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3773考试网2016高考高考语文正文

2013广西桂林崇左防城港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3773.高考网 2013-4-30 10:31:03


整整四年,陈忠实领着《白鹿原》上的三代人,穿行了古原半个多世纪的风霜雨雪,让他们带着各自的生的欢乐和死的悲凉,进入最后的归宿。一切都像庄稼从黄土里长出来一样自然。《白鹿原》登上了当代文学的巅峰。对它的成就和影响,再苛刻的人也难以漠视和否认。而陈忠实,像野火一样呼啸着,燃烧了自己,像古往今来所有的殉道者一样,向文学奉献了自己。而今的白鹿原,丰腴肥硕,草树葱茏,早不是当年的贫瘠荒凉;而今的陈忠实,形销骨立,瘦削苍黑,早不是当年的强健明亮。
莽莽苍苍的白鹿原北坡,遥远的对面,是骊山那一面,埋着中国的始皇帝。原与山之间,由东向西倒流灞河,从秦岭逶迤而来,在迷茫的云烟中闪闪烁烁,到白鹿原西坡,跟那儿的浐河一起注入渭河。陈忠实祖居的老屋,就在我们站立的坡沿下面,白鹿原是靠背,灞河流过门前。陈忠实说,灞河最早叫滋水,有位君王想要成就霸业,把它改作了霸河,后人觉得过于张扬,给“霸”加了三点水。在《白鹿原》里,陈忠实把浐河写作了“润水”,以与灞河最早的称谓“滋水”对应。他的愿望是“滋润’,滋润文学的想象,而文学滋润的,是民族的心灵。
正午,起风了。白鹿原上绿浪翻滚。白鹿原繁荣过:“飒飒风叶下,遥遥烟景曛。”(初唐•长孙无忌)白鹿原衰败过:“丘坟与城阙,草树共尘埃。”(晚唐•赵嘏)但白鹿原上的风,跟千百年前一样。古人未坐今时风,今风曾经吹古人。
那位把滋水改作霸河的君王是谁,陈忠实说了,我没有听清,即便听清了也记不住。但陈忠实和他的《白鹿原》,我会永远记住。
所有的帝王都会连同他们的霸业消亡,唯文明的薪火永恒。
就像白鹿原上的风。
14. 文章为什么以“白鹿原上的风”为题,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答。(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陈忠实负了写出民族秘史的沉重使命、开始穿越一条幽深漫长的、似乎看不到尽头的时空隧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陈忠实,像野火一样呼啸着,燃烧了自己,像古往今来所有的殉道者一样,向文学奉献了自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在本文作者看来,小说《白鹿原》有哪些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文章间接显现了陈忠实成功创作《白鹿原》的原因,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18.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3分)
    在东京召开的亚洲最大旅游博览会——“2012年日本国际旅游博览会”上,最大的参展团中国旅游展团因为“购岛”闹剧的干扰,表示不参加此次活动。中国国家旅游局驻东京办事处,本月13号向日本旅游业协会发出了取消参会的通知。
    中国国家旅游局驻日本首席代表张西龙称,由于日本政府错误地非法地将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国有化”,使得两个国家旅游交流的基础、立场和氛围遭到了破坏,所以中方拒绝参加这次展览,这一切责任和后果应该由日方来承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下面的口语交际情景,在语言表述方面存在不得体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6分)
    ①情景一:捐赠现场。捐赠方致辞说“今天,我们公司尽绵薄之力,希望能帮你们渡过难关,今后还有什么需要的,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②情景二:同学聚会。一位同学紧紧握住老班长的手,激动地说:“班长,久仰了。特别想念你,一切都好吧?你当年惠赠的书,我至今还留着呢。”
    ③情景三:博客留言。鄙人于岁30华诞之际,感谢各位朋友垂念;朋友们的祝福之语,如和煦春风,温馨动人!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根据下列文字的环境,仿照画线的例句,再写两个句子,和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6分)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七、(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一直相信我师父李雪健的一句话:演戏就像爬山,不要以为你爬上一座山就到达了终点,只有你爬到下一座山,你才明白以前那座山只是起点而已。
    ——演员黄海波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
字。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试卷答案】
1. (3分)D(A“靥”yè  B“颈”jǐng  C“穴”xué)
2. (3分)B(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A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不能用于形容其他事物。  C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明词义而误用。  D繁文缛节: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使用对象不当)
3. (3分)B(A项“感受到”与“风姿”搭配不当。  C项,成分残缺,可在“旁观者”后加“主张”。  D项语序不当。“新闻工作者”应在“只有”前面。)
4. (3分)B
5. (3分)C(A偷换概念,第二段霾是一种极细微的干尘粒导致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  B概念混淆,第二段,数百种大气颗粒物是指气溶胶粒子包含的复杂成分,不是霾所包含的成分,  D表述加深了程度,原文中只说了灰霾与肺癌发病有关,而没有说是罪魁祸首。)
6. (3分)B(理解有误,静风不利于大气  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不是灰霾污染环境的根本原因。)
7. (3分)D(A雾不会影响人们生活的推断不合逻辑。B“开窗换气”会导致污染物进入室内,因而会加大人们患病的可能。C由末尾段“动态的调控方法”可知,“要求工厂随时坚持严格减排”的推断不当。)
8. (3分)D(恰逢)
9. (3分)C(①是性格特点,②③④⑤均为“忠节”之行;⑥是不得意的行为)
10. (3分)C(并非故人,也无闲言。)
11. (10分)(1)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从此乡里的人都归向他。(“众”“毁”“举”“归”各1分,通顺1分)
    (2)我听说众多帝王的过失,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事情,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失”“下”“干”“示”各1分,通顺1分)
12. (8分)(1)夏日大雨将至,榴花未全开,槐影沉沉的景象(1分);表达了作者不得志而压抑苦闷的心情(2分)。
(2)不相同。(1分)司马诗“地偏”两字,明写住地偏远,实则含蓄地表现了不为朝廷所用的孤寂(或:辞官后朋友同僚尽散的冷落)(2分);陶诗“地自偏”,说明居地虽处闹市,可心情却因摆脱了官场束缚而愉快和超脱(2分)。
13. (5分)(1)①不悱不发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③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2)①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②钟鸣鼎食之家  青雀黄龙之轴  ③浅草才能没马蹄
14. (6分)(1)“白鹿原上的风”就是指陈忠实及其《白鹿原》的内涵和风采,陈忠实及其《白鹿原》,所传承的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像浩荡的风一样,生生不息,象征民族文明薪火相传。(3分)
    (2)用“白鹿原上的风”来作题目,富有文学色彩,意蕴深厚,耐人寻味,更能吸引读者眼球。(3分)
15. (4分)(1)陈忠实创作的文学作品展示了民族历史的变迁,具有深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2分)
    (2)陈忠实进行文学创作,表现出忘我的写作热情,怀着献身文学的信念,执着痴迷,耗尽毕生的精力和心血(2分)。(意思对即可。)
16. (6分)(1)作品立意高远。小说对民族命运和文化心理有广阔而深刻的描写与揭示,思想内涵深刻高远。(或:作品写出了关于我们这个民族命运的思考)(2分)
(2)作品扎根生活。小说成功描写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典型而鲜活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生活色彩。(2分)
    (3)作品立足史实。小说描写了“白鹿原”上三代人的生活,记叙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2分)(意思对即可)
17. (6分)(1)写作是一种需要反复练习的实践技能,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量的积累,要把写作当成一种习惯,不能浅尝辄止(2分)。
  (2)长期思索,关注民族命运,关注社会,丰富自己的思想,要不断地从课外读物、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中汲取语言和思想的营养(2分)。
  (3)心无旁骛,远离尘世喧嚣,要甘于寂寞,不受俗世侵扰,才能集中精力,潜心创作。(2分)(意思对即可)
18. (3分)示例:中国旅游展团拒绝参加日本旅游展
19. (6分)①“鼎力相助”改为“全力相助”。②“久仰”改为“久违”。③“华诞”改为“生日”。(每小题2分,找出错误1分,修改正确1分。)
20. (6分)示例:如果说生命是一株参天的大树,那么,信念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信念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每句3分。所写句子与仿句相同,但没有涉及生命和信念,每句只给1分。)
21. (60分)参照2012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作文立意参考:①生命不息,奋斗不止;②人生需要超越;③人生没有终点,只有过程;起点与终点;④站得更高,走得更远等。

