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辅导

3773考试网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辅导正文

2010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考点指导:教育学的发展

来源:fjzsksw.com 2010-10-9 10:21:05

 

 

 (三)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典型的 美国式教育学,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克伯屈(W. H. Kilpatrick, 1871—1965),代表著作有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 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等。实用主义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 基础上而提出的,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其 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在体系上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也大不相同。杜 威吸取了现代哲学、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上的成就,才形成了其完整的实用主 义教育思想体系。

  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 不断改造。从教育的纵向说,由于生活是一个发展过程、生长过程,所以教育也是生 长。从生活的横向说,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个体和集体的经验,由于生活环 境在不断变化,人要适应环境就需要不断改造或改组经验。所以,教育实际上是经验 的改造或改组,是促进学生形成更新、更好的经验。因此,他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 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 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 问题的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包含两个因素:一是智慧,二是探究。智 慧与冲动相对立,由于运用了智慧,人对问题的解决就与动物的“尝试与错误”区别 开来。探究则与传统学校的“静听”方法相对立,它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活动,使学 生在思维活动中获得“有意义的经验”,将经验到的模糊、疑难、矛盾的情境转化为清 晰、确定、和谐的情境。因此,杜威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 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d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

  杜威试图把“民主”和“科学试验方法”、“进化论”、“工业的改组”等因素联系 起来,探讨他们在教育上的意义。杜威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不仅是对方法的批判,而 且是对整个教育目的的批判,是对教育目的的外烁性的批判。他认为,这种外烁的教 育目的使受教育者无思考的余地,思维受限。受教育者不需要也不可能有自由思考、 主动创造的空间。机械的注入法,只能使学生消极地对教师所教的内容作出反应,成 为教师和教科书的奴隶。杜威的教育思想对20世纪的教育和教育学有深远的影响。

  (四)社会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在全世界的传播,是近代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事件,马 克思主义创始人虽然没有教育学方面的专著,但有许多精辟的教育论述。而社会主 义教育学就是以苏联为代表,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它揭示了 教育与社会关系的本质联系,以及社会发展水平与教育发展水平的一致性,强调了 无产阶级只有掌握全人类的知识、通晓现代科学才能拥有全世界的意义。特别是马 克思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揭示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阶级偏见造成了人 的片面发展;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消除阶 级偏见,将社会劳动与教育有机结合,将社会发展水平与个人发展有机结合。

  社会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克鲁普斯卡娅、加里宁、马卡连柯、赞科夫、 凯洛夫等人,其中以凯洛夫于1939年主编出版的《教育学》影响最大。凯洛夫的《教 育学》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地总结了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教育经 验,基本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力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阐明社会主 义教育的规律。该书由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和学校管理论四个部分构成,重视智育 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授予学生以自然、社会和 人类思维发展的深刻而确实的普通知识”,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人生观;肯定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组织 形式,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但凯洛夫的《教育学》也有诸多不足: 它在国家行政领导与学校的关系上,忽视了学校的自主性;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上, 忽视了教师的自主性;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过于强调课程、 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性、严肃性,忽视了它们的灵活性和不断变革的必要性。

  凯洛夫的《教育学》于1951年被翻译成中文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对我 国教师产生过重大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 克思主义教育学,“文革”后陆续出版了一些不同版本的教育学著作。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精神的鼓舞下,人们对教育中的许多基本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对教育的性质、教育的本质、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课程、教材、思想品德教育等 理论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些都为教育改革的实践、教育教学的实验和教育学的发 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国外新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成果,特别是皮亚杰的发生 认识论以及布鲁纳(J. S. Bruner, 1915—)的课程结构论和柯尔伯格(L. Kohlberg, 1927-1987)的道德发生论、赞可夫等人的教学发展思想、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目 标与教育评价理论等,都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教育学建设。

  (五)批判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也是当前在西方教育 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鲍尔斯(S. Bowles,1939—)、 金蒂斯(H.Gintis,1940—),法国的布迪厄(P. Bourdieu,1930—2002)等.,代 表著作有鲍尔斯和金蒂斯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布迪厄的《教育、社会 和文化再生产》,等等。批判教育学认为,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 满利益纷争的,当代资本主义学校并没有如其所预期的那样是推进社会公平强有 力的手段。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揭示具体教育 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批判教育学对于教育诸多问题的研究具有广泛和深刻的 影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