解写作的概念,特征,构成,基本规律及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

考查内容:写作是一种信息处理的方式,以文字符号为工具;写作是一种精神生产的方式,以智能运用为;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活动,以实践训练为基本方式。写作系统由写作客体、写作主体、写作载体、写作受体四个部分构成。写作的基本规律为:意化律,序化律,形化律。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是:丰富社会阅历,加强主体修养,积累文化知识,加强写作练习。

考核要求:领会绪论中所讲的写作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材料采集

考查要点:了解和掌握采集材料的途径和方法。

考查内容:材料是为写作需要而收集的一系列事实现象和理论依据。材料可分为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事实材料和虚化材料,本体材料和背景材料。材料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前提,是主题的基础和支柱,是安排结构的依据。采集材料的途径和方法有:观察,感受,调查,阅读。鉴别材料时要总体分析,确定类属;鉴别真伪,分清优劣;研究价值,发现意义。选择能表现主题的材料,选择典型的材料,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使用材料时,顺序要贴切,详略要得当,材料和观点要统一。

考核要求:记识材料及相关的概念,区分材料类型,学会收集和使用材料。


第三章主题提炼

考查要点:理解主题概念,学会提炼主题。

     考查内容: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意向。主题具有主观性、客观性和时代性。主题决定文章的优劣,是全篇的统领。主题可以逐步形成,可以突然获得,可以随时产生。提炼主题时应广中求佳,活中求深,异中求新。主题可直接表现,可间接表现。主题要正确,主题要深刻,主题要集中。

考核要求:记识主题及相关的概念,学会提炼主题。

第四章结构安排

考查要点:结构的含义与基本形式,基本单位及组合方式。

    考查内容:结构指文章各部分按一定的组合关系联结而成的序列形式。文章结构可分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层次和段落。结构的组合方式有纵式、横式和纵横交错式。结构的基本要求:形式要匀称,衔接要紧密,节奏要鲜明。

考核要求:记识结构及相关的概念,区分结构层次,学会组织结构。

第五章语言使用

考查要点:全面理解学习语言的途径,学会语言使用。

考查内容: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语言的表现形态有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清晰语言和模糊语言,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语言要准确,简洁,生动。学习语言要通过训练思维、吸收口语、多读多作、写作实践等途径。

考核要求:区分语言的表现形态,学会综合使用语言。

第六章思路拓展

考查要点:学习创造性思维的运用。

考查内容:写作中,思路起着开掘主题、选择材料、安排结构、考虑表达等重要作用。思路运行的基本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联想与想象。写作中的创造性思维有放射扩散与聚焦收拢,异化变形与逆向突破,夸张放大与缩微变小。

考核要求:弄清思路运行方法。


第七章  表达方式

考查要点:表达方式的区分和使用。

考查内容: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描写有人物描写(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环境描写(自然景物、社会环境、场面)。抒情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可分为立论(完全归纳法,科学归纳法,演绎推导法,比证推论法),驳论(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说明有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

考核要求:记识五种表达,综合应用五种表达。

第八章消息

考查要点:学会消息的写作。

考查内容:消息有动态消息,经验消息,综合消息,述评消息。消息的要素是: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消息的特点是:1、内容真实;2、迅速及时;3、篇幅短小;4、结构独特。消息的结构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结尾五个部分。

考核要求:记识消息的类型、要素、结构,会写消息。


第九章演讲稿

考查要点:演讲稿的写作。

考查内容:演讲稿的种类可分为政治性、社交性、学术性三类。特征是:特定的对象性,强烈的鼓动性,独特的艺术性。

考核要求:掌握演讲稿的种类、特点和写作要求,并学会写作。


第十章学术论文

考查要点:了解学术论文的写作。

考查内容:学术论文的种类可从性质和目的两方面分类。特点是科学性和创新性。学术论文写作要做好选题和资料收集工作。论文结构分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序论、本论、结论、参考文献等几部分。

考核要求:学术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十一章广告与说明书(根据专业选学)

考查要点:掌握广告与说明书的写作。

考查内容:广告可从不同角度分类,它体现了客观性和主观性、实用性和艺术性、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广告的结构分标题、正文、口号、随文、商标与牌号几部分。三大媒体广告是报刊广告,广播广告,电视广告。说明书有宣传性、知识性、实用性三方面的特点。结构分标题、正文、尾项三部分。

考核要求:弄清广告、说明书的特点、作用及结构安排,并学会写作。


第十二章调查报告

考查要点:调查报告的作用、类型及结构。

考查内容:调查报告的作用是:提供经验,反映情况,研究问题,提供处理依据。它的类型可分为综合性调查报告和专题性调查报告两类。调查活动和材料研究。结构分题目和前言、正文、结尾三部分。

考核要求:熟悉调查报告的作用、特点及调查方法,学会写作。


第十三章计划与总结

考查要点:掌握计划与总结的写作方法。

考查内容:计划的种类有学习计划,生产计划,工作计划,总结的种类有综合性总结,专题性总结。计划和总结的结构可分为前言、正文、结尾三部分。

考核要求:熟悉计划和总结种类和结构,并学会写作。


第十四章  行政公文

考查要点:熟练掌握公文的格式,学会常用公文的写作。

考查内容:公文是法定的机关和组织处理公务事件的文书。现行通用公文的种类是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公文的格式由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组成。掌握会议通知、任免通知、表彰通报的写法。

考核要求:公文的概念、种类、格式,会议通知、任免通知、表彰通报的写作。


第十五章信体文书

考查要点:熟练掌握信体文书的格式,学会常用信体文书的写作。

考查内容:信体文书有特定的格式要求、语体要求和表达技巧,要求能够分析典型范文,掌握求职信的写作。

考核要求:信体文书的格式,求职信的写作。


三、教材及参考书目

(一)选用教材为:任遂虎主编《大学写作训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二)参考书刊:

1、刘勰《文心雕龙》(现代译本,版本不限);

2、《写作》杂志,中国写作学会会刊,武汉大学主办;

3、董小玉《现代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


《秘书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 课程的性质

秘书学是研究秘书、秘书工作和秘书机构的发生、发展,揭示其基本规律和特点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新兴学科。

秘书学是文秘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

2. 课程的目的

使学生掌握秘书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秘书业务技能,为毕业后从事秘书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3. 课程的任务

(1)掌握秘书、秘书工作、秘书机构、秘书学的概念、历史发展,秘书的思想道德素养、知识能力结构、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掌握秘书的一般工作方法,初步掌握秘书实务与基本技能,包括辅助决策、协调、信息、督促检查、调查研究、保密、会议组织、信访、文书处理、办公室日常事务等。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等方法,紧密联系秘书工作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秘书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秘书工作。

二、考查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考查要求:

1、  要求学生识记秘书与秘书学的概念;

2、  掌握秘书古今中外秘书的涵义;

3、了解秘书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征。

考查重点:

秘书、秘书工作、秘书学的含义; 现代秘书的职业特征;现代秘书的职业特征;现代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

难点:

秘书工作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变迁对秘书含义产生的影响;现代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

考查内容:

一、秘书

1.秘书的涵义(古今中外);

2.秘书的层级;

3.秘书的类别;           

4.现代秘书的职业特色。

二、  秘书工作

1.秘书工作的涵义;  

2.秘书工作的必要性;

3.现代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

4.现代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

三、  秘书学

1.秘书学的含义;

2.秘书学的兴起与发展;

3.秘书学研究的方法与方式。

思考练习:

1、什么叫秘书学?它研究的对象及性质?

2、秘书学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在80年代的中国兴起?


第二章:秘书工作的起源和发展

 

考查要求:

了解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和沿革,就会知道我国现在秘书工作的机构设置,工作性质及对秘书人员的要求,有它的历史渊源。继承和发扬我国秘书工作的优良传统。

重点:秘书产生的基本条件及秘书工作的产生  

难点:

古代秘书工作沿革

考查内容:

一、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

1、秘书出现的基本条件;

2、秘书工作的出现。

二、我国秘书工作的发展

1、秘书机构的沿革;

2、、文书工作的沿革;

3、我国现代秘书工作的发展。

思考练习:

1、最早的公文汇编和公文体例?

2、封建王朝使用的公文名称?

3、我国最早的文书材料和档案?

