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载:
房山区2017届高三二模理综物理试题
1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可计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B.固体不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C.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势能逐渐增大
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压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4.a、b两种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某种介质射向真空,光路如图所示,则以下叙述 正确的是
A.a光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b光的全反射临界角
B.用同一干涉装置可看到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b光宽
C.在该介质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
D.如果a光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b光也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
B.β射线是原子被电离后核外电子形成的电子流
C.同种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具有相同的核子数
D.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6.关于振动和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回复力是由重力和拉力的合力提供
B.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与振幅和摆长有关
C.当做受迫运动物体的频率等于自身的固有频率时,其振幅最大
D.机械波传播的速度等于波中质点振动的速度
17.如图所示,矩形线框置于磁场中,该磁场可视为匀强磁场。 线框通过导线与电阻构成闭合电路,线框在磁场中绕垂直于 磁场方向的转轴逆时针匀速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框通过图中位置瞬间,AB边的电流方向由A到B
B.线框通过图中位置瞬间,穿过线框的磁通量最大
C.线框通过图中位置瞬间,通过电阻的电流瞬时值最大
D.若使线框转动的角速度增大一倍,那么通过电阻电流的有效值变为原来的倍
18.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可以研究快速变化的力的大小,实验时让质量为M的某消防员从一平台上自由下落,落地过程中先双脚触地,接着他用双腿弯曲的方法缓冲,使自身重心又下降了一小段距离,最后停止,用这种方法获得消防员受到地面冲击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Fm<2Mg)根据图线所提供的信息,在落地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时刻消防员的速度最大
B.t2时刻消防员的动能最大
C.t3时刻消防员的加速度最大
D.t4时刻消防员的合外力最大
19.在科学研究中,经常用“电导率”这一概念来表示物质导电本领的强弱,电导率是 电阻率的倒数,如图是硫酸浓度与电导率的关系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导率的单位可以用/m表示
B.对于硫酸,浓度越高导电本领越强
C.可以根据电导率来确定硫酸浓度
D.某一浓度的硫酸导电时,遵守欧姆定律
20.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了“正心、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思想内涵。从物理的角度看古诗词会发现有的诗词中也蕴含了朴素的物理知识。 在下面四句诗词的物理分析中错误的是:
A.毛泽东的《送瘟神》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指位于地球表面的人随地球自转每天的行程约为八万里,这个结论与人的位置无关。
B.陈与义的《襄邑道中》中“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在这首诗中,诗人艺术性地表达了他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 诗中描述了“花”、“榆堤”和“云”的运动都是以船为参考系。
C.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词中描述的情景涉及到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D.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临崖立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诗词中“临