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读

3773考试网2016高考高考复读正文

支招:复读再来一次你有几成胜算?

来源:每日新报 2007-6-29 9:17:36

  据业内人士估计,近几年本市每年至少有1万考生选择复读,而今年的形势更为“乐观”。一方面,明年高考是课改后最后一次使用老教材,很多学生和家长把复读看做最后机会;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也让不少没有考上理想大学的考生义无反顾选择复读。然而,对于复读机构的“利好”到了考生那边往往意味着“利空”,竞争更激烈,压力更大,不少准复读生已经开始含糊——“这一年如果我顶不下来该怎么办?”尤其是那些刚刚拿到成绩考得还可以的考生,学校差一点真那么重要吗?

  复读“前辈”故事

  那段日子

  真是不堪回首

  为了得到复读生真实的生活资料,我们在

南开大学找到3位同学,他们均成功通过了复读考验,但却无一例外对复读往事不想再提,认为那段日子“太灰暗了,不堪回首”。后来通过侧面了解才知道,其中两个是因为高中阶段打游戏谈恋爱,结果高考没考好,只好去复读,虽然复读一年调整得不错,但他们认为这段经历“很丢脸”,因此讳莫如深。

  至于另外一位同学,经历则有些特别。他读高中的时候始终是班里的尖子生,因此颇为自负,没想到高考考砸了,看着以前不如自己的同学都比自己上的学校好,他心有不甘,选择复读。但复读的日子里,他很孤独,也很苦。因为他一直很傲,复读班的老师都不喜欢他,有的老师甚至幸灾乐祸,会含沙射影地拿他的经历当反面教材。这种环境让他对自己特别狠,每天读到很晚,但不是全部用来看书,不少精力消耗在了与老师的对抗上。这种状态持续了一年,直到他考上南开,才逐渐意识到自己性格的问题,新环境让他摆脱了过去的阴影,也让他不愿再提过去。

  当然,也有复读生愿意公开自己的经历,但谈到复读的一年,无一例外会把“苦”放在第一位。小雨通过复读,今年高考的成绩不错,但她描述的复读生活,依然是“苦”字当头。“这一年不是一般的苦啊!幸好结果是好的,没有白费力气,自己在高考前一个月的时候,都挺不住了,很想放弃,因为从复读班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就是大密度的考试、练习卷子,后来班里的好几个同学都放弃了,没上完,而我也反反复复好几次才坚持住。”

  如果苦一点儿,能收获一个不错的结果,也是值得的,但事与愿违的情况不在少数,有些人甚至复读好几年,他们的经历更为辛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复读生说:“自己也不想这样,也努力去学,每年的成绩都有所提升,但就是不能在当年的

分数线上进好一点的大学。不光自己心里不痛快,家长也不痛快,然后,接着选择复读。几年下来,当初的同学有的毕业了,有的有工作了,还有的已经准备考研,只有自己原地不动,心情非常糟糕。”锐气没有了,学习更感疲惫,面对最后一次机会这些“老”复读生也只能说再努努力,坚持坚持,毕竟年龄已经是问题了。

  本版撰文/新报记者 缪鹏翀 校园记者 张一卓 贾楠

  6月10日上午,某复读机构大型说明会现场,焦急的考生和家长围住王连笑老师问这问那。 摄/新报记者 许凯

  复读的理由其实都很简单,要么是自己的分数与理想中的学校有点差距,要么是不复读只能上专科或是没学上。对准复读生来说,复读是希望,是实现理想的末班车。

  风险 不是每个人重读一遍都能涨分

  学生:“我就是想上自己想去的学校,学自己想学的专业,每个人都只有这一次的选择,而放弃这次不错的成绩,准备来年的第二次拼搏,虽然可惜,但对我来说不一定是坏事。今年是‘老教材’学生的最后一次复读的机会,我相信付出十倍的努力一定会成功!”

  老师:“作为老师我不太赞成学生进行复读,复读是一项风险性很强却不知收益如何的投资!”

