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央视的一些栏目如《我想上春晚》、《星光大道》、《非常6+1》等等,给草根们搭建了一个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提供了一次次获得成功的机会。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平台和机会,许许多多怀揣梦想的草根达人,如阿宝、凤凰传奇、李玉刚、大衣哥、草帽姐、杨光、刘大成等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获得了成功带来的荣耀。
上面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B
A.脉搏 毋(wú)庸置疑
C.恶劣(liè) 凤凰涅槃
D.剔除(tī) 张皇失措
2.D. 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3.C. A. 并列不当,搭配不当,重复 B. 残缺 D.一面和两面不搭配
4.B. 《孔雀东南飞》被称为我国我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
中的光辉诗篇,与南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5.D. ②⑤④③⑥①
6.B(逆:迎,迎战)
7.A(A介词,因为;B介词,在,到;介词,表被动; C 助词,的;指示代词,这D代词,他,指敬绍;句末语气词,了。)
8. C(“请”在这里是“请求”的意思,“军”在这里是动词“从军、参军”的意思。)
9. D (竖眼任梁州刺史时,“遇患不堪综理”。)
10.断句:
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乘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故圣人之所贵,唯时也。水冻方固/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故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秋霜既下/众林皆羸/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
11.默写
①朝晖夕阴,浩浩汤汤
②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
③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④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
⑤且放白鹿青崖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⑥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12. D 本诗不是律诗,氛围也不是“清冷萧索”。
13. 本诗最末两句表现了一个孤高出尘(寄情山水、纵酒行乐、洒脱飘逸、闲适自在、自由不羁)的隐逸者形象。“万事不理”,指不问人事,不与世事。“弄明月”,赏玩月色。诗人意在表明:我就喜欢这种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生活,万事都不必、也不愿去理会,每日除了醉和醒,便是小船轻舟,优哉游哉地在烟波江上,观赏风景月色。这些都表现了诗人自得其乐的心情,从而生动描绘出一个吟啸江湖、惬意自在的隐者形象。
14.给分标准:是否赞同,明确观点。(1分)——必须有相应的分析。
选取角度,本诗特点,李诗特点,各自分析。(2分)——角度必须一致。
表述语言。(1分)
15.B A“操作程序也相同”错,C“供飞机使用”错,D“限制这个技术的飞速发展”错。
16.D 由第三段段末可知,“各类传统的制造工厂和物流公司将消失”错。
17. 优点:A减少了材料浪费;B简化了生产制造过程;C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并节省运输成本;D降低制造新产品的风险和成本。(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满分)
18. 价格、使用材料、产品质量(答“精度和性能”也可)(答对1点给1分)
19.B、E
20.(1)蕴含在这个节日仪式背后的,也就是造成端午的香香的气味的,正是适应节候去瘟避邪的动机。
(2)他们能够把实用的动机予以诗化,使人们在充满诗意的仪式中享受节日的愉悦。在福州,对联不光是春节张贴,一般节庆也都贴的.
(3)“扒龙船”(福州话)是为了寻找那位为理想投江的诗人——结果成就了一项惊天动地、万民同乐的竞技;包粽子,据说是给溺水的诗人送食物的,结果成就了一方传统美食。