           第三章:秘书工作机构的职能与工作要求

 

考查要求:

了解秘书工作是辅助领导机关和领导者处理信息、综合情况、协调关系、管理事务,以保证本系统高效能运转的综合性服务工作。秘书机构是秘书工作的组织形式,担负着秘书人员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是领导机关的综合性辅助部门。本章要求掌握秘书工作的性质、特点、作用以及任务、要求,并相应地了解一些秘书机构的设置原则及组织形式。

重点:

秘书工作的性质特点、作用要求

考查内容:

一、秘书工作的性质及特点

1、秘书工作的基本性质;

2、秘书工作的主要特点。

二、秘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指导思想;

2、原则(要求)。

三、秘书工作的任务和作用

1、秘书工作的基本任务;

2、秘书工作的作用。

思考练习:

1、举例说明秘书工作的特点?

2、秘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3、何为“四转变”“三服务”?

 

第四章:秘书的素养

考查要求:

让秘书工作的主体——秘书人员要了解本身应该具备那些要件才能胜任秘书工作。要求掌握和了解秘书人员必备的职业道德、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心理素质等。

第一节 秘书人员的知识结构

考查要求: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秘书应必备那些文化知识和如何合理架构秘书的知识结构,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解决有限的时间和无限的知识的矛盾,更好更快更捷径地打好秘书工作的基础。

重点:

秘书的最佳知识架构和架构方法 
难点:

架构方法

考查内容:

1、知识结构的含义及重要性;
2、秘书人员的最佳知识结构;

3、建立最佳知识结构的方法。

思考练习:

1、秘书的基础知识和辅助知识对秘书工作有和作用和意义?

2、从自己今后秘书工作的方向试谈谈你如何进行知识架构?

第二节   秘书人员的能力结构

考查要求: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秘书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胜任本职工作,要求重点了解和培养秘书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和特殊能力。

重点:

专业能力和特殊能力
难点:

能力结构

考查内容:

1、秘书的一般能力;

2、秘书的专业能力;

3、秘书的特殊能力。

思考练习:

1、秘书一般应具备那些能力?

2、能力架构方法?

第三节  秘书人员的职业道德

考查要求:

了解作为一定政治集团及领导者服务的秘书人员,根据其政治性强的特点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才能很好做好辅助服务工作。

重点:

秘书的职业道德的具体内涵    
难点:

秘书的政治性

考查内容:

1、什么是职业道德

2、秘书职业道德的内容

思考练习:

1、简介秘书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

2、秘书为什么要有埋头奉献,甘当无名英雄的精神?

 

第四节  秘书的心理素质

考查要求:

着重了解作为一个合格的秘书,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了解秘书应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以及如何培养最佳心理素质才能胜任秘书工作。

重点:

秘书身上几种常见的心理素质
难点:

培养方法

考查内容:

1、什么叫心理素质?

2、几种秘书常见的心理素质

3、培养秘书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思考练习:

1、秘书人员应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

2、秘书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方法?

                  第五章:秘书的社会活动与人际关系

考查要求:

1、了解社会活动、社会地位、社会角色、角色意识、人际关系的内容与方式等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2、熟悉秘书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

3、重点掌握与理解秘书处理与领导、同事其他业缘关系的特征、方法与原则。

重点:

1秘书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准则;

2、秘书主要人际关系的处理要求。

难点:

秘书处理与领导的关系的方法。

考查内容:

一、 秘书的社会活动与社会地位

1、秘书的社会活动;

2、秘书的社会地位。

二、 秘书的角色意识

1、社会角色和角色活动;

2、秘书的角色意识:

三、 秘书人际关系的内容、方式与准则

1、人际关系的内容与方式;

2、秘书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

四、秘书主要人际关系的处理要求

1、秘书与主管上司的关系;

2、秘书与一般同事之间的关系;

3、秘书的其他业缘关系。

思考练习:

1、怎样做才能提高进言的效果?

2、为保证领导集中精力抓大事,可从哪些方面为领导挡驾?

3、试述处理好人际关系的秘诀。

4、秘书应如何处理与领导、同事、来访者的关系?


第六章:日常工作(上)

考查要求:

着重了解办公室里每天有哪些例行工作要处理及怎么样去处理,懂得办公室工作的一般程序,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处理办公室事务的方法技巧。打理好办公室业务,做好秘书的基本工作。了解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重点:

美化办公室的细则 正确使用电话

难点:

为领导安排约会的原则

考查内容:

一、美化办公室

1、办公室管理的重要性;

2、办公室的布局与布置;

3、办公室布置的基本原则;

4、办公室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二、正确使用电话,掌握邮件收发的方法

1、电话接打;

2、邮件收发。

三、接待工作

1、接待工作的类型与方式;

2、接待工作的原则与要求;

3、接待工作的程序和内容。

四、学会为领导安排约会

1、必备日历和备忘录;

2、安排约会的原则;

3、安排约会要注意的细节。

思考练习:

1、美化办公室的原则?

2、如何正确接、打电话?

3、如何处理领导拒听的电话?

4、如何注意安排约会的细节?

 

 

第七章:日常工作(下)

考查要求:

1、了解督查工作的作用,和原则与程序;了解值班工作的形式和任务。

2、掌握保密的意义、内容和要求;掌握公章介绍新的保管和使用。

重点难点:

1、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2、印章的保管和使用;

3、介绍信的保管和使用。

考查内容:

一、督查工作

1、督查工作的作用;

2、督查的工作原则和程序。

二、保密工作

1、保密的概念与意义;

2、保密工作的内容与要求。

三、印信工作

1、公文的样式、种类和刻制;

2、公章的保管和使用;

3、介绍信的报关和使用。

四、值班工作

1、值班工作的组织形式;

2、值班工作的任务;

3、值班工作的制度与要求。

思考练习:

1、督查工作应遵循那些原则和程序?

2、秘书保密工作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3、秘书应怎样管理并使用港和介绍信?

4、秘书为什么要做好值班工作?

 

第八章:信息与调查研究

考查要求:

在了解信息的概念基础上重点掌握秘书应该具备的信息观念,信息工作对秘书工作的重要性;了解秘书收集信息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在掌握秘书收集信息的程序和方法的基础上,获得秘书信息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重点:

1、信息对于秘书工作的重要性;

2、信息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难点:在了解信息基本概念、信息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基础上,能够形成信息工作的实践能力。

考查内容:

一、秘书的信息观

1、信息概述;

2、秘书的信息观念。

二、秘书收集信息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1、主要内容;

2、信息的形式;

3、信息的渠道。

三、信息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1、要求;

2、程序。

思考练习:

1、什么叫信息?

2、信息有哪些主要特征?

3、信息工作的基本要求?

4、举例简述信息工作的程序

第九章:秘书写作

考查要求:

了解秘书写作的一般概念;掌握秘书写作的内容、特点、过程和表现手法;掌握秘书写作的原则和要求

重点难点:

1、秘书写作的内容与特点;

2、秘书写作的原则与要求。

考查内容:

一、秘书写作概述

1、秘书写作的内容;

2、秘书写作的特点;

3、秘书写作的过程;

4、秘书写作的表现手法。

二、秘书写作的原则和要求

1、秘书写作的原则;

2、秘书写作的要求。

思考练习:

1、秘书写作有哪些特点?

2、秘书写作的过程、步骤是怎样的?

3、秘书写作有哪些原则和要求?

4、秘书怎样才能写好业务信函?

 

第十章:文档管理

 考查要求:

了解秘书部门调查研究的特点和内容及几种常用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具备一定的为领导辅助决策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秘书调查研究的内容;

2、秘书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方法。

考查内容:

一、调查研究的概述

1、调查研究的含义;

2、调查研究的类型;

3、秘书调查研究的特点和内容。

二、社会调查的内容

1、全面调查〈普查〉;

2、非全面调查。

三、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

1、搜集材料的方法;

2、研究材料的方法。

四、调研的程序和步骤

1、确定调研课题;

2、明确调研任务的基本要求;

3、确定调研对象、类型和方式;

4、收集有关材料;

5、拟定调研项目和题型;

6、制定调研计划;

7、组织调研力量;

8、组织调研;

9、研究调研材料;

10、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思考练习:

1、秘书调查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2、举例说明调查研究的基本类型

 

第十一章:会议工作

考查要求:

“办会”是秘书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秘书助手作用的重要体现。秘书应了解会议的要素,及如何加强对会议的管理。掌握好会议全过程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开好会服务。

重点:

1、会议工作的要素;

2、会议工作的原则;

3、会议工作的作用;

4、回忆过的程序和方法。

难点:

通过对会议工作的程序与方法的了解,真正转化为会议的实际操作能力。

考查内容:

一、会务工作内涵、分类和作用

1、会议的含义;

2、会议的要素;

3、会议的性质;

4、会议分类;

5、会议的作用。

二、会议工作的原则

1、周全考虑,充分准备;

2、严密组织;

3、周到服务;

4、确保安全。

三、会务工作内容:会前准备、会中服务、 会后整理。

思考练习:

1、会议的要素有哪些?

