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会考

3773考试网2016中考福建会考正文

2006年福建省高中会考考试大纲-生物

来源:省会考办 2006-1-15 10:16:38

2006年福建省高中会考考试大纲                     

生物学科

    一、命题依据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2002年4月第1版)。

    二、命题原则

1.体现素质教育的性质,适当渗透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和谐地发展。

2.反映高中会考的水平性考试性质,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与社会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3.遵循《2006年福建省高中会考考试大纲(生物学科)》的精神与要求,不超纲。

4.难度适中,适当增加试题的开放性,杜绝设置偏题、怪题。

    三、适用范围

    全日制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含同等学力的学生和社会考生)生物学科会考。

    四、考试范围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第一册、第二册)。

根据我省教学的实际情况,本学年所用教材中的下列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

1.“小资料”栏目;

2.“研究性课题”栏目;

3.“课外读”栏目;

4.选做实验:实验十“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以及其他实验的操作部分;

5.选学的内容;

6.所有的“实习”、“参观”、“调查”的内容;

7.“课外生物科技活动”栏目;

8.正文中用小号字排版的课文段落。如“无土栽培”、“血脂”等。

    五、内容和目标要求

   (一)目标要求的层次:

    1.知道(以A代表):对所学知识有大致的印象,即懂得“是什么”。

    2.识记(以B代表):能记住所学知识的要点,说出它们的大意,并能在有关情景中识别它们,即懂得“是与否”。

    3.理解(以C代表):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够解释和说明所学知识的含义,能对不同知识采用适当的形式(文字、图、表)予以表达,即懂得“为什么”和“怎么表示”。

    4.应用(以D代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够在新的情景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有关的见解、实验方案和结果进行评价,即懂得“怎么用”和“怎么评价”。

    5.Ⅰ类:能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步骤;初步学会有关的操作技能;进一步理解有关的生物学知识。

6.Ⅱ类:能独立完成实验或实习,理解探索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初步学会探索性实验的一般方法。

(二)具体内容及其要求

1.绪论

1)生物的基本特征,及有关的常见现象和事例的解释(B)。

2)生物科学的发展阶段及新进展(A)。

2.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B)。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B)。

第二节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1)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A);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概念(A);水的作用(C)。

2)无机盐的作用(C)。

3)糖类的组成元素和类别(A);糖类的作用(C)。

4)脂质的组成元素和主要类别(A);脂质的作用(C)。

5)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和基本组成单位(A);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脱水缩合过程(B);二肽、多肽、肽键和肽链的概念(B);蛋白质的结构特点,多样性的原因,蛋白质的主要功能(C)。

6)核酸的组成元素、类别、分布和基本单位及作用(A)。

7)表现生命现象的基本结构形式(C)。

8)实验一的实验原理(A)。

3.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与真核细胞的区别(B);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及其常见实例(A)。

2)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及其功能:

①细胞膜的化学成分、结构、特性和主要功能(C);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及其异同点(C)。

②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功能(A)。

③细胞质的概念(A);细胞质基质的成分和作用(B);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与成分(A)、结构和功能(C);其他细胞器的形态和功能(B)。

④细胞核的结构和主要功能(C)。

3)细胞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A);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C)。

第二节  细胞增殖

1)细胞增殖的意义(A)。

2)细胞周期的概念(B);有丝分裂(C)。

3)无丝分裂及其实例(A)。

4)实验二的实验原理(A);低倍镜下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A)。

第三节  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

1)细胞分化(A)。

2)细胞癌变的原因(A)。

4.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一节  新陈代谢与酶

1)酶的概念和特性(C)。

2)实验四和实验五的实验原理(A)。

第二节  新陈代谢与ATP

ATP的结构简式(A);ATP与ADP的相互转化(C);ATP形成途径(A);ATP的功能(C)。

第三节  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概念(C)、过程(D)和意义(C)。

2)实验六的原理(A)。

第四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1)渗透作用的概念、原理和条件(A);原生质层的概念(A)。

2)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B)。

3)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A)。

第五节  植物的矿质营养

矿质元素的概念(A);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A)。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1)糖类代谢(C);脂质代谢(B);蛋白质代谢(B)。

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B);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B)。

第七节  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A);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反应式(C);细胞呼吸的意义(A)。

