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践特色 花繁果硕再增华
创办于1999年的泉州第十一中学,是一所年轻的、充满朝气的完全中学,仅历经十六载的发轫发展,便从一所粗坯雏形的学校,锤炼成“福建省二级达标高中”,从最初的“追赶者”,到如今的“领跑者”,一次次华丽炫目的转身,既是该校办学路上不断探索创新的突破,也是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即服务,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办学理念的实践成果。
今天,走进洛阳江畔这座由洛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的公办学校,眼观着清新的校园环境,耳闻着清脆的琅琅书声,不由心生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推动这所年轻的学校一步步成为一所兼具实力、魅力又富有发展潜力的优质学校。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该所学校,以寻答案。
先进的办学理念
学校地处区政府所在地,占地面积56058平方米,建筑面积27242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8个,在校生2288人,教职工212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0多人,中、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61%,本科学历100%,硕士研究生学历占15%。
梅香自苦寒,剑锋从磨砺。创立以来,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教育即服务,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泉州市高水平、有特色和现代化的品牌学校的顶层设计和群体实践。通过全体师生的努力拼搏,逐渐形成了“团结、勤奋、创新、进取”的校风,“敬业、博爱、奉献、奋进”的教风和“立志、文明、善学、向上”的学风。几年来,学校在教育教学上收获了喜人的成果,尤其是中高考成绩年年创新高,2014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217人,上线率为44.9%,其中本一上线39人,本科上线人数、上线率继续保持全区第一,继2013年黄一帆同学以613分的高分摘得洛江区高考理科状元;2014年范静怡同学以616分荣获洛江区理科状元;中考综合评估连续六年蝉联全区第一,2014年中考十科目九个单科评估第一,上400分人数居全区第一,其中王翔宇同学以421.3分荣获区中考状元。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先进集体”、“福建省第十一届文明学校”、“省学习型组织创建单位”、“福建省先进教工之家”、泉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泉州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和泉州市“首批心理辅导站”等40来项省市级以上光荣称号。
学校秉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帮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在体验成功过程中逐渐成才”的育人目标,通过以德育、教学“两条线”管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合力,形成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四面”育人网络。学校坚持不懈地开展“自我服务日”活动,它突出责任教育,凸显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律自治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这一活动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优质教风是一所学校扬帆前行的动力,学校在高标准进行招贤纳士的基础上,加强教师队伍的精细化管理,增强学校的亲和力、凝聚力,使教师感到“离乡不离家”,调动了教师主动性、积极性,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上升。
一是学用结合提高实效。制定《泉州十一中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规定》,深入开展“做主人,讲奉献,创佳绩,争一流”的师德教育系列活动,学用结合,提高工作实效。
二是多彩活动丰富内容。举办德育经验交流会、组织“师德演讲比赛”、听取师德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事迹报告会、组织观看先进事迹录像等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使全校教职工的师德水平在积极向上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是完善考核树立榜样。学校制定考核制度与完善考核机制,每年根据考核情况,评选“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和“师德标兵”,通过隆重会议进行奖励,为教师树立学习的榜样。
四是建功立业专业成长。组织教师参与创先争优建功立业竞赛等“先锋号”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三年来,教师在省级、市级、区级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交流、发表的论文有302篇,20多篇论文在全国基础教育核心期刊发表,教师中共有138人次获得区级以上表彰。其中有2位老师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科研先进个人,2位老师参加全国实验区教学交流研讨会说课和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荣获一等奖;5位老师在福建省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设计大赛上荣获省一等奖。
除了经常性的开展学生“自我服务日”活动,学校创新“十八岁成人仪式”活动,开发和使用《毒品预防教育》、《魅力泉州》、《初中生心理健康活动课》等德育校本课程,这些课程已成为省优秀德育案例。广泛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得到了市“青春健康教育进校园”相关部门肯定与社会认可。“十八岁成人仪式”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校特色办学活动。
立足个性发展,展示青春活力。先后成立了文学社、摄影社、科技兴趣小组等20多个文体、科技社团,创办了《洛源》、《心苑》等4种校刊。校报《洛源》两度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优秀校报(刊)一等奖。并以每年一届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为平台,开展朗诵、书画、器乐、小制作、文艺汇演等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特长创造条件,有力地促进了特色教育成果的转化。
同时,学校通过开展“同心圆”扶贫捐资助学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展示了学生的风采。在尤校长看来,正是将道德、责任、情感等理念融入了学生的心灵,用内化的力量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这项活动对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优越的办学条件
近年来,学校以创建省一级达标学校为契机,先后投入资金25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不但购买了各种教学仪器设备,如:装备多媒体教室48间;更换学生计算机120台、办公用电脑100多台;安装了高考监控系统、校园监控系统、校园网控中心、电子显示屏及校园报警器;充实了理、化、生、音、体、美、劳所需的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完善了图书馆管理设备,藏书近10万册。综合办公大楼竣工验收,现代办公设备日臻完善。教育教学的条件变得更加优越,求知健体的校园变得更加漂亮,奋发向上的气氛变得更加浓厚。
成长的音符,跳动着党和政府的殷殷关切;坚实的步伐,镶刻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丰硕的果实,凝聚着全体师生的孜孜以求。泉州第十一中完成了由内而外的内涵积淀和形象提升,它先进鲜明的办学理念,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爱岗敬业的师德师风,拼搏进取的纯正学风,让每一位走进十一中的学子,都能学到知识,学会做人,砥砺品行,展现无悔的青春与精彩的人生。
(刘新华林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