2、会务工作总的要求是什么?

3、会议由哪几个阶段构成?

4、简述会前准备的内容。

 

第十二章:信访工作

考查要求:

了解信访工作的相关知识;掌握信访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重点:

信访工作的原则、程序要求。

考查内容:

1、信访工作概述;

2、信访工作程序方法。

思考练习:

1、什么叫信访?

2、信访工作的原则?

3、信访工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第十三章:沟通与协调

考查要求:

了解沟通协调工作的内容、原则和要求;掌握沟通与协调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重点难点:

1. 协调工作的内容;

2. 秘书协调的原则、方法;

3. 秘书纵向关系协调中的几个方面。

考查内容:

一、沟通的含义、作用、特点与方式方法

1、沟通的含义、作用与特点;

2、沟通的类型和方法;

3、沟通的障碍和克服方法。

二、协调的含义、作用、特点与方式方法

1、协调工作的内涵和作用;

2、协调工作的特点;

3、秘书协调工作的具体内容;

4、协调工作的方法;

5、原则。

思考练习:

1、什么是协调?

2、举例简述协调工作的内容

3、协调应遵循的原则?

三、主要教学参考书

(一)选用教材:

陆瑜芳编著:《秘书学概论》(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

 (二)参考文献:

1、袁维国主编:《秘书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

2、董继超主编:《秘书学教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年2月

3、王金夫等编:《商务秘书》,百家出版社,1994年6月

4、向国敏编著:《现代秘书学与现代秘书实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

5、陈合宜编著:《秘书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

6、陆瑜芳:《秘书走向职业化的第一步》,《秘书》,2000年1月

 

专升本《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目  录

绪论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第二章  植物矿质氮素营养

第三章  光合作用   

第四章  呼吸作用

第五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与分配

第六章  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第七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

第八章  植物的成花生理

第九章  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第十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一、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

    植物生理是—门基础科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及其化学本质的科学。是合理农业的硬论基础,与生命及农学类各学科有密切的关系。

    植物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植物体内所进行的各种生理过程以及作为这些生理过程基础的生物化学过程,研究这些过程的机理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各种生理过程与形态结构的关系,以及研究生命物质(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变化(代谢)和调控规律;从而阐明生命现象(物质转化、能量转化、信息转化、形态转化)的本质。研究植物生理学的目的主要是:①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理,为农林牧业的增产提供理论依据;②运用这些规律和机理,有效地控制、利用和改造植物或模拟植物,为人类所用。

二、植物生理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课堂讲授,实习实验,使学生了解植物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转化、能量转化、信息转化以及由这些转化引起的形态转化的基本规律和原理,掌握植物生理生化实验研究的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农业生产实践中有关作物栽培生理的一般问题的能力。

 三、正文部分

绪  论

一、植物生理生化的定义及任务

二、植物生理学发展简史

     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史从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与课程,应开始于十九世纪后叶李比希(Liebig)的营养学说创立之后,萨克斯(Sachs)的植物生理学讲义的问世,费弗尔(Pfeffer)  《植物生理学》巨著的出版,才使植物生理学从植物学与农学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门引人注目的生物科学。至今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按照植物生理学发展的起伏变化,它的历史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阶段:萌芽阶段(18世纪末—1840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1840—19世纪末)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本世纪初至今)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向两个方向迅速发展:从客观上转向生态、环境研究,从微观上把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物质、能量、信息的转化还原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的大量渗透,使植物生理学在分子水.平上阐明植物生命活动的机理,从而更有效:地改造、利用和模拟植物,最大限度地开发植物的生产潜能将成为可能。植物生理学的深入研究将为21世纪农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学习目的和要求    水和植物的生命活动是紧密联系的,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植物。所以水是农业的命脉。研究植物与水分关系,经常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创造适于各种生理活动的水分环境,是稳产、高产的基础。

本章学习重点:1.水势(难点);2.吸水的动力(难点;)3.蒸腾作用;4.气孔在蒸腾作用中的作用;5.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第—节  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没有水,便没有生命。水分在植物生命话动中起着极大的作用。水分在植物细胞内的存在状态有束缚水与由由水两种,两者的比例影响代谢强度。

一、水分的生理作用

二、自由水和束缚水的作用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细胞吸水有三种方式:吸涨吸水、渗透性吸水和代谢牲吸水。渗透性吸水是主要方式。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它的吸水决定水势。细胞与细胞(或溶液)之间的水分移动方向,决定两者的水势差。

—、水势

    Ψw=Ψs+Ψp+Ψm

    (—)水势:相同温度下—个系统中一偏摩尔容积的水与—偏摩年容积纯水之间的自由能差数叫水势。(以Ψw表示)

    (二)  渗透势:  是由于水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部分叫渗透势  (Ψs)为负值.

    (三)压力势:是由于存在静不压而增加的水势。叫压力势(Ψp)一般为正值。

(四)衬质势:是由于衬质(亲水性物质)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如衬质与水的亲和力毛细管力的存在而减低的水势,称为衬质势(Ψm)为负值。

二、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

   (一)扩散和渗透

    1.扩散作用:物质分子从高化学势向较低化学势运转直至在空间均匀分布的趋势。        2.渗透作用:是一种特殊的扩散作用,即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二)植物细胞的渗透现象

    成长的植物细胞具有一个大液泡,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水和溶质都易于透过,本应认为是一全透性膜,而质膜液泡膜则为选择透性膜,对水易于透过,而对溶质则有选择性。原生质层(包括质膜、细胞质和液泡膜)就成为一选择透性膜,如将植物细胞置于水或溶液中时,则液泡内的细胞液和原生质层外的水或溶液之间就发生渗透作用。所以液泡化的植物细胞看作一渗透系统。

三、植物细胞的水势

    细胞水势不是固定不变的,植物细胞像似自动调节的渗透系统。  

(一) 分生组织细胞:Ψw=Ψs+Ψm +Ψp

(二) 成熟细胞:Ψw=Ψs+Ψp

(三) 无液泡的细胞:Ψw=Ψm

四、相邻细胞间水分的运转

    相邻两细胞的水分移动方向,决定于两细胞间的水势差异,水势高的细胞中的水分向水势低的细胞方向流动。

五、植物细胞的吸胀作用

    吸胀作用:是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第三节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植物的主要吸水器官是根部。根部吸水动力有根压和蒸腾拉力两种。根压与根系生理活动有关,蒸腾拉力与叶片蒸腾有关,所以影响根系活动和蒸腾速率的内外条件,都影响根系吸水。

—、根吸水的部位

根吸水主要在根尖进行,以根毛区的吸水能力量大。

二、水分吸收的机理

(一)主动吸水:根压

(二)被动吸水:蒸腾拉力

三、影响根系吸水的外界条件

(一)土壤温度

(二)土壤溶液浓度

(三)土壤通气条件

第四节  蒸腾作用

  植物不仅吸水,而且不断失水,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植物失水方式有两种:吐水和蒸腾。气孔蒸腾是蒸腾作用的主要方式。一切影响保卫细胞水势下降的条件,都促使气孔张开。气孔蒸腾的速率受到内外因素所影响。

一、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二、蒸腾作用的部位及指标

(一)蒸腾作用的部位

l.皮孔蒸腾    2.角质蒸腾      3.气孔蒸腾(主要方式)

    (二)蒸腾作用的指标

1.蒸腾速率

2.蒸腾效率

3.蒸腾系数

三、气孔蒸腾

(一)气孔蒸腾的过程

1.小孔扩散原理:经过小孔扩散的速率与小孔周缘长度成正比例而不和小孔面积成比例。

   2.气孔蒸腾的过程

    (二)气孔开闭的机理

    1.糖一淀粉转化学说

2.K+泵学说

四、影响蒸腾作用的内外条件

   (一)蒸腾作用的气孔调节和非气孔调节

   (二)外界条件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1.温度   2.空气温度    3.风速   4.光强.

