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案例分析题:一位教师曾有这样的体会:“过去手工课,我总是让全班幼儿按我的示范要求统一做。我的注意力集中在大喊不会做的幼儿身上,帮了这个帮那个,忙的什么也没仔细看。后来尝试观察幼儿的操作,从幼儿的小肌肉入手,发现幼儿的差异很大。积累了一定的资料后,经过进一步的分析、比较,我将全班幼儿平分为5等,布置任务时,按幼儿的不同水平提出要求,基本做到任务难度略高于幼儿现有水平。总之,哪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心中有数了。”你对这个案例如何理解?(94页)
答: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发展型教育必须从观察开始。它还说明,对幼儿现有状况的了解,有助于把握不可见的幼儿发展的“下一步”,这是促进幼儿发展最有意义、然而又最困难的课题之一。教育既要促进幼儿发展,但又不能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如何把握这个“度”?解决这个难题最可行的办法,对老师来说,就是对幼儿长期地、深入地观察。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阿莫什维力所说的那样,“唯一的尺度就是我们教育的直觉。它是建立在对每一个人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每个幼儿的现有水平和“下一步”都不同,只有观察才能去发现这些差异,让教育建立在幼儿发展可能性的科学基础上。
四、 在幼儿园中言语沟通方面存在什么问题?(简答、论述96页)
⑴教师习惯了自己讲幼儿听,总认为自己讲的是有价值的,而对幼儿的见闻、感受、提问等缺乏共鸣,所以很少有双向的交谈;
⑵ 谈话多在集体活动时,以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形式进行,个别交谈很少。
⑶教师对幼儿的谈话中,批评、否定多于表扬、肯定;指导、命令多于情感、经验的交流和分享。
⑷教师以为幼儿理解了自己的话,其实幼儿并没有理解;教师以为自己理解了幼儿的话,其实并没有理解
⑸教师缺乏与幼儿言语沟通的技能技巧或必要的倾听的耐心。比如幼儿口齿不清、谈话内容含糊、语法错误多时,常打断他们。
⑹对幼儿不能一视同仁,很少与那些认为不乖巧,调皮、不漂亮的幼儿交谈
师幼互动中情感的升华
不知你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没有:一个小女孩初学小提琴,琴声如同锯木头,父母不愿听。孩子一气之下跑到幽静的树林中学练。突然,她听到一位老人的赞许。老人说:“我的耳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感觉你拉得不错!”小女孩受到鼓励,于是每天都到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鼓励说:“谢谢,拉得不错!”
终于,家长惊异地发现了女儿优美的琴声,忙问是什么老师指点。这时女孩才知道,林中的老人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且她的耳朵从未聋过。……而恰恰是这位老人的装聋,给了孩子动力和自信,引领这位小女孩走向自信,走向成功。
我想:这个传奇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所谓“无为”教育的哲理。“无为”教育,即作为被教育的孩子,在没有意识到被教育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使得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在深受感动之余,您是否想到了我们的幼教事业?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正如初学琴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往往会与老师的要求发生冲突。试想:如果老师成了故事中的家长,孩子的发展会怎样?如果孩子幸运地遇到那位“艺者”,那又该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纲要》指出,生命的成长需要宽松和谐的氛围,只有在和谐的氛围里,生命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挖掘,孩子们的表现力、创造力才会源源不断地流淌。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幼儿才能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活泼开朗,充满自信和创造。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细致观察、耐心倾听孩子们内心的想法,理解他们的感受,同样也会给我们的教学经历增添了七彩阳光。
用孩子的眼睛去看
观察是教师的基本技能,是了解幼儿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我总是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从他们最细微的动作中洞察幼儿的需要。
关注:老师,我也要抱抱!
那是我做老师的时候,在一次游戏中,我和孩子们约法三章:谁在活动中表现得好,我就和他抱一抱、亲一亲。孩子们都显得非常活跃,被老师抱过、亲过之后,他们欣喜若狂,互相炫耀: “老师抱了我两次”、“我和老师亲了三下”。仔细观察没有受到这种待遇的涛涛不开心了。涛涛是个小调皮,没有一分钟的停歇。你让他学做操,他偏坐着不动;你让他坐好,他就往游戏角里钻。一次我在上音乐课学律动时,他甚至趴着睡大觉。看着幼稚的他,有时也挺没办法的。
今天他的不开心有点出乎意料,因为在平时的日子里,他从不关注老师对小朋友的态度。于是我轻声走到他的身边,安慰他一番,并告诉他该怎么做,老师和小朋友都会喜欢他的。还没等我说完,只见他灵活地转身扑进我的怀里,把我抱得紧紧地……
幼儿园的孩子都非常喜欢老师的拥抱、抚摸式的问候。教师柔和的语气、亲切的眼神、愉悦的表情都能给孩子“母亲”般的慰藉,让孩子感受“老师像妈妈”一样的爱和温暖。有专家曾说过:“给孩子吃十次肯德基,还不如给孩子一个深情的拥抱。”我们幼儿园小班的老师抱孩子是经常的事情,有的老师经常和我说今年的孩子适应的真快,我说不是,孩子适应的快的真正原因是:老师的呵护缩短了孩子的分离焦虑的时间。有些家长就经常告诉我,我孩子连周末都想上幼儿园,因为他说老师比父母喜欢他。每当听到这里我都会感动。我记得我看大班的时候每天中午孩子起床我都会给女孩子梳头,过些时候有个男孩的家长就来找我,陈老师我孩子说要留长发,当时我很吃惊,我说怎么回事啊,家长说他要请老师帮他梳头,我一下就笑了,从那以后我也轻轻的给男孩子梳理一下。孩子特高兴,眼神中流露出那种天真的满足感。 一个教育家说过,一个人的能力可以用爱来弥补,但是没有爱的人,能力再强也不会做好事情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