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综合

3773考试网2016高考全国综合正文

农村上万应届生放弃高考的警示

来源:四川日报 2009-4-1 8:54:55

重庆应届高三学生中,有上万考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招生负责人称,放弃高考的考生多是农村考生,有的迫于无奈拿个毕业证外出打工。此外,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农村蔓延,如果孩子成绩平平只能上专科,还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挣钱。(3月28日《重庆晚报》)

  与其说农村应届生放弃参加高考是一种读书“无用论”的抬头,还不如说这是大多数农村学生及其家长的一种“觉醒”。越来越严峻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早已使许多农村学生“白领”“金领”的梦幻破灭了,加之上大学所需的学费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也远远超越了其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因而一些成绩平平的农村学生放弃高考,早日加入外出打工挣钱的行列,应该说是一种理智的、现实的选择。我们没有理由责怪那些学生及其家长“短视”,也不必为这种读书“无用论”的蔓延惊慌失措、惶恐不安。

  关键在于:农村学生及其家长的这种“觉醒”,应该带来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其高校的“觉醒”。常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官员在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津津乐道:我国现在的高校学生人数是1998年的5倍多,是世界第一位的;我们现在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23%,进入了世界上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殊不知,高校招生人数的数倍增长、毛入学率的大幅度提高,是以千千万万个农村家庭债台高筑为支撑,以全国高校高达5000亿元的负债为代价的。面对高等教育这样的“跨越式”发展,我们的教育官员又于心何安呢?

  当前一方面是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带来的高校毕业生剧增,另一方面却是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早知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是如此不能形成对接,又何必当初呢?难道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其高校就不能少一些乐观,多一点反省和自责吗?既然现在农村学生及其家长们都已经开始“觉醒”了,不再那么看好“跨越式”发展起来的“人才培养市场”了,那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其高校是否也应该“觉醒”,由此停止在高校校舍建设等方面的盲目扩张,在教程设计、专业设置上与人才就业市场接轨,以避免将可能要面对的招生“市场萎缩”、新扩校舍“空城”呢?

  鉴于大批农村学生不再像当年那样跻身于“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行列,自愿放弃参加高考而外出打工挣钱的现实情况,政府及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在人才培养上调整方略,进一步重视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优质、快速发展,让那些成绩平平的学生在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学业之后,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职业技术教育,造就其就业谋生的本领。也许,这比助推求大求全上“档次”的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更符合国情、更能减轻贫困学生上学的经济负担、更能产出适销对路的人才,更能缓解当前和在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都将存在的就业压力。

  (作者系网友)

  链 接

  “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今年1月初,温总理的这番话,使得城乡教育不均衡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早在2005年,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生郭书君就在其撰写的《我国农村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实证分析》中指出,1999年到2003年农村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从1.4%增长到2.7%,城市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从7.7%增长到26.5%。虽然都在增长,但城乡比值由1999年的5.5倍上升到2003年的9.8倍,差距在逐步拉大。此外,南开大学近3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农村新生比例为30%,2007年这一数据为25%,2008年为24%,下降趋势明显。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近几年的统计则显示,农村新生比例最高时也不超过1/3。时评家殷建光认为,“农村大学生比例逐年降低”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这个信号预示着“四大危机”:我国高等教育的铜臭危机、我国高中教育政策中的应试教育危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知识贫乏危机以及知识形象衰弱危机。

  (据3月27日《中国青年报》)


(本文来源:四川日报 )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