  媛媛属于准复读生中信心十足的一族,今年高考她的成绩并不差,但她认为自己还有能力考得更好些,只不过第一次参加高考,准备仓促,既然明年还有机会,为什么不搏一下。她也知道复读生活很苦,但她相信凭自己的实力可以挺过来。

  媛媛的老师显然不像她这般乐观,因为在老师看来,复读的风险太高。“复读对好学生是一种心理承受力的挑战,以往很多的学生开始都能坚持,但是越快要考试了,班里的学生就会变得越来越少,到最后只有一部分坚持到参加考试。”一位复读生博客上的描述显然印证了老师的观点:刚开始上复读班的时候,“每个人都拼命地学习,下课都很少有同学离开座位。我也是。我深深地明白自己失败了一次了,一定要改变自己,破釜沉舟,勇往直前。我不停地改变自己,想要自己做得更好,自习上我经常问老师问题,每个问题都要搞明白。那段时间正处在暑假,天特别的热,我们班一个小小的教室却挤了101个人,但我们都顾不上热,一心只想学习,虽然劳累,但觉得很充实。自己越认真,也就越有信心。说实话,那段时间是我上学以来最认真的时期了,持续了一个多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不像刚开始那样用功了,的确,没有谁会保持那种状态一年的。”

  按往年情况粗略估算,一年的时间,分数增长在30-50分属于正常现象,若非毅力坚强、决心很大或者这次高考出现严重失误的学生,很少有人能提高超过100分。更为关键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通过复读都涨分,也有不少是降分的,这对家长和学生的心理显然是一种考验。普遍观点认为,高分复读更要慎之又慎,不要光想着金榜题名,也要考虑万一名落孙山后怎么办。而分数线下的学生复读,往往是为了争取更好的结果,如果决意复读,就要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做好准备,不要简单的把复读想象成知识水平的提高。

  机会 有提升空间再苦一年才会有收获

  家长:“我虽然也不太赞成孩子复读,但是孩子太倔,死活不上,非上名牌大学,也没有办法,只能帮他找好学校、好的班级、好的老师,再赌一把!也跟孩子再苦一年!”

  专家:“通过与一些家长和考生讨论复读问题,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表示愿意复读的同学似乎都不该复读,而明确表示不愿意复读的同学恰恰是那些该选择复读的人。”

  和学生一样,复读也就意味着家长要再经历一次艰辛的磨难。在采访中我们发现,是否复读的决定权通常掌握在学生手里,而家长决定的是送孩子去哪里复读,很多家长只是一味地听从学生的想法——“我一定要上名牌大学,考不上我就不上,我要复读!明年接着考!”并不去想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复读。

  在望子成龙思想影响下,家长大多认为孩子知道上进是好事,应该支持,但忽略了冷静分析,往往不能对孩子的决定把关。北大方正教育心理研究院龚文博士认为,适合复读的学生应该具备3个条件:家庭经济条件宽裕、高中“混”了两年以上、成绩勉强够“三本”。虽然这属一家之言,但家长不妨作为参考,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仅仅为了赌口气才复读。

  至于去哪里复读,家长并非业内人士,往往更关心复读机构历年的成绩如何,师资怎样,大多失于偏颇。精通学院院长张代祥认为,选择复读班应该做到以下三点:首先看学生管理是否严格,一些挂靠名校的辅导班,虽使用该校教学和管理师资,但都是兼职,并不负责,甚至下午3时就放学,学生来不来上课都不管,结果只能是耽误孩子一年时间;其次要看有无专职任课教师,有些学校大量使用兼职教师或退休教师,集中排课,半天上一门课的情况可能会经常出现,作业和答疑都无法保证;最后,还要看有无名师做顾问,名师研究高考多年,掌握高考命题脉络,能较好地把握高考最新的命题走势,如果一所复读机构能定期请来这些专家开讲,那无疑能对复读生再战一年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