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
1.答案提示
双方争论的焦点是“实行实名制”是保护了网络安全还是扼杀了网络自由。
支持者认为,实行“网络实名制”能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对净化网络环境将起到积极作用。
而反对者则认为实行“网络实名制”在现有的言论自由的体制和机制还不是很健全、法律保障还不是很到位的环境下,将会“收缩”公民诉求表达的渠道,破坏网络舆论监督氛围。
2.答案提示
韩国推行网络实名制,给我们的启示是:
首先,制定立法是实施实名制的前提以及必要保障。当今的社会是法制社会,任何新的制度出台都必须借助法律手段,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推行网络实名制也不例外。
其次,实名制的顺利实施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政府在出台有关实名制的政策时,必须制定严格的配套措施,加强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只有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在必要的情况下,才能通过法定程序,对个人信息进行查询。运营商及其代理机构必须对用户的注册信息保密,不得用于注册之外的其他用途。
最后,采取渐进式的推行策略。这一方面,有利于监管部门针对不断发生的网络不良影响事件完善监管措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网民认识、理解和支持网络实名制。
3.答案提示
材料中的这种心态反映了众多网友对社会事件、网络舆论既保持了一种积极而热心的关注;同时,又由于网络透明性的缺失,抱着大家都这样做、没人知道是我做的心态,有意或无意地放任自己的言论与行动。
这种心态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我国网络制度建设的缺失,在缺乏实名制的有力监督下,网民很容易放任自己的言论与行动,导致了一系列网络侵权及网络暴力等等,建立网络实名制在规范网络制度建设的当下刻不容缓。
4.答案提示
每一种监督都有它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但各种监督都必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每一种监督也应有它行使权力(利)的边界。网络监督其实属于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一种,也不能超越法律的范围。不排除有少数人因个人利益得不到满足而通过网络恶意攻击政府部门和他人的情况,对于网络监督,有关部门处理时首先应该核实事实。
网民不是执法者,不能行使执法者的权力,法律才应该是解决问题的主渠道,网络监督只能起到补充作用。应该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体制和机制,在现有的合法框架内解决问题。特别是应该建立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这也是对网络监督的规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