第五节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是吸收蒸腾(包括分配到各部分细胞)之间不可缺少的环节。水分在根部的运输途径,可分为非质体运输和共质体运输。水分在茎、叶的运输是在细胞内进行的。运输的途径有死细胞(导管和管胞)和活细胞两类。前者对水分移动的阻力小,适于长距离运输;后者的距离虽短,但阻力大。水分之所以能沿导管或管胞上升,是因下有根压,上有蒸腾拉力,以蒸腾拉力较为重要。水分子内聚力大于水柱张力,保证水柱连续,水分不断上升。

一、水分运输的途径

   (一)经死细胞(导管和管胞)的运输:对水分移动阻力小,适于长距离运输。

(二)经活细胞的运输:对水分移动随力大,运输距离短。

二、水分沿导管上升的动力

    水分沿导管上升的动力有三种:下端根压,上端蒸腾拉力,由于水分子内聚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连续不断上升。

第六节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灌溉是防止干早的最可靠方法。作物需水量是合理灌溉的理论基础。灌溉的生理指标可客观和灵敏地反映植株水分状况,有助于人们决定灌溉的时期。

  —、作物的需水规律

  二、灌溉的指标  

叶片水势、细胞汁液浓度、渗透势和气孔开度都比较灵敏地反映作物体的水分状况,可作为灌溉生理指标。

第二章 植物矿质和氮素营养

    学习目的和要求    学习植物矿质和氮素营养的生理作用及其吸收与利用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植物的矿质及氮素营养,以调节植物的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增加产量及改善品质。

    本章学习重点:1.掌握植物中托种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2.缺素症的观察和防治措施;3.植物吸收矿质的机理(难点);4.矿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5.氮素同化(难点);6.施肥的生理基础。

第一节  植物的必需元素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有16种,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各有它的重要功能。它们之间不能相互代替,所以缺乏某种矿质元素后,就会引起一定的病症。

—、植物体内的元素

二、植物必需元素及其确定方法

    植物必需元素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有益元素和稀土微肥

三、各种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缺乏病症

第二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有:主动吸收、被动吸收和甩饮作用三种。前两者较普遍,最后—种不很普遍。主动吸收要呼吸释放的能量作功,借质膜上运输酶{载体)的作用把膜外的物质运到膜内。被动吸收不需要代谢能量的扩散等过程。胞饮作用是非选择牲的吸收,它把水分、盐分和大分子物质都可吸收进来。

 一、被动吸收

    (一)简单扩散:离子在溶液中可以从浓度大的(化学势高)场所向浓度小(化学势低)的场所进行。

    (二)杜南平衡:当细胞内某些离子的浓度已经大过外界溶液离子的浓度时,外界的离子仍然向细胞移动,经过一段时间,细胞内外离子扩散速度相等,达到平衡状态,即:

   〔Nai+〕*〔Cli一〕=〔Nao+〕* 〔Clo一〕

    (三)离子交换

    根表面吸附的离子与外界溶液中的离子间可相互交换

二、主动吸收

(一)主动吸收与呼吸

{二)主动吸收的机理

1.载体学说2.离子泵学说

三、胞饮作用

四、影响根系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因素

1.温度;    2.土壤通气;  3. pH值;4.溶液浓度

第三节  矿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根部是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器官。根部吸收矿物质的过程是:首先经过交换吸附把离子吸附在表皮细胞表面;然后靠扩散作用,通过非质体运输进入皮层内部,与此同时,也靠呼吸供给的能量做功,通过共介体运输进入本质部;最后进入导管。离子进入导管后,即随蒸腾流—起上升。根部吸收的矿质元素向上运输主要通过木质部,可是也能横向运到韧皮部后再向上运。

—、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根对盐分和水分的相对吸收

     盐分和水分两者被植物的吸收是相对的,既有关,又无关。有关表现在盐分一定要溶解于水中,才能被根部吸收。无关表现在两者的吸收机理不同。

   (二)单盐毒害作用和离子对抗作用

    1..单盐毒害作用:这种溶液中只有—种金属离子对植物起有害作用的现象,称为单盐毒害作用。

2.离子对抗作用: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如再加入少量其他金属离子,即能减弱或消除这种单盐毒害,离子之间这种作用叫离子对抗。

    3.平衡溶液。

    (三)生理酸性盐和生理碱性盐

    离子的选择吸收表现在对同一种盐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吸收的差异上。而出现两种现象即:生理酸性盐;如供给(NH4)2SO4时根对NH4+吸收多于SO4一,所以溶液中留存许多SO4一,而造成土壤中SO4一的积累,使土壤变酸,这种盐称

为生理酸性盐。

    生理碱性盐:NaNO3和Ca(NO3)2,因为根部吸收NO3一比Na+或Ca++广更多些,溶液中留存Ca++、Na+才多使溶液H+离子浓度变小,使土壤变碱这种盐称为生理碱性盐.  

二、矿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一)根部吸收矿质的区域

    根部吸收矿质的部位也和吸收水分一样,主要是根尖。

    (二)根部吸收矿质的过程

    1.把离子吸附在根部细胞表面。

    2.离子通过自由空间进入皮层内部。

3.离子通过内部空间(共质体)进入木质都

4.离子进入导管。

(三)矿物质运输的形式、途径和速度

第四节  氮的代谢

    某些离子进入根部后,即进行一些同化作用。植物能直接利用铵盐的氮,当吸收硝酸盐后,要经过硝酸还原酶催化把硝酸还原为氨,才能被利用。各种不同来源的氨进一步与酮酸结合,形成氨基酸。

一、硝酸盐还原

   

硝酸盐还原过程:

+2e—             +6e—

NO3一        →      NO2一          →      NH3

磺酸还原酶        亚硝酸还原酶

    硝酸盐还原可在根内进行,也可在枝叶内进行,在根部及枝叶内还原所占的比值因不同植物及环境条件而异。

二、氨的同化

1.还原氨基化作用:氨与呼吸代谢的中间产物α—酮酸结合形成氨基酸。

2.通过谷氨酰胺合成酶及谷氨酸合成酶催化形成氨基酸。

三、生物固氮

1.固氮酶:是由两种蛋白组成:铁蛋白和钼铁蛋白组成。

2.生物固氮的总反应:

固氮酶

N2   + 6H+  + 6 e—     →   2NH3

第五节  施肥的生理基础

   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情况也不一样,此因应分期追肥,看苗追肥。作物某些外部形态(如相貌、叶色)和某些生理状况(如元素含量等),可作为追肥的指标。

一、作物需肥规律

二、合理追肥的指标

(一)追肥的形态指标

   1.相貌;    2.叶色。

(二)追肥的生理指标

l.叶片营养元素诊断;  2.酰胺;3.酶活性


第三章  光合作用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是植物生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绿色植物利用日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不仅供应植物本身的需要,而且是地球上有机质的基本源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直接关系到农业产量的形成及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问题,因此必需学习光合作用的理论。

  本章学习重点:1.光合链(难点);2.光合磷酸化(难点)CO2固定还原(难点);4.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第—节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

   光合作用对于有机物合成、太阳能量蓄积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对入娄和动物影响较大。

 一、光合作用概念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的过程。

 二、光合作用意义

  1.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  

   2.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3.维持大气O2与CO2的相对平衡。


第二节  叶绿体和叶绿体色素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基粒片层(光合膜)是光反应的场所,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叶绿体色素主要有:叶绿素、类胡萝素和藻胆素,叶绿素最重要。

 一、色素种类

    1.叶绿素(a.b);2.类胡萝卜素;3.藻胆素。

二、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

  光合色素只吸收可见。光,主要吸收峰在红光区和蓝紫光区


第三节  光合作用机理

  光合作用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综合。整个光合作用可分为三大过程: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过程,电能转换为活跃化学能过程和活跃化学能转变为稳定化学过程。

 一、原初反应

(一)光能的吸收与传递

光合作用单位=聚光色素系统+作用中心。

 (二)光化学反应:是指反应中心素分子,吸收光能所引起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电子传递及光合磷酸化

