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常识判断:难度不大,注重基础
(一)题目难度不大,很多题目中错误选项显而易见
在20道常识判断中,有6道题目答案显而易见。在这其中又大致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是选非题中的错误选项很容易被大家识别和辨认,均存在说法过于绝对的现象。例如第33题B项“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内外均衡”、第46题B项“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第二是张冠李戴,故意混淆。例如第35题D项把《论语》混入“五经”、第37题B项将王献之称为“书圣”。
第三是曲解内涵。例如第41题把长镜头曲解为“焦距很长”,而实际是“时间长”;第50题B项直接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同于“扶贫开发”。
基于以上出题设置,只要大家仔细审清选项所述,得出正确答案应该不难。
(二)10题考查科技人文,科技人文常识比重占半
在20道的题量中,常识判断部分有10道属于科技人文。从考试角度来看,这是对考生文化素养和积淀的考查,从备考方面来说,这要求我们要增强平时对科技人文常识的积累。
(三)大政方针、法律、经济常识共10题
试卷中第31题考查山东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三个海洋经济新区的内容,第50题考查我国现阶段“三农”相关政策。这2题属于大政方针方向,需要大家关注时政和当前我国的主要政策措施或方向,其中第50题可以利用排除法作答。
第33题考查外汇储备,第34题考查经济理论或政策,第39题考查应对物价上涨可以采取的措施。这3题属于经济常识,其中33题可以利用排除法作答,另外两题偏重基础知识。
第32题考查法人债务承担,第36题考查人民调解法,第38题考查承包法,第43题考查刑法修正案八及野生动物保护法,第45题考查知识产权法。法律题目共5道,占总题量的四分之一,但全部是对基本法条的测查,相对简单,建议备考过程中要识记重点法条。
综上分析,我们只要在备考过程中脚踏实地不断地积累,扎实的学好基础知识就足够应付常识判断部分的考题,并且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