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联系实例
心理健康的表现(衡量标准),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出示图片,学生了解案例人物(马加爵、赵承熙)的个人资料与事例,分析人的“健康”所应包涵的内容,如躯体、心理、道德、社会关系健康等。
参照以上实例,并联系课本理论,第二组同学总结归纳其中当代人尤应注意的心理健康都有哪些表现特征。
1) 智力正常
2) 情绪稳定而愉悦
3) 意志力持续稳定
4) 行为协调、反映适度
5) 人际关系适应良好
6) 心理特征符合年龄特征
理论联系实际,以此六条标准由学生自我检测,打分评估。
4、 拓展迁移
掌握了健康心理的的六条基本标准,并以此衡量自我后,每个学生心理如有一面明镜,知晓自身心理状态了。发现了问题,终是要寻找解决的方法。课文案例中的“小明”在我们身边何其之多,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心理的不自控为学习生活带来太多烦恼。
第三组同学来建言献策,归纳调适方法。
当代社会劳动者的流动性非常大,所以首先我们应该认清周围环境的变化。
1) 认清环境的变化
生活环境变化
学习方式变化
人际关系变化
只有变通自我,才能适应挑战
2) 增强自我适应能力
独立生活能力
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 师生小结
鼓励学生勇敢正视现实,人生的不如意不会因我们的惧怕而不存在,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是我们学习、就业所必备的要素,调节好自己心态,做一个心理坚强、意志坚定、行动坚决的学生。
6、 作业设置
把一些常见人们的行为理念写在卡片上,以组为单位发给学生,讨论并进行是非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