 (—)电子传递

光舍电子传递链的概念

(二)光合磷酸化: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有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和循环式光合磷酸化两种形式。

 三、二氧化碳同化

 (一)卡尔文循环

 1.二氧化碳固定(羧化阶段)

 2.还原阶级

3.二磷酸核酮糖的再生

   (二)C4一途径

  1.二氧化碳固定

  2.四碳酸的转化和转移

  3.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再生

 (三)景天酸代谢途径忆(CAM途径)

特点:晚上气孔开放,吸进CO2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结合,形成草酰乙酸,进一步形成幸果酸积累于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便运到叶绿体.,氧化脱羧放出二氧化碳,参与卡尔文循环,形成糖。


 第四节   光呼吸

    光呼吸是将核酮糖二磷酸加氧形成乙醇酸,进—步分解有机碳化物,释放二氧化碳和耗能的过程。正个乙醇酸途径是在叶绿体,过氧化体和线粒体三种细胞器协同活动下完成的。

一、      乙醇酸的生物合成及其代谢途径

光呼吸是,—个氧化过程,被氧化的底物是乙醇酸。光呼吸的生化过程就是乙醇酸代谢的历程。

二、光吸的生理功能

第五节  C3与C4植物

由于CO2固定途径的不同,C3与C4植物有着许多不同的生理特征:

一、C4植物叶解剖特点;

二、C3与C4植物的生理特征

第六节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光合作用的进行受着许多外界条件的影响,其中主要有光照、一氧化碳和温度。在一定范围内,这些条件越强、光合谜率越快,这些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

 一、光合指标

     1.光合速率

     2.净固化率   

 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一)光  光是光合能量的来源,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

1.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随光强度增高光合速率也增高,当增到—定程度时,再增加光强度,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加了,此时的光强度为光饱和点。

2.光补偿点:光合作用中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中释放的二氧化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二)二氧化碳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光合速率有很大关系。

1. CO2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净光合谜率随二氧化碳浓度增高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净光合速率即不再增加,这种二氧化碳浓度称为二氧化碳饱和点。  

2.CO2补偿点:在二氧化碳饱和点以下,净光合作用中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同光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达动态平衡,这时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称为二氧化碳补偿点。   

(三)温度

光合作用有-—定的温度范围及三基点。在光合最适宜时,光合速率最高。

 (四)水分

水分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水分亏缺对光合作用有明显的影响,缺水使光合速率降低。

{五)矿质营养

矿质营养在光合作用中的功能极为广泛,主要有:

1.组成叶绿体及叶缘素的组成成分,如N、P、S、Mg等;

2.组成光合链的成分,如Fe、Cu,等;

3.构成光合作用所必需的辅酶或辅助因子Mn、Cl等;

4.磷酸基团对同化力形成的作用等。


第七节  光合作用与产量的形成

植物的光能利用率很低,一般植物约为1%。要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率主要通过延长光合时间、增加光合面积和加强光合效率等途径。

  一、植物的光能利用率

  二、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一)延长光合时间

  (二)增加光合面积 

  (三)提.高光合效率

第四章  呼吸作用

学习目的和要求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共同组成了绿色植物代谢的核心。光合作用所同化的碳素及其贮存的能量大部分必须经过呼吸作用的转化,才能变为构成植物身体的成分与有效的能量。所以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各种生理活动都与呼吸作用有直接间接纳联系,研究呼吸作用不仅有理论意义,且对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抗病免疫、农产品贮藏加工等力面都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本章学习重点:1.糖酵解(难点);2.三羧酸循环(难点)3.磷酸戌糖途径(难点)4.呼吸链(难点);5.氧化磷酸化(难点)6.呼吸作用的调控。


第—节  呼吸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呼吸作用是一个:普遍的生理过程。它提供了大部分生命活动的能量,同时,它的中间产物又是合成多种重要:有机物的原料。呼吸作用是代谢的中心。  

一、呼吸作用的概念

呼吸作用是一切活细胞内经过某些代谢途径使有机物氧化分解,从而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大类型。

二、呼吸作用的意义

1.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

2.呼吸过程为其他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第二节  植物呼吸代谢途径。

高等植物的糖降解代谢途径是多种的,既走EMP—TCA途径,还可走HMP途径,还可走乙醛酸途径及其他途径。这种不同水平的多样性,原使高等植物适应于复杂的环境条件。 

  —、糖酵解(EMP)

(—)糖酵解的过程

第—阶段:葡萄糖转变成1,6—二磷酸果糖。

第二阶段:由1,6—二磷酸果糖裂解产生了3—磷酸甘油醛及磷酸二羟丙酮,再继续转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

(二)糖酵解中所产生的能量

糖酵解过程的产物:2分子ATP。2分子丙酮酸、2分子NADH+H+

一、              三羧酸循环(TCA)   

(一)由丙酮酸形成乙酰COA

(二)三羧酸循环过程

1.乙酰COA人与草酰乙酸酸缩合成棕檬酸

2.柠檬酸异构化形成异柠檬酸

3.异柠檬酸的氧化脱羧

4.α—酮戊二酸的氧的氧化脱羧

5.由琥珀COA生成高能磷酸键

6.琥珀酸的氧化及草酰乙酸的再生。

(三)三羧循环中所产生的能量。

三、磷酸戊糖途径(PPP):

(一)磷酸戊糖途径的过程

1.氧化阶段                2.非氧化阶段

(二)磷酸戊糖途径的意义

第三节   生物氧化

  呼吸作用是一个放能的过程。它逐步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于环境中,其余贮存在某些含有高能键(如特殊的磷酸键和硫脂键)的化合物(ATP或COA等)中。ATP是细胞内能量转变的“通货”。

  一、呼吸链

  (一)呼吸链的组成

  呼吸传递体有二种:传氢体和传电子体,共分五类

  1.烟酰胺脱氢酶类(NAD+)

  2.黄素脱氢酶类(FAD)

  3.铁硫蛋白

  4.辅酶Q(COQ)

  5.细胞色素类

  (二)呼吸链:是呼吸代谢的中间产物氧化脱氢{(2H=2H++2e—),其H和电子沿着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呼吸传递体传递到分子氧结合形成水,并放出能量的反应顺序叫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

  二、氧化磷酸化

(一)氧化磷酸化作用概念和P/O

1.氧化磷化作用:代谢物上脱下的氢,沿呼吸键,经呼吸传递体,传递给氧的过程中,  同时有大量的能量被收集在ATP的高能键上,氧化作用与磷酸化用同时进行,这一过程称为氧化磷酸作用

2.P/O:每吸收—个氧原子所酯化无机磷酸分子数的比,称为P/O

(二)生成ATP的方式

1.氧化磷酸化                 2.底物磷酸化

(三)氧化磷酸化的部位及其抑制

(四)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

(五)ATP分子

三、氧化磷酸作用机理

化学渗透学说基本内容五点。

第四节    呼吸作用的调节和控制

论是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还是三羧酸循环,细胞都能自动调节和控制,使代谢维持平衡。

 一、巴斯德效应和EMP的调节

  1.巴斯德效应的概念

2.EMP中的调节酶:①已糖激酶;②磷酸果糖激酶;③丙酮酸激酶。

二、PPP和TCA调节 

磷酸戊糖途径主要受NADPH的调节。

  三羧酸循环有三个控制点:①柠檬酸合成酶;②异柠檬酸脱氢酶;③α—酮戊二酸脱氢酶。

三、腺苷酸能荷的调节


第五节   影晌呼吸作用的因素及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

影响呼吸速率的内部因素很多。—般来说,凡是生长迅速植物种类、器官组织和细胞,其呼吸均较旺盛。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条件,以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为最主要。呼吸消耗有机物和放热。对贮藏粮食和果蔬来说,又应该降低呼吸速率,以利安全贮存。   

一、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1. 温度    2. 水分    3. 二氧化碳4.氧气

二、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

  (—)粮食贮藏

  (二)果蔬与块根、块茎的贮藏。

第五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与分配

学习目的和要求    植物体中的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核酸等等,它们基本土是光合产物(碳水化合物)及衍生的。植物体内有转化过程,就是植物体有机物多样化的过程。适合植物体的各种需要。从产生有机物的叶片到消耗或贮藏的器官,必然有一个运输过程,因此,物质的吸收、转化和运输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保证机体生长、发育的命脉,是至关重要的。