第八节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1)新陈代谢的概念(B)。

2)自养型、异养型、需氧型和厌氧型的概念和常见实例(B)。

5.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

1)植物的向性运动(A)。

2)生长素的发现(A);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C)。

3)其他植物激素(A)。

4)实验八的实验原理(A);设计简单的植物向性运动实验(Ⅱ)。

第二节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体液调节的概念(B)。

2)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B);激素分泌的调节(C);相关激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C)。

3)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A)。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C);兴奋的传导(B);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A)。

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B)。

6.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生物的生殖

1)无性生殖的概念、特点、主要方式及其常见实例(B);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A)。

2)有性生殖的概念、特点和意义(B)。

3)减数分裂的概念(B);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D);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点(C)

4)受精作用(C)。

第二节  生物的个体发育

1)植物的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A)。

2)高等动物的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A)。

7.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

2)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C);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A);基因对性状的控制(B)。

3)实验九的实验原理(A)。

第二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D);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Ⅰ)。

2)实验十一的实验原理(A)。

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A);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A);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A);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A);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C)。

第三节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性别决定(B);伴性遗传(C)。

第四节  生物的变异

可遗传变异的来源(A);基因突变(B);染色体变异(A)。

第五节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种类(A);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A);优生的概念和措施(A)。

8.生物的进化

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B)。

2)种群是进化的单位(B)。

3)突变产生进化原材料(A)。

4)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

5)隔离导致物种形成(A)。

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B)。

9.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  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的概念和类别(B);光、温度、水对生物的影响及其常见实例(B);生物因素(C);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C)。

第二节  种群和生物群落

1)种群的特征(C);种群数量的变化(C);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A)。

2)生物群落的概念(B);生物群落的结构(A)。

第三节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B)和结构(D)。

2)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分析及有关图解(C)。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B);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A)。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

10.人与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圈的稳态

1)生物圈的概念(B)。

2)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C)。

3)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B)。

4)生物圈的稳态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C)。

5)实验十二的实验原理(A)。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和价值(B)。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A)。

    六、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七、试卷难度

容易题,即难度值在0.8以上,约占80%;中等题,即难度值在0.5-0.8,约占10%;稍难题,即难度值在0.4-0.5,约占10%;试卷的整卷难度为0.85左右。(注:难度值以通过率计算)

    八、试卷结构

1.试卷的题型及占分比例:题型分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其中,单项选择题占40分,非选择题占60分。

2.试卷总题量:50题至55题。

3.考试内容分布及占分比例:高中生物的基本知识约占85%-95%,高中生物实验约占5%-15%。

 

    九、试题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1.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生物的这种基本特征称为(    )。

      A.应激性  B.遗传性  C.变异性  D.稳定性

说明:本题的要求为A。

2.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而茎则向光生长。这个例子说明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应激性  B.遗传性  C.变异性  D.稳定性

    说明:本题的要求为B。

3.植物的根只能向地生长,而茎则向光生长。这说明植物的茎和根能够(    )。

A.分别对重力和光发生反应  B.分别对光和重力发生反应

C.对重力发生反应          D.对光发生反应

说明:本题的要求为C。

4.放在窗台上的花,时间长了会伸向窗外。对此,最适宜的解释是(    )。

  A.植物体具有应激性      B.植物体具有变异性

C.植物体具有遗传性          D.植物体具有生长发育的特性

说明:本题的要求为D。

二、非选择题

5.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这是生物        性的表现。

说明:本题的要求为A。

6.动物都有趋向有利刺激、躲避有害刺激的行为,这反映了生物的   

   性。

说明:本题的要求为B。

7.植物的根只能向地生长而不能向空中生长,这说明植物的根       

说明:本题的要求为C。

8.放在窗台上的各种花,时间长了会伸向窗外。由此,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结论(1):                                                   

结论(2):                                                   

说明:本题的要求为D。

9.一对没有白化病的夫妇却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孩子白化病(致病基因为a)的遗传过程。

说明:本题的要求为Ⅰ类。

10.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植物向性运动实验。

说明:本题的要求为Ⅱ类。

 

 

 

 

 

 

 

 

 

 

 

 

 

 

 

 

 

 

 

 

 

 

 

 

 

 

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A  4.A

    二、非选择题

    5.应激    6. 应激    7.能够对重力的作用发生反应

    8.(1)植物具有应激性  (2)植物能够对单侧光的作用发生反应

    9.      父亲           母亲

       P      Aa      ×     Aa

             ↙↘           ↙↘

      配子   A    a            A   a

 

 

      F1   AA   Aa        Aa   aa

         正常  正常     正常  白化病

10.把一盆直立生长的植物幼苗放在窗台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其生长的状态。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