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

3773考试网教师资格考试试题答案正文

2013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答案及解析

来源:2exam.com 2012-10-17 16:12:03

2013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个爸爸很关注儿子的学习情况和班级里学习环境情况。于是一次他问儿子:“你们班上自习课的时候有多少人?”儿子说:“老师在的时候有45人。” 于是爸爸又问:“老师不在的时候有多少人。”儿子回答:“一个人也没有。”

问题:

(1)评价一下这个班级的学习环境(学风)怎么样?

(2)请你针对上面的情况提出一些对班级的老师或学生合理的建议。

【答案要点】

(1)从“儿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该班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主动性,班级学习风气不浓厚。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势必不能安心学习,从而影响学生知识的获得。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获得,也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不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2)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规范班级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此外,注重班干部的培养及其模范作用的发挥。

1.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    )。

A.是同一种活动

B.方向一致,但课外活动不是一种正规教育活动

C.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但方向不一致

D.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且方向一致

2.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3.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4.高中学生为了考上大学,成为国家有用人才而刻苦学习,这是人的(    )的具体表现。

A.能力 B.品质 C.意志 D.气质

5.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出现于欧洲的(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

 

参考答案:

1.【答案】D。解析: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对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2.【答案】C。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3.【答案】B。解析:升华:即把被压抑的无意识冲动,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转变为人们可接受的或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补偿:指个人因身心某个方面有缺陷不能达到某种目标时,有意识地采取其他能够获取成功的活动来代偿某种能力缺陷而弥补因失败造成的自卑感。补偿作用是以一种活动代替另一种活动,类似“替代作用”。退行:是在遭受外部压力和内心冲突不能处理时,借此退回到幼稚行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的一种心理防卫法。转移:指在一种情境下使危险的情感或行动转移到另一个较为安全的情境下释放出来。

4.【答案】C。解析: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5.【答案】B。解析:斯巴达和雅典是古代希腊的两大城邦,处于奴隶社会时期。

 

1.“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    )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 B.巴班斯基

C.布鲁纳 D.赞科夫

2.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启发式教学

3.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不利于学生学习,这种做法的依据是学习的(    )。

A.准备率 B.练习率 C.效果率 D.刺激

4.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5.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参考答案:

1.【答案】D。解析:赞科夫主张教学过程应当是让学生得到一般发展的过程。他的所谓一般发展过程,就是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

2.【答案】B。解析: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3.【答案】C。解析:学习的效果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突袭会导致学生头脑中形成负的反馈意见,不利于学习的进行。

4.【答案】C。解析:智力技能的形成分三个阶段,题干考查的是原型操作的概念。

5.【答案】C。

1.教师角色态度动态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

A.学生的表现、要求和反馈 B.领导批评

C.家长意见 D.社会舆论

2.在人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心理成分是(    )。

A.认识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成熟成分

3.“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4.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5.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

A.自我学习 B.自我调节

C.自我控制 D.自我反省

参考答案:

1.【答案】A。解析: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角色转变也要以学生为中心。

2.【答案】B。解析:根据心理学研究,在人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心理成分是情感。

3.【答案】D。解析:“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反映了家庭教育的针对性。

4.【答案】A。解析: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易感情用事;多血质的人反应迅速,有朝气,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粘液质的人稳重、踏实,但比较死板;抑郁质的人则比较敏感,故选A。

5.【答案】B。解析:元认知就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

请你帮助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答案要点】

原因如下:

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既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第三是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给学生的理由。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由此可见,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