本章学习重点:有机物质运输机理和分配。

第一节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植物体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是维持植物的生存、生活和生长的基础,对构成作物的经济产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有机物运输主要是在韧皮部进行的。有机物运轴的机理,压力流动学说、收缩蛋白学说和细胞质泵动学说是目前较受重视的看法,从运输动力来说,可分为渗透和代谢两大方面。凡是影响输导组织两端有机物浓度和代谢强度的外界因素,都影响有机运输的进度和方向。

—、有机物运输的—般情况

(一)运输的途径

有机物运输的途径是由韧皮部担任的。

(二)运转方向

1.定向运输;2.双向运轴3. 横向运输

(三)运输的速度和形式

比集运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被运输物质的含量,单位:g/m2*hr。运输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被运输物质的距离。单位:cm/hr。

二、有机物质运输机理

 (—)压力流动学说

由德国生物学家Munch(明希)1930年提出的。他假定在—个共质体的两端,一端是产生同化物质的“源”(相当于叶),它是保持较高的溶质浓度,而另—端是消耗同化物质的“库”相当于根、果实、连接源与库的是韧皮筛管,只要两端有渗透压力梯度的形成,即可推动同化物质由源向库源流动,不管距离多长。

(二)收缩蛋白学说

  筛管分子内的收缩与伸展可能是同化物沿筛管运输的动力,它影响原生质的流动。

(三)细胞质泵动学说

   六十年代英国赛尼(thaine)等认为,筛管分子内腔的细胞质呈几条长丝,形成胞纵连束(胞间连络束),纵跨筛管分子,每苏直径为一个到几个向米,在束内呈环状的蛋白丝反复地、有节奏地收缩和张弛,就产生—种蠕动,把细胞质长距离泵走,糖分就随之流动。

三、外界条件对有机物运输的影响

(一)温度

   温度对有机物质运输影响最明显。有机物运输的最适温度是20-30℃之间

   (二)矿质元索 

  影响同化物运输的矿质元素,主要是硼、磷、钾等元素。

  (三)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如吲哚乙酸、  赤霉素、2,4-D、萘乙酸、激动素等能提高细胞组织的呼吸作用,所以用激素处理过的部位,便能“吸引’更多的有机物运来。

 第二第 有机物的分配

  一 分配方向

  叶片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一般是能运输出来,但不是平均分配到各器官,而是有所侧重的。在一个生育期内的不同时期有明显的生长中心,光合产物优先分配到生长中心。

    二 分配规律

    有机物的分配是受着供应能力、竞争能力和运输能力三个因素所影响由源到库,就近供应,同侧运输。

1.供应能力    2.竞争能力    3. 运输能力


第六章 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

学习目的和要求  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但需要水分、矿质和有机物的供应,而且还受到一类生理活性物质—植物激素的调节与控制。在植物激素的影响下,植物发生强烈的生理、生化与形态反应。了解植物激素的化学性质、作用方式、机理、生理效益等,一方面有助于深入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同时也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上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天然的植物激素有五类;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

本章学习重点:1.生长素的作用机理和生理作用(难点)2.赤霉素的作用机理和生理作用;3.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理和生理作用;4.脱落酸的作用机理和生理作用;5.乙烯的作用机理和生理作用;6.生长抑制剂。

第—节 生长素

生长素类中吲哚乙酸在高等植物中分布很广,合成的前体是色氨酸。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性。不同器官{根、芽、茎)对不同浓度的外源生长素有不同的反应。生长素有促进插枝生根、棉花保蕾保铃、抑制器官脱落、性别控制、处长休眠、顶端优势、单性结实等作用。生长素的作用机理是促进质子分泌到细胞壁,使细胞壁松弛,延长快;加上生长素促进蛋白质合成,所以细胞生长快。

一、生长素的发现

二、生长素的合成、存在与运输

(一)分布

生长素在高等植物体中分布很广,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及胚芽鞘中都有。生长系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二)传导

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性,即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

(三)合成

  在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是由色氨酸通过两条途径合成的。

三、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1.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在于它促进了细胞的纵向伸长。酸生长学说。

  2.生长素是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而影响伸长生长。

四、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1.促使插枝生根;2..阻止器官脱落;3.促进菠萝开花;4.性别的控制:5.单性结实。

第二节   赤霉素

赤霉素中最常见的是赤霉素(GA3)。赤霉素的合成前体是乙酸盐。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加速细胞的伸长生长。赤霉素具有酶的诱导。性别控制、破除休眠、单性结实和诱导某些长日植物开花等作用。赤霉素的作用方式是解除被阻抑的基因,释放出用合成RNA的DNA模板,从而产生新的蛋白质(酶)。

一、赤霉素的发现

二、赤霉素的合成、存在和运输

(一)分布

 在高等植物中,所有组织、器官都含有赤霉素.

(二)合成

 赤霉素合成一般在顶端幼嫩部位。赤霉素是由乙酰COA做为前体合成的。

(三)运输者霉素通过木质部向上运轴,通过韧皮部向下(或双向)运输。没有极性运

三、赤霉素的作用机理

(一)赤霉素与酶合成

(二)赤霉索调节生长素水平.

四、赤霉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茎的伸长生长

(二)抽苔生长

(三)打破休眠

(四)诱导α—淀粉酶的形成

(五)单性结实

(六)细胞分裂与分化

第三节  细胞分裂素

细胞分裂素是促进细胞分裂的物质,天然存在的细胞分裂素有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和异戊烯基腺苷等;人工合成的N,6—苄基腺嘌呤等。细胞分裂素有诱导芽的分化、抑制衰老和脱落,以及解除顶端优势等作用。它的作用机理是保护tRNA中反密码子的邻近部位的异戊烯基腺苷(iPA),使之免遭破坏,而维持其蛋白质合成的正常机能。

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

二、细胞分裂素的存在、合成与运输

(一)存在

天然细胞分裂素在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  特别是进行着细胞分裂的器官(茎尖、根尖,未成熟的种子、萌发的种子和生长着的果实)。

(二)合成:细胞分裂索是在根尖形成的,

(三)运输:细胞分裂素经木质部运送到地上部。

三、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理

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理是保护tRNA中反密码子的邻近部位的异戊烯基腺苷(iPA),使之免遭破坏,而维持其蛋白质合成的正常机能。

四、细胞分裂亲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一)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

(二)抑止衰老

(三)贮藏具有保鲜作用

第四节   脱落酸

    脱落酸是一种抑制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脱落酸除抑制细胞分裂和伸长作用,还有促进脱落和衰老、促进休眠和关闭气孔等作用。脱落酸合成过程和赤霉素相似。在光敏素参与下,长日照形成赤霉素,短日照形成脱落酸。脱落酸作用方式,  在α—淀粉酶的合成的抑制作用方面,是通过对基因调控来控制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一、脱落酸的发现与存在

二、脱落酸的生物合成 

脱落酸是以异戍二烯为基本结构单位的倍半萜

三、脱落酸的作用机理

 (一)脱落酸的作用方式是控制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二)脱落酸可增加原生质膜的透牲-

四、脱落酸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一)促进脱落

(二)促进体眠

(三)促进气孔关闭

第五节   乙烯

乙烯是一种促进衰老和脱落的植物激素。它有促进果实成熟、促进次生物质(橡胶)等的排出和增加黄瓜雌花作用。乙烯的作用方式是促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它对膜的透牲也有影响。

一、乙烯的发现

二、乙烯的生物合成

甲硫氨酸是乙烯的前体。

三、乙烯的作用机理  

乙烯的作用机理是促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乙烯对细胞膜的透性也有影响。

四、乙烯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果实的催熟

(二)促进脱落和衰老

(三)促进次生物质(橡胶)的排出

(四)控制性别

第六节  植物生长抑制剂

生长抑制剂包括天然和人工合成的两类。肉桂酸和香豆素等属于天然的生长抑制药。TIBA、MH、CCC和B-9等则属于人工合成的。这些生长抑制药可抑制植物产长,茎矮,株型紧凑,抗倒伏等作用。

一、三碘苯甲酸(TIBA)

二、马来酰肼(MH)

三、矮壮素(CCC)

四、多效性(PP333)

