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基础题唱“主角”
本报讯 (记者陈玉珍 蒋力耘 实习生陈一妮)中考各学科在达到合格的基础上,如何争取高分?针对考生及家长关注的这一问题,接听中考热线的名师们指出,中考以基础题为主,要认真审题、做题,把会做的题目答准,避免无谓的丢分,特别是优秀生,不要过分在意难题,而要确保基础分,基本题一定不能丢分。
昨日,来自培元中学、城东中学、泉州六中、泉州实验中学、泉州现代中学、泉州外国语中学的老师及铭大教育心理咨询师接听了热线电话,老师们除了解答考生遇到的具体问题外,还就英语、化学、历史最后复习策略和应试技巧、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调整心态、轻松迎考等提出建议。至此,为期两天的中考名师咨询热线圆满结束。
数学:提高运算速度与能力
中考数学基本题分值约120分,中档题分值约15分,稍难题分值约15分,今年基本题仍会保持足够分量,但题目数量由原来的28题变为26题。培元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苏雯认为,中考数学呈“知识基础化、题材生活化、能力层次化、思维开放化”等特点,最后的复习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成绩较差考生要再次强化基础训练,强化概念性的知识,掌握基本的做题方法,确保能拿到基本题的分数。成绩中等的考生,要熟练掌握“双基”,一看到题目,就能迅速反应出解决问题所涉及的知识、方法等,有意识提高运算速度和能力,力争拿下中档以上的题目,可适当做些近年各地的中考卷。成绩较好的考生,要侧重对压轴题的研究,适当进行专题复习,从解题中找出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整理出解题规律,特别注意数形结合与分类思想,适当结合草图寻找解题思路。所有考生都要设立错题集,把平时做错的题目剪贴上去,并附上自己思考后的正确解答及其产生错误的原因,避免再发生类似错误。
泉州三中数学组一级教师杨秋环建议,目前考生们要多做一些专题训练,可一周做一份模拟试卷,强化速度和正确率、限时训练,善于从中发现自己存在的漏点、疑点和思维的盲点、能力的空白点。考试时要统揽全卷,弄清题量、题型以及难易题目,合理安排答题时间。要认真审题、缜密析题,按照“先易后难、先小后大”的顺序解答,对基本题千万不能放松,要保证“一见就会”的题“一做就对”。要讲究技巧、灵活应对,解答较难的问题时可采取由已知入手知因索果,还可以从结论入手,由果探因,逐步趋向已知的策略。对于久攻不下的难题,努力写好相关的基本公式、起始步骤,尽量多拿分,然后暂时放弃,防止“前面难题久攻不下,后面易题无暇顾及”的局面。要认真复查,做到不漏题、漏答、错看,确保应该得分的题全部得分。
物理:关注热点强化实验
物理考试哪些知识点容易丢分?针对近期考生在练习和考试中出现失误较多的知识点,城东中学物理教研组组长林建声提醒考生,力学部分,应注意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速度的简单计算、惯性、密度、压强、机械功、功率、机械效率。小心单位换算,一个小小的换算不过关就会导致整题的失误,如面积、体积的单位换算将直接影响到压强、密度、浮力等方面的计算。电学部分,电学内容在物理科考试中占的分数较多,注意电路分析、欧姆定律、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等。热学部分,注意将生活和自然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其他部分,光学、信息、材料和能量部分说起来简单,但实际内容很多,考试时一般会结合热点问题、最新的科技成果来出题,题目一般不会难,着陆点比较低,但要求考生要了解当前的热点。实验部分,物理实验是学物理的基础,应多注意课本中的演示及分组实验,特别是科学探究中的设计与评估。
泉州三中教务处副主任林德民认为,今年物理学科出题方向基本是设置变化的物理情境,让考生进行正确的分析。物理考试最后一道压轴题,考生在答题时应充满信心。通常前两问都不算难,只有最后一问(约占2至4分)变化较多,要求综合能力较强,但从往年的考题来看,考查的物理模型,其实都是平时训练过的熟悉模型,只要考生将考题中的物理情境信息收集好,同时将物理模型提炼出来,题目自然就变得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