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材料一 图14为北京市地形图。
材料二 2012年7月21日至22日早8点左右。图示地区遭遇61年来最大降雨,平均降水量达到170毫米;全市受灾人口190万人,损失近百亿元,造成78人遇难。
从地形角度分析北京市易遭受洪涝灾害的原因并写出这次暴雨可能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至少两种)。
44.(10分)环境保护
材料一 图15为白洋淀水系图。
材料二
白洋淀被称为“北国江南”•流域内农业区位优势明显。上世纪60年代后,白洋淀先后历经六次干涸。近10年来白洋淀天然入淀水量几乎为0。人们经过各种努力,白洋淀再也没有干涸,逐渐恢复了生机和活力。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白洋淀干涸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使白洋淀焕发生机的有效措施。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朝初年,汉魏以来兴起的士族门阀制度逐渐由盛而衰。但以北方的崔、卢、李、郑为首的山东士族,仍以其高贵血统尚保有一定的势力和社会地位。638年唐太宗命高士廉等人修《氏族志》,以官位品秩尊卑定门第高低,把出身庶族而品秩较高的功臣升为高级士族,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崔氏被降为第三等。然而这些由皇朝钦赐的新士族却得不到旧士族的承认,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些新士族还是门第卑贱的庶族。唐朝新权贵房玄龄、魏征等为抬高本家族身价,亦纷纷与之联姻,故山东氏族声望不减。
655年唐高宗下诏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李义府以赞立武后有功拜相,贞观《氏族志》未叙皇后武氏本望,李义府亦耻其家无名,于是奏改《氏族志》。659年在武则天操纵下高宗下诏修订《氏族志》,更名为《姓氏录》,明确规定“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以皇后四家、介公、赠台司太子三师、开府仪同三司、仆射为第一等,文武二品及知政事者三品为第二等,各以品位为等第,凡为九等”。当时缙绅士大夫多耻被甄叙.讥之为“勋格”,而非贵族志。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则天修订《氏族志》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武则天改《氏族志》为《姓氏录》的历史影响。(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清末,改良派介导的是民权而不是民主,康有为、严复、黄遵完等都提倡民权,反对民主。粱启超也刻意分辨民权、民主之别……梁氏的新民说,乃是现代国家公民的意思。公民为国家服务,主要不是为争取个人自由与利益。
孙中山提倡的也非个人自由平等。三民主义里面只有民权主义,没有民主主义。……他提倡的是国家自由,反对个人自由……他主张国家平等,可是他不相信人类有平等……他主张博爱,此乃孔子说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
哲学家张申府认为民主政治就是一种与人为善,尽其在我,各得其所的政治。他晚年还说,“西方各国的宪法内容最初乃导源于天赋人权说,天赋人权说源自中国的儒家思想。可知天赋人权自为吾家旧物,遗留于海外二三百年之久,今可知游子还乡矣。彼西方既采入儒家言以建民主,吾何为不可以西方民主还之于儒家乎?”