第七节  几种新型的植物激素

随着研究和生产的不断深入,近年来一些新型的植物激光素物质不断被发现和应用,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明显的生理效应:

一、油菜索内酯(BR)

二、多胺(PAS)

三、水杨酸(SA)

四、玉米赤霉烯酮

五、茉莉酸(JA)

第七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

学习目的和要求    植物的生长与分化是植物各种生理与代谢活动的整合表现,它包括有器官发端、形态建成、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过渡,以及个体最终走向衰老、成熟与死亡。研究这些历程的内部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对于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提高作物生产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章重点:1. 种子萌发的条件;2. 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变化(难点);3. 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的生理(难点);4. 组织培养的技术;5.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水分

(二)氧气

(三)温度

(四)光

二、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变化

(—)种子吸水

(二)种孑萌发时的物质转化

1.碳水化合物的转化

2.脂肪的变化

3.蛋白质和核酸的变化

4.植物激素的变化

第二节   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植物整体的生长是以细胞生长为基础,即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通过细胞伸长增大细胞体积。细胞分化为不同器官或组织,与糖浓度、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及环境条件有关。细胞全能性的论证是植物生长发育研究的重大突破。组织培养是生长发育研究的—项重要技术。

—、细胞分裂的生理

二、细胞伸长的生理

三、细胞分化的生理

四、组织培养

细胞全能性:每个细胞都包含着产生完整有机林的全套基因,在适当的条件下一个细胞形成一个新的的有机体的能力叫细胞全能性。

组织培养技术要点:

1.外植体的制备和消毒

2.培养基的选择

3.培养条件

第三节  植物的生长

生长与分化既受基因的调节又受外界环境的控制。植物生长大周期是一个普遍的规律。温度、光和水分影响植物的生长。生长、分化和发育的概念。

一、植物生长周期

在个别器官或整株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中,生长速率都表现出“慢—快—慢”的基本规律,即开始生长慢,以后逐渐加快,达到最高点,生长又减慢以至停止。把生长的这三个阶段总和叫生长大周期。

二、外界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一)温度

(二)光

(三)水分

第四节   植物的生长相关性

植物各部分间的生长有相关性,可分为根和地上部分相关,主茎和分枝相关及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相关等。植物体作为一个正体面协调地生长。再生和极性则表示植物体各部分的各自独立的性质。

—、根和地上部分的相关性

二、主茎和分枝的相关性

三、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相关性

四、再生作用和极性

第五节   植物生长周期性

植物生长速率有昼夜的或季节的周期性变化,这是它们受着环境条件所限制的结果。另有一些植物的生长(如莱豆叶的运动)即使在稳定不变的环境下,在一定天数内仍显示昼夜周期性变化。这个自由运行的节奏,反映出植物内部存在着“生理钟”。

—、生长的昼夜周期性

二、营养生长的季节周期性

三、生理钟:菜豆叶子就眠运动,它是一种内生周期,内生昼认节奏的周期不是准确的24时,称为近似昼夜节奏,也叫生理种。

第八章 植物的成花生理

学习目的和要求    在营养器官生长的基础上,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植物就分化出生殖器官(花),最后结出果实。本章主要讨论环境条件一日照长度及低温对开花作用的影响。   

本章重点:1.春化作用(难点);2.光周期现象(难点);3.光敏素(难点);4.花器官形成所需要的条件;5.受粉和受精生理(难点)

第一节  春化作用

生殖器官的分化是植物个体发育上的一个巨大转变。花器官的分化包括两个过程,第一个是花诱导,第二个是花器官本身的形成。也就是说,第—个过程决定花分化的可能性,第二个过程决定花器官的数量和质量。低温和光周期是花诱导的主要外界条件。

一、春化作用的概念和反应类型

春化作用:这种需要经过—定时间的低温后才能开花,经结实的作用叫春化作用。  

二、植物通过春化的条件

春化作用进行的时期和部位:需要春化的植物中,有些可在种子吸胀后开始萌动时被春化,胚正迅速进行细胞分裂时最有效;需要以营养体状态经受寒冷的植物春化感受部位是茎实分生组织。一般来说,春化作用只发生能够分裂的细胞内。

三、春化作用的生理基础

经过春化在外表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内部生理过程却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般表现为:1.蒸腾增强;2.叶绿素含量增多;3.体内许多氧化酶的活性增强;4.生长点细胞原生质透性增加;5.呼吸升高;6.抗寒性下降。

四、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第二节  光周期现象

一、光周期和花诱导   

(一)植物的光周期反应类型   

1.长日植物(LDP):日照时数大于一定临界时,才开花的植物。如小麦、胡萝卜、甘蓝、菠菜、甜菜、豌豆、亚麻、天仙子等要求长日照,属于长日植物。

2.短日植物(SDP):日照时数小于一定临界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如大豆、棉花、烟草、大麻、甘薯、玉米、水稻、高梁、甘蔗、日本牵牛、菊花、仓耳、紫苏等要求短日照,属于短日植物。  

3.日中性植物:开花之前并不要求一定的昼认长短,在自然条件下四季均能开花。如番茄、四季豆、黄瓜、花生.、荞麦等属于这类。

临界日长:把引起长白植物开花的最短日照长度,或引起短日植物开花的最长日照长度,叫做临界日长。

临界夜长(或临界暗期):是指在昼夜周期中短日植物能够开花的最小暗长期度,或长日植物能够开花的最大暗期长度

(二)光周期诱导的机理

  1.感受光周期的部位和开化刺激物的传导

    ①接受光周期的部位是叶,诱导开花部位是茎尖端的生长点-

    ②开花刺激物能传导,开花刺激物运输途径是韧皮部。

  2.光周期诱导 

    植物只需要一定时间适宜的光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于不适宜的光周期下;,仍然可以长期保持刺激的效果,即花的分化不出现在适宜的光周期处理的当时,而是在处理后若干天,这种现象叫光周期诱导。

  3.光敏素在开花中的作用

   (1)花诱导的作用光谱和光敏素的吸收光谱。

   (2)光敏素的理化性质

    光敏素是一种色蛋白,由蛋白质和生色团两部分组成,光敏素在植物体内有两种存在状态Pr型和Pfr型。

   (3)光敏素与开花诱导

①光敏素的光化学转换;②光敏素改变膜的性质;O)光敏素活化有关开花的基因

三、光周期理论在农业上的应用


第三节   花器官形成和性别表现

一、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过渡
二、性别分化与表达


二、外界条件对植物性别形成的影响。

主要是:光周期、营养条件及激素的施用。

第九章  植物的生殖和衰老生理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植物受精生理和影响受精的因素、种子的发育,胚和胚乳的发育;
了解果实发育和成熟、植物的休眠、种子和芽的休眠;了解植物的衰老过程及其调控;了解植物器官的脱落及其调控

本章学习重点:1.种子成熟时主要有机物的变化(难点)2.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难点);

3.种子休眠的原因和破除方法;4.植物器官脱落的原因。

第一节  受精生理

卵细胞受精后呼吸加强,子房生长素含量迅速增加。植物激素-生长素和赤霉杀可以诱导—些果实单性结实。

—、花粉的葫发、花粉管的生长和进入雌蕊柱头

二、受精时的代谢变化

    1.卵细胞受精后受到激活  呼吸速率随着升高.

    2.受精引起子房的生长素含量迅速增加。

三、单性结实

第二节  种子的发育

一、胚的发育
二、胚乳的发育
三、种子发育和贮藏物质的积累

第三节  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肉质果实在成熟过程中有呼吸峰的出现,呼吸峰的出现与果肉内乙烯含量明显增多有关,呼吸峰出现标;左果实即将进入可食状态,果实成熟时果肉的有机物经过一系列的变化,使果实变甜、酸味减少,涩味消失、香味产生、由硬变软和色泽变艳。果实成熟时阳光充足,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大),果实质量就高。

—、果实的生长

二、呼吸跃变

呼吸峰:成熟果实的呼吸首先是降低,然后强烈升高,这个呼吸强烈的升高叫呼吸跃变。最后呼吸速率又下降.

