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国家其他方面应怎么做: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还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政协民主协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其他社会团体的作用;每个公民都应发扬主人翁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高度重视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尽快使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覆盖到各种所有制企业。此外,还将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加强社保资金的监督管理;更加关注教育公平,将进一步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中所采取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并说出实现这一目的的经济意义。
(2)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常识的道理?
参考答案:
(1)共同目的: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经济意义: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政府必须履行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坚持依法治国、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党重视解决民生问题,体现了党的性质、地位和宗旨。
4、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问题,提出“要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谐社会是指整个社会处于顺和、协调、稳定的状态。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基于对自己执政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和对国际经验进行深刻反思,在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试结合所学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应从哪些方面构建和谐社会?
(2)试结合所学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应从哪些方面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
(1)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②履行政治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而确保社会稳定。履行文化职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④我国国家机构要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各级国家机关应以人民利益为本,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⑤我国的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国家要依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同时,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⑥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高度重视和关心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团结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加巩固和发展。
(2)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五个统筹”。
③、在分配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逐步理顺收入分配秩序,缩小贫富差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提高劳动者素质,积极扩大就业,改善就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⑤、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减少贫困
⑥、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大国
⑦、建立全民节约型社会
5、广东地处我国的东南沿海,毗邻港澳,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广东率先实行对外开放,形成了以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为“窗口”,以广州、湛江两个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前沿,以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对外开放的格局。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广东已由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缓慢的边题省份,逐步发展成为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生产力水平较高、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在新的历史时期,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广东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发挥本省的比较优势,确立了分类指导方针和不同政策措施,力争2005年广州、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东西两翼地区达到宽裕小康水平,山区全面实现小康;2010年,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2021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在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过程中,广东省委和省政府是怎样运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统筹本省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广东的。
参考:
(1)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件和客观件。广东在实现“两个率先”目标过程中,既注重省情,对事物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并注重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发挥区域经济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这正是坚持了普遍联系的观点。
(2)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同时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广东省委省政府着眼于全省“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确立了省内区域协调发展的分类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而进步。这是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结果。
(3)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广东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针对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确立了本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分类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制定切实对行的不同发展目标,提高了实际工作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4)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广东省委、省政府既注重统筹全省经济的全而协调发展,又突出重点地区率先发展,以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这正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的体现。(注:如果仅从某一要点论述,且阐述深刻、条理清楚、言之有理,可在本要点分值的基础上,酌情加分。
6.材料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的核心是“和为贵”。与传统社会相比,当下社会的“不同”多起来了,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行为模式、不同的利益诉求等。然而,和谐于共生共长,不同于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正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
材料二:利益分配不公是危害社会和谐的最突出问题。在国际上,拉美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之所以受到质疑,就是因为GDP增长过程中伴随着巨大的贫富落差,由此导致人际对立对抗、社会动荡动乱。“拉美陷阱”是一面镜子,我们应以此为鉴。
材料三: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⑴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矛盾分析的方法?
⑵选用问题⑴中的某一方法,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⑶结合材料二、三,运用经济常识说明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意义。
参考答案
⑴体现了两分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矛盾分析的方法。
⑵①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既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要在全社会树立共同理想,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又应该允许个人有不同的具体价值选择。和而不同,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②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反对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必须注意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
③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兼顾效率与公平。当前,应重点解决好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大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考生可运用任何一种矛盾分析的方法回答问题。表述与答案不完全一致,只要观点正确,结合材料紧密,条理清楚,均可)
⑶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有利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利于很好地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