21.引用李白的诗,是为了证明福州对联中的“梅花落”有出处,从而间接证明福州的节日仪式充满诗意;
引用董平章的诗,可以再现清朝的赛龙舟的场面,说明龙舟竞渡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
文章多处引用古诗,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
22. 我们的祖先能把原本是记念苦难的活动仪式化、节日化,并逐渐赋予这仪式和节日以现世的积极健康喜乐人情化的内容。(2分)这是我们民族“不忘过去,更着眼现世和未来”的生活观的表现。(1分)
包粽子,据说是给溺水的诗人送食物的,结果成就了一方传统美食。龙舟赛事缘起于悲苦的寻觅,而终于化成了民间的节日喜乐。(2分)
联系生活阅历恰当(2分),并能加以分析。(1分)
语言(4分)
附
参考译文:
1.所以有道之士没有遇到时机的时候,就到处隐匿藏伏起来,甘受劳苦来等待时机。时机一到,有的从平民而成为天子,有的从诸侯而得到天下,有的从卑贱的地位进而辅佐三王,有的从普通百姓进而能向万乘之主报仇。所以圣人所看重的,只是时机。水冻得正坚固时,后稷不去耕种,后稷耕种,一定要等待春天到来。所以人即使有智慧,但如果遇不到时机,也不能建立功业。正当树叶长得繁茂的时候,可以整天采摘;等到秋霜降下以后,所有的树木树叶都落尽了。事情的难易,不在于大小,关键在于掌握时机。
2.傅竖眼,原本是清河人。性格深沉勇毅慷慨壮烈,少时有父亲的风范。进入魏国,镇南王拓跋肃见到他觉得他与众不同,并且称奇他父亲的节操,对他倾尽真心以礼敬待,上表请求作为自己的参军。竖眼跟随拓跋肃征战,多有战功,渐渐升职为给事中、步兵校尉、左中郎将,经常作为统军,东征西讨。世宗时做建武将军,讨伐扬州敌人。击退敌人后,仍然镇守在合肥,萧衍的百姓归顺他的有几千户。
后来武兴年间的氐族人杨集义造反叛乱,推举他兄长的儿子绍先做君主,攻打围困城关。梁州刺史邢峦派遣竖眼讨伐杨集义。杨集义的兵士迎战,频频战败而逃,竖眼乘胜追击,又攻克了武兴。回到洛阳,诏令持节代理兖州南部事务。竖眼善于安抚民心,南部夷人多归顺了他。
竖眼秉性清雅淡泊,又不经营产业,自身以外的俸禄衣食都用来赠送赏赐夷人首领,赈济抚恤士卒。抚慰蜀人把恩信作为根本,保卫境土安抚百姓,不因为小利而进行侵扰窃取。远近的少数民族都来叩拜,景仰他的恩德教化,想要成为北魏的百姓。因此请求从军的蜀地百姓旬月之间络绎不绝,世宗极力地赞美他。肃宗初年,竖眼屡次请求镇守解州,朝廷于是用元法僧代替他。益州百姓因留恋他而哭泣追随了数百里。
朝廷认为西南堪忧,于是传诏征召竖眼到淮南。到了以后,竖眼率领步兵三千人征讨张齐。三天之中,竖眼转战二百多里,铠甲不离身,连续取得九次大捷。张齐领兵西退,于是竖眼来到葭萌。蜀地百姓听闻竖眼又做刺史了,人人喜悦,到路上迎接他的人每天都要上百。竖眼到了州郡以后,白水以东的地方,百姓都安居乐业。
竖眼上表求调解州,不被准许,又转调梁州刺史。梁州的百姓人得因为竖眼做自己的长官,都暗自称贺。但是竖眼到了梁州后,遇到复杂问题不能总揽管理,他的儿子敬绍又险恶残暴,聚敛财货,沉溺美色,严重到成为百姓的祸害,远近之人都怨恨他。敬绍读书颇多,略有胆力,但是骄奢淫逸放荡不羁,随便残害百姓。又见天下多事,暗怀不良企图,想与四方断绝联系,占据南郑。让他侍妾的兄长唐崐仑在外扇动扰乱,聚众围城,敬绍图谋做内应。贼众围城之后,他们的阴谋泄露了,守在城头的士兵以武力捉到敬绍,告知竖眼之后就杀了他。竖眼自感耻辱,内心愤恨,引发疾病,就去世了。永安中年,赠谥号征东将军、吏部尚书、齐州刺史。
《魏书列传五十八傅竖眼》
作文评判的依据
审题切合要求,按下面标准归类;审题不准确,下调一个类别;严重跑题,按四类文评。
一类文
中心好,材料好,分析合理。
中心好——中心明确(扣题挂料、确定角度、亮出观点),立意深刻(人文精神)
材料好——材料的典型性,与中心匹配、恰当;材料的新颖度,考生的见识、知识;材料的时代感,关注现实。
对材料的分析——要能够分析事物的原因、性质(本质)、意义(作用)、结果(后果)
二类文
中心正确,材料一般;或材料好,但缺乏分析。
三类文
中心偏离,或材料不很恰当。
结构、语言好,则属同类文上档;结构、语言一般,则属同类文中档;结构、语言较差,则属同类文低档。
作文评判的依据
审题切合要求,按下面标准归类;审题不准确,下调一个类别;严重跑题,按四类文评。
一类文
中心好,材料好,分析合理。
中心好——中心明确(扣题挂料、确定角度、亮出观点),立意深刻(人文精神)
材料好——材料的典型性,与中心匹配、恰当;材料的新颖度,考生的见识、知识;材料的时代感,关注现实。
对材料的分析——要能够分析事物的原因、性质(本质)、意义(作用)、结果(后果)
二类文
中心正确,材料一般;或材料好,但缺乏分析。
三类文
中心偏离,或材料不很恰当。
结构、语言好,则属同类文上档;结构、语言一般,则属同类文中档;结构、语言较差,则属同类文低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