【参考译文】
乐恢字伯奇,京城长陵人。他的父亲是县里的小吏,得罪了县令,(县令)拘禁了他并要把他杀死。乐恢当时十一岁,常常伏在官署门前昼夜不停地放声大哭。县令听到之后,非常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亲。长大后,乐恢喜好经学,跟随博士焦水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后来,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成为有名的儒生。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服丧。回来后,又做了功曹,推选、举荐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接受。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从此乡里的人都归向他。被征辟到司空牟融的府中。正赶上蜀郡太守第五伦代替牟融做司空,乐恢因为与第五伦是同乡,(乐恢)不肯留下来,在举荐了颍川杜安之后辞去官职。许多人都称赞他的行为,接连几次征辟他,他都没有答应。
    后来征召他做了议郎。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直言进谏,朝廷称道他的忠心。入朝为尚书仆射。这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和窦宪关系密切,放纵家人胡作非为。乐恢弹劾王调、李阜以及司史校尉。指责、检举,没有丝毫的顾忌,显贵的外戚们非常厌恶他。窦宪的弟弟夏阳候窦瑰想要问候乐恢,乐恢谢绝了他,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两个行为放纵,又愤恨乐恢不依附自己。妻子常常劝谏乐恢说“古人有用保全自身来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限呢?”乐恢慨叹地说“我怎么能够容忍自己身在朝廷而无所事事呢?”于是上书劝谏说“我听说众多帝王的过失,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事情,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政治有了过失,如果不加补救,其结果不可预测。当今应该做的,帝王应以大义为重,断绝这种联系,国舅应以谦逊为主自我反思。”上书没有取得效果。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没有亲政,乐恢因为主张没有能够施行,于是称病回乡。窦宪因为这一缘故,迅速而又严厉地告知各州郡对乐恢进行逼迫、威胁。乐恢最后饮药而死。(死后,)穿丧服哀丧的弟子有几百人,广大百姓非常悲痛。后来,窦氏被诛杀,和帝即位,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心、气节,(和帝)赐与乐恢的儿子乐已为郎中。

上一页  [1] [2]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