哲学家张东荪说,民主不仅是一个政治制度而已。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一个精神,一种社会组织、生活态度、思维方法,同时是个理想,民主主义等于一个文化之全体。
著名学者罗隆基在《民主周刊》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民主,依据我的见解,是人类一种生活的方法,是一种做人的道理,是一种人生哲学。民主绝对不止是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
——摘编自冯兆基《民国时期中国民主的构想》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民主构想的特点。(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民主构想的因素。(9分)
47.(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随着美军观察组进入延安实地考察,看到种种带有民主改良色彩的新鲜事物,如统一战线、土地改革、民主选举等深得民心的政策实践,听到毛泽东的种种许诺和保证之后,原本就对中共有些好感的美国年轻外交官们,开始把这些明显代表着中国大众和未来,又格外注重中国实际的生气勃勃的共产党人,同美国的民主理想联系起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戴维斯(美军观察组成员)说,“中国共产主义的圣徒和先知们住在黄土坡上挖出的窑洞里,过着简朴的生活……并且渴望自己能按世界标准受到尊重”,他们现在追求的只是土地改革和政治民主。正因为如此,他们是中国现代历史上唯一一个受到人民广泛支持的政党组织,也是腐败堕落的国民党所无法战胜的。
一旦共同的敌人德意日法西斯将不复存在,美苏之间,甚至美国与中共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都会逐渐凸显出来。抵制苏联,并殃及各国共产党人,是战后美国政治发展的一个几乎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从这一点出发来认识问题,设想战后美国会实行联合中共拒止苏联的政策,或是设想中共会采取迎合美国疏远苏联的态度,都是不现实的。
——摘编自杨奎松《美苏冷战的起源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戴维斯等美国外交官的主张,并指出这种主张提出的依据。(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并指出这种政策的成因。(6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鸦片烟则食妖也,其人病魂魄,逆昼夜。其食者宜缳首诛……诛之不可胜诛,不可不绝其源;绝其源,则夷不逞,奸民不逞……食妖宜绝矣,宜并杜绝呢羽毛之至。杜之则蚕桑之利重,木棉之利重,蚕桑、木棉之利重,则中国实。又凡钟表、玻璃、燕窝之属,悦上都之少年,而夺其所重者,皆至不急之物也,宜皆杜之。……使中国十八行省银价平,物力实,人心定,而后归报我皇上。
——龚自珍《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
材料二 (自珍)往往引《公羊》义讥切时政,诋排专制……综自珍所学,病在不深入,所有思想,仅引其绪而止,又为瑰丽之辞所掩,意不豁达;虽然,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稍进乃厌其浅薄;然今文学派之开拓,实自龚氏。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1)据材料一,指出龚自珍对待外来事物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龚自珍这种态度形成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龚自珍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5分)
参考答案
第Ⅰ卷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C 2 B 3 D 4 A 5 B 6 B
7 C 8 D 9 C 10 C 11 B 12 D
13 C 14 D 15 A 16 C 17 B 18 B
19 D 20 A 21 C 22 B 23 A 24 B
25 D 26 A 27 C 28 A 29 D 30 B
31 C 32 B 33 B 34 C 35 D
第II卷
36.(26分)
(1)尼加拉瓜湖水位随着湿季、干季的交替而变化,夏半年湿季水位高;冬半年干季水位低。(2分)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2分)该地区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多,湖泊水位高;(2分)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南移,(2分)该地区受信风带控制,降水少,湖泊水位低。(2分)
(2)在该国的北部和中部地区,(2分)大部分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区,温度、水分条件适宜;(2分)海拔高度适宜,排水便利;(2分)附近火山活动频繁,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2分)
(3)该湖原为太平洋的一个海湾,(2分)火山喷发的岩浆流入海湾冷凝与海洋隔离,形成湖泊。(2分)该地区降水丰富,四周不断有河流补给,湖水逐渐淡化,又有河流与海洋相连,成为外流湖。海湾中的鱼类逐渐适应水体的淡化,因而尼加拉瓜湖成为唯一有海洋鱼类的淡水湖。(4分)
37.(20分)
(1)以低山丘陵为主,(2分)地势北低南高。(2分)
(2)政府扶持;(2分)有嘉陵江流经,交通便利;(2分)四川盆地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2分)临近重庆市,市场广阔。(2分)(任答3点给6分)
(3)优势:地处亚热带,冬季气温较高,沼气池利用效率高;(2分)生物量大,有机废弃物多,原料丰富。(2分)
优点:①物质循环利用,低投入,高产出,经济效益好,有助于解决资源问题。②废物充分利用,环境效益好,有助于解决环境问题。③增加就业机会,社会效益好,有助于解决人口问题。④增加有机肥,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⑤利用沼气作能源,减少了大气污染。(任答3点给6分)
38.(26分)
(1)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经济总量;(3分)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3分)有利于土地集约化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3分)有利于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全面工业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分)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稳定。(2分)
