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条是“要留有余地,不要冒险搏高”。冒险搏高和盲目攀高是不是也有一定的区别?
张艺执:我这里面讲的意思,就是关于你是首选学校还是首选专业的问题。要处理好这样一个问题。我的观点就是要在学校和专业的关系上首选专业,而不要首选学校,表达的是这样的一个意思。我们要界定一下,这一个命题历来都是有争议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什么定论。当然从前若干年首选学校的人数和观点占一些上风,最近几年来有一些变化,逐渐逐渐倾向到了专业方面。以后一个是经过实践,再一个现在就业形势这么紧张,专业和就业联系很大。
首选学校的观点就是分尽其用,在选择学校上面。我的观点就是首选专业分尽其用,要用在择业上面,就是选择专业上面。首选学校有这么几个观点:第一,好的学校,文化财富非常丰富;第二,师资设施是非常良好的;第三,人们都有名校情结;第四,如果首选专业,会有专业的风险;第五,还可以转专业。等等。我们对于学校的比较,实际上差别是很小的,不是说差距很大的。比如一本的那些顶级的学校和二本的学校去比。实际上我们说的首选专业是学校的差别不大的,但是专业上的差别还比较大。比如说我们举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考生大概可以报北大、清华,或者够了,或者差不多,或者差一点点,如果说你不报北大、清华,接下来你可以考虑的是上海的交大、复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等这样的学校,这样的学校之间和北大、清华,不论是文化财富,还是师资设施、名校情结等等这些方面都是相差无几的,不是很多的。但是,如果你冒险报了北大、清华,结果就是差一两分、几分,没有上,接下来的学校都上不了了,甚至如果报的不好,上的一批的学校基本上都是贴线的学校。
我这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2007年辽宁省就有一个考生,当时北大招生的时候,他自己估分是660分,实际他考分658分。我称他为半个神仙,这已经估的非常准了。结果那一年北大就是660分。他的准备也不足,最后他什么学校也没上。就是两分之差。如果他要是报考复旦、交大或者北京的其他学校,比如人大,他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不仅肯定能够进去,而且专业不能说选最好的,但是起码可以选自己报的那些专业当中的其中一个。这个命运就完全不同了。去年京有一个考生,他当时在南京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之间犹豫,最后结果选到了中科大,投档也是差几分,没被录,后来被一个学校录取了。如果当时他把这个学校的档次稍微降一点点,以首选专业为主,这样的话,效果会好得多。
通过我刚才介绍的,首选专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做到保险,降低风险。这一条非常重要。你入没入学校,和你出了学校以后就业,是两码事。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学校都没有进去,就不是大学生。你进了学校以后的就业是另外一回事了。何况我们现在是把专业考虑在前面,同时,和就业联系起来,对你今后的就业是很有好处的,非常有利的。即便进了一个顶级的学校,那又如何呢?就像北大,也有串糖葫芦、摆地摊的情况出现,这又如何呢?由于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所以就业的问题应该引起大家高度的重视。当然这里面至于说的可转专业,实际上能够转专业的学生是很少的,极少数的,一般最多不超过20%。有的学校就是百分之几。你想一想,一个考生本身就不想学那个专业,你又让他学的那么好,难度非常大。所以,首选专业还有一些优点,比如说,你所选的是这个学校的品牌专业,办学有特色的专业,你选择好的专业还有利于你将来就业。最基本的就是一个人要生存、要发展,首先面临的就是生存的问题,没有面包的时候,面包是最重要的,只有在解决了温饱之后,才面临着发展的问题。你连这个基本的生存问题都没有做到,何谈发展呢?
还有我刚才说的关于转专业也有风险,不是说肯定可以转,不是你想转就能转的。很多低分都去转了,那学生怎么办呢?不可能。所以关于首选学校和首选专业,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供大家参考。也不一定你认可。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够认可。
主持人:谢谢张老师。刚才张老师的分析里面有几段其实是可以让很多人有所触动的,包括您举的两个例子。不是说他成绩不好,也不是说他考不了高分,考了很高的分,但是因为在选择上可能有一点点没有顾虑到,结果他的命运可能就完全不一样。因为我们知道复读的风险其实是很高的。我们今年能够考一个很高的分,我们复读一年,并不见得你的能力就持增长的态势,就会考得很高。这里面有很多我们无法预测到的原因。往往就是两分、三分,你的人生命运就不一样了。
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简要介绍我们最后的两条:第九条是“要跟着招生章程走,不要跟着感觉走”;第十条是“要抓紧关键根本,但是也不要忽略细节”。这两条和广大网友介绍一下。
张艺执:原来有一个流行歌曲,叫《跟着感觉走》,但是在我们高考填报志愿上,我认为切不可跟着感觉走。应该跟着招生章程走。这个招生章程实际上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候的一个基本依据。教育部每年发文都是这么说的。同时,如果再更进一步说,我们这个高考志愿填报,实际上就是签署大学录取协议。学校的招生章程实际上就是学校向广大考生发出的一个协议。所以对于这个,广大考生一定要高度重视,一定要把招生章程中的内容都弄通、弄懂。不然的话,你说哪一个人,尤其是商人,他和别人签协议的时候,连人家的协议都不看,这个没有。但是现实当中我们的考生,往往填报了志愿,结果学校的招生章程都没有看,造成了很多非常遗憾的事情。
去年陕西有一位考生报考了西安交大,当然这只是媒体上披露的,没有披露的还有很多。他就没有看招生章程,里面有一条关于单科分数的要求,就是你必须都要及格,那个考生总分拿到了,还超了一分,结果语文那一门课没达到及格的要求,结果没有被录取。当然这都是比较容易看的。还有一些关于录取规则当中进档专业确定办法,有很多条款,这些都要认真读懂、读透的。因为专业录取方法中区别是很大的。这个一定要知晓,要弄懂、弄通。
当然高考志愿填报非常需要抓住关键、根本、重要的方面,但是也不要忽略这些细节。往往有时候有些考生忽略了一些细节。比如说,看招生计划很重视招几个人,他忘了看学费多少,有的学费一年四万,他看成了一年四千。有的学校合并以后,学校变得非常之大了,由原来的一两个校区,变成了七八个,有的学校都变成了十个校区了,主校区和非主校区都要放在当中进行综合衡量和考虑,因为你自己的自身实力,都要进行综合考虑。比如网上填报的时候设置的密码也忘了,再就是志愿填报的时候,把学校的代码和专业的代码混了,把这个学校的和那个学校混的,这样很细小的事情,对你高考志愿填报影响都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些细节我们也不能忽略。只有都把握住了,我们考生做到了“十要十不要”,我们的高考志愿才能够填得比较好一些。
在这个基础之上,除了把握“十要十不要”之外,我们还要掌握知己知彼以及预测校线等这些方法和技巧。这样一来,最终我们的高考志愿才能做到既填得好,又能报得巧。
主持人:谢谢张艺执老师今天做客教育频道,和广大网友分享了这么多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技巧。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最后,主持人想和各位高三考生交流的是,人生的命运其实非常关键的就在于那么几个点,很多人的一生可能就是那几个点来进行一个很大的改变,而这几个点更关键就在于你的选择,你选择往哪里走,走向哪里,这可能决定着你最后的整个人生状态。希望我们在面对高考专业和志愿填报的时候,每个考生都能够非常客观、冷静、综合地分析,综合我们自身和学校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合适的填报。正确的选择可能就是成功的开始。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张艺执: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