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3773考试网教师资格考试浙江正文

2013浙江中学教师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说明(2)

来源:2exam.com 2013-1-7 9:53:51

第二部分 心理学

一、心理学概述

(一)识记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心理学的产生、独立与发展。

(二)理解

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2、普通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的关系;

3、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三)应用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心理学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

二、认知过程

(一)识记

1、感觉的概念、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的适应、感觉的对比、感觉后效;

2、知觉的概念、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似动现象、诱导运动、错觉;

3、注意的概念和特点、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起伏现象、注意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注意转移;

4、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保持、遗忘、再认、有意回忆、无意回忆、追忆、前摄抑制、倒摄抑制、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记忆的几个品质;

5、思维的概念和特点、思维的种类、思维的品质、创造性思维;

6、问题解决的概念;

7、想象的概念和种类、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幻想;

8、言语的概念和特点;严于的感知与理解。

(二)理解

1、感觉的种类;

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

3、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4、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5、知觉的特征;

6、影响注意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注意转移的条件;

7、影响识记的因素;

8、思维的过程;

9、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0、问题解决的阶段;

1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2、创造想象对活动的意义;

13、言语的种类。

(三)应用

1、运用感知觉的规律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

2、运用注意的规律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

3、运用记忆和遗忘规律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4、联系实际说明机械识记的必要性和意义识记的优越性;

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根据记忆和遗忘的规律防止不必要的遗忘;

6、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7、结合学生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能力;

8、根据言语感知与理解的特点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 [2] [3] [4] [5] 下一页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