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答案

3773考试网高考高考试题答案正文

[组图]2009年安徽省高考卷文综试题(文字版)

来源:fjzsksw.com 2009-6-8 13:58:29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卷(选择题 共128分)

注意事项:

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3.(30分)根据材料和图9,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换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2月至1870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朗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会么影响。

187112月至1873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国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服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1)       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10分)

(2)       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12分)

36.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绺(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

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               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10分)

(2)               针对材料二所反应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10分)

(3)               分析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14分)

 

37、(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1)、结合材料分析安徽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经济意义。(8分)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8分)

3)、请你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怎样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38、(28分)网络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某中学高二(2)班的同学以“网络与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走访、上网、咨询、查阅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

信息一   网络与经济

国家工商、物价、卫生、农林等部门通过网络与遍布国各地的检测点相联,及时掌握信息,对大宗物资储备、工农业产品价格波动、疾病防治等实施监控。众多企业通过网络在国内外建军立了技术研发、布场调查、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的体系。当今,网络购物、网络教育、网络教、网络服务、刷卡消费等已经走进百姓生活。据统计,2009年“五一”三天假期里,某地居民跨行刷卡消费额达7.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

  信息二    网络与政治

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发帖子、留言、在线交流等方式,就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保等国计民生问题,向各级政府决策部门进言献计,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评议和监督。目前,各地政府陆续成立或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收集网络上的社情民意,解决群从提出的问题或回答咨询,这已成为继续信访、接访之外群众表达民意的一种新时尚。

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同学们就两络给经济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行了深大探讨。请结合信息一谈谈你的认识。(8分)

(2)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推进了我国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议。请你结合信息二予以说明。(12分)

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体会到网络的发展及其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探讨怎样更好地39.60分)根据材料和图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上一页  [1] [2] 

移动站 电脑版 专题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