三、果实成熟时的生理化变化

(一)果实变甜

(二)酸味减少

(三)涩味消失

(四)香味产生

(五)由硬变软

(六)色泽变艳

四、果实成熟时蛋白质和激素的变化

1.果实成熟的。蛋白质的合成是同果实的成熟有关系。

2.果实成熟过程中,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五类植物激素,都是有规律地参加到代谢反应中。

第四节        植物的休眠

    休眠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适应现象,休眠的原因有种皮限制、种子未完成后熟、胚未完全发育和抑制物质的存在等.延存器官如块茎和鳞茎等也有休眠。在生产上经常要求人为地破除或延长休眠.

 —、种子休眠的原因和破除

(一)种皮限制

(二)种子未完成后熟

(三)胚未完全发育

(四)抑制物质的存在

二、延存器官休眠的延长

第五节  植物的衰老和器官的脱落

衰老和脱落的生物学意义在于对环境的适应性。叶子衰老和果实对其竞争营养物有关,但主要是由于代谢发生深刻变化所致。叶子的脱落是由叶于的衰老引起的。落叶树木叶子的脱落,起因于短日照的环境信号。短日照有利于脱落酸的合成。除叶子脱落外,花和果实也有脱落。

一、植物的衰老

二、器官的脱落

(一)营养物质转移

(二)器官脱落机理

1.离层的产生

2.激素作用

第十章植物的逆境生理

学习目的与要求    植物一生完全生活在绝对颇适的环境中是罕见的,有些植物整个生活周期就是在极严酷的环境中完成的。研究植物在不适环境下生活规律及其忍耐或抵抗的生理,培育出一些能适应暂时不利条件或者长期生活在严酷条件下的作物,这对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本章重点:1.冻害的生理(难点),2.冷害的生理;3.植物的抗旱性(难点);4.植物的抗盐性(难点)   

第一节 植物的抗寒性

冻害致死的机理,是结冰引起细胞质过量脱水破坏细胞质蛋白质分子的空间构型,导致死亡。结冰最伤害膜的结构,使膜蛋白凝聚,脂层破裂。膜破坏,代谢紊乱。冷害致死的原因是低温使膜相由液晶态转变为凝胶态,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内能减少,细胞受伤。

一、冻害的生理

(一)冻害的机理 

1.细胞间结冰和胞内结冰

2.冻害损伤的几种假说 

(1)膜损伤

  (2)巯基(—SH)假说

  (二)植物对抗冻性的生理适应

  进行抗寒锻炼,植物对抗冻的适应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植株含水量下降

  2.呼吸减弱

  3.脱落酸含量增多

 4.生长停止,进入休眠

5.保护物质增多

二、冷害的生理

(一)冷害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

  1. 原生质流动减慢或停止

  2. 水分平衡失调

  3. 光合速率减弱

  4. 呼吸速率大上大落

  5. 有机物分解占优势

 (二)有机物分解占优势

1.膜上脂类相变引起与膜结合酶的失活

2.改变了膜的透性

3.对光合和呼吸的影响

(三)提高抗冷性的途径

第二节   植物的抗旱性

    干旱时细胞过度脱水,主要伤害原因是与冻害一样,使蛋白质变性,氧化磷酸化偶联,蛋白质和核酸合成能力下降,降解速度快,播种前对种子干旱锻炼可以提高抗旱能力。

 一、干旱对植物的伤害

    1. 暂时萎蔫和永久萎蔫

    2. 干旱对植物伤害表现

(1)各部位问水分重新分配;(2)改变各种生理过程;(3)蛋白质含量减少。

二、干旱使植物致死的原因

(一)机械损伤学说

(二)硫氢基假说

三、作物抗旱性及其提高的途径

(一)作物抗旱性

(二)提高作物抗旱性的生理措施.

1. 干旱锻炼    2. 合理使用矿质肥料

第三节  植物的抗热性

高温损害植物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蛋白质变性,脂类液化,膜破坏。耐热植物的细胞质粘性大,束缚水多,自由水少,蛋白质分子不易变性、故耐热。

一、高温对植物的危害

    (一)间接伤害

   1. 饥饿  2.. 氨毒害  3. 生化损伤

    (二)直接伤害

    1.蛋白质变性  2.脂类液化

二、耐热性的机理

第四节   植物的抗涝性

水分过多对植物影响的核心是液相代替了汽相,使植物生长在缺氧的环境,因缺氧而产生了一系列不利影响。

  一、涝害对植物的影响

  二、植物抗涝性


第五节   植物的抗盐性

盐分过多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的危害是三个方面:1.生理干旱;2.离子的毒害作用;3.破坏正常代谢   

一、土壤盐分过多对植物的危害

二、作物耐盐性及其提高途径

参考教材:

1.   《植物生理学》,主编:张新中,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2.   《植物生理学》,主编:潘瑞炽,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植物生理学》,主编:杨玉珍,出版时间: 2010,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4.   《植物生理学》,主编: 刘佃林,出版时间: 2007,出版社: 北京大学。

 

《土壤肥料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要求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农林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以提高土壤肥力为中心,研究土壤及土壤肥力的发生、发展和变异规律及不断提高土壤肥力的技术措施;学会并掌握认土、用土、改土的方法和措施;了解各种养分对植物的作用和植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明确土壤、植物和肥料之间的养分关系;掌握主要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的性质、作用和在土壤中的转化,以及施用原则和技术;弄清施肥与生态和食品安全的关系,并结合各地农林生产经营实际,掌握经济用肥和科学施肥的原理和方法。
二、课程内容、考核要求:
绪 论
1、掌握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掌握土壤肥力的几种观点
第一章 土壤的形成与演变
1、了解地壳物质的元素组成
2、掌握成土矿物的定义、种类及其代表矿物
3、掌握成土岩石的种类及其代表岩石
4、掌握岩石的风化与土壤母质的形成
5、掌握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6、掌握各种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7、掌握土壤剖面的定义和各个土壤层次
第二章 土壤的物质组成
1、掌握土壤的组成
2、了解常用的土粒分级制、质地分级制有哪些,重点掌握卡庆斯基制
3、掌握土壤质地和肥力的关系
4、掌握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调节途径及其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5、掌握土壤生物的种类、对土壤及其植物的作用
6、掌握土壤水分的划分、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及计算、土水势及其划分
7、掌握土壤水状况调节
8、掌握土壤空气组成及其通气机制
9、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影响因素、特点及其调节
第三章 土壤基本性质
1、掌握土壤胶体、土壤表面电荷和电位
2、掌握阳离子交换作用、CEC和盐基饱和度
3、掌握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4、掌握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
5、掌握土壤的热量状况
第四章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改良利用
1、掌握我国土壤的形成条件及分布
2、掌握我国土壤形成过程与分类
3、掌握铁铝土、盐碱土、人为土、初育土、半水成土
4、了解淋溶土、半淋溶土、水成土、半水成土、钙层土、干旱土、高山土
第五章 土壤管理
1、掌握我国的耕地资源与土壤资源
2、掌握土壤退化与防治
3、掌握高产土壤的特征及培肥的措施
第六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管理
1、掌握植物的营养成分,判断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
2、掌握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3、掌握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
4、掌握施肥与植物产量、品质的关系
5、掌握植物营养我与施肥原则
第七章 大量元素肥料
1、掌握氮素的营养作用,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氮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
2、掌握磷素的营养作用,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磷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
3、掌握钾素的营养作用,钾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钾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
第八章 中、微量元素肥料和复混肥料
1、掌握钙、镁、硫营养与钙、镁、硫肥
2、掌握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影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因素
3、掌握作物缺乏微量元素的诊断和判断方法
4、掌握微量元素肥料施用应注意的问题
5、掌握复混肥料的含义、表示方法、类型、优缺点、发展动向
6、掌握复混肥料的品种、性质和施用
7、掌握肥料的混合,掺混肥料的配制
第九章 有机肥料
1、掌握有机肥料的定义、特性、作用
2、掌握人粪尿的性质及施用 
3、掌握厩肥的性质和施用
4、掌握堆肥、沤肥的性质、原理
5、掌握绿肥种植的意义、种类、栽培方式和利用
6、掌握泥炭和腐殖酸类肥料的性质和施用
第十章 施肥与生态和食品安全
1、防治施肥对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
2、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保证食品安全的对策与措施
三、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20%)

2、填空题(20%)
3、选择题(20%)
4、简答与计算题(30%)
5、论述题 (10%)
四、参考用书:
谢德体主编.《土壤肥料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年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