(2)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关注民生,关注进城农民的生活;(4分)提高管理水平,通过科学民主决策实现制度创新,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制度环境;(4分)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教科文卫体等各项事业的均衡发展,全面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4分)
39.(26分)
(1)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3分)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3分)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3分)
(2)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矛盾的加剧,人们开始重新评价和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出现了“国学热”。(2分)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不同反作用。民族传统文化中积极合理的思想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糟粕部分如不加以剔除,则会阻碍社会发展。(3分)
(3)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材料对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同性质的内容区别对待;(3分)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材料看到了随着时代发展应摒弃传统文化中不合时宜的内容;(3分)同一事物中的同一矛盾双方各有其特殊性,材料看到了“国学热”中的“喜”与“忧”。(3分)
40.(25分)
(1)第一次:
背景:唐朝;社会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多元化;诗歌的繁荣和普及;科举考试的推动与文化传播。(4分)
第二次:
背景:宋元;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崛起;儒家融合佛道思想。(4分)
第三次:
背景:清初;资本主义萌芽;文化专制(文字狱);经世致用,以古非今。(4分)
(2)相似之处:文学的世俗化(白话文);反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束缚;用现代
观念处理文化遗产;提倡人文主义。(8分)
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利益需要。(4分)传统文化的束缚。(1分)
41.(12分)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
①观点明确,需有概括性表述。②史实准确,并能充分支持观点。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观点明确,表述较充分。②史实基本准确,尚能支持观点。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①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②史实不准确或未引史实。③表述不清。
42.(10分)
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浓郁;(2分)捕鱼方式独特;(2分)旅游资源丰富、地域组合好;(2分)政府支持;(2分)铁路、公路网稠密,交通便利;(2分)邻近地区经济较发达,市场广阔等。(2分)(任答5点给10分)
43.(10分)
原因: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利于夏季风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2分)上游地面坡度大,汇水速度快;(2分)下游为平原地形,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2分)
地质灾害: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面塌陷。(任答2点给4分)
44.(10分)
环境问题:局部地区气候变干,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4分)
措施:跨流域调水;流域内合理调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合理利用地下水;上游植树造林;废水净化,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任答3点给6分)
45.(15分)
(1)门阀士族势力日趋衰落;唐太宗打击了门阀士族的势力,但收效甚微;武则天等朝廷新贵随着政治地位上升,不满足于其门第较低的现状;科举制的实施,开辟了新的选官途径。(6分)
(2)进一步打击和抑制了门阀士族的势力;提高了庶族地主出身官员的地位,打破了门阀士族和庶族的界限,促进了士族与庶族的合流;扩大了武则天的统治基础,为其后来称帝培植了中坚力量;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促进了社会进步。(9分)
46.(15分)
(1)从社会发展的需要阐释民主;强调国家、整体利益,忽视个体的尊严和权利;从社会的多个层面审视民主,形成对民主的多元理解。(6分)
(2)近代以来的民族危机,把民主政治视为救亡手段;局势紧迫,没有时间从学理上研究;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使知识分子从传统和文化出发,寻求与民主契合的观念。(9分)
47.(15分)
(1)主张:加强同中共的联系来拒止苏联;(3分)
依据:对延安的实地考察;对中共发展前景的判断;中共在抗战时期的社会政策,接近了美国人的民主观念。(6分)
(2)扶蒋反共。(2分)
成因:美苏之间意识形态的分歧越来越明显;苏联对中共采取支持政策;国民党集团依附美国;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和中东地区,决定了美国介入中国内战的可能性是有限的。(4分)
48.(15分)
(1)态度:主张禁绝鸦片;禁止外来棉织品和奢侈品进入中国。(4分)
原因:对人民苦难的关注与同情;发展本国蚕桑、木棉经济,增加经济实力,减少白银外流;巩固清朝封建统治。(6分)
(2)龚自珍是经世学风的积极倡导者,开启了有清一代的经世学风;他的变革思想影响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人士,并最终将这种变革思想由理论推进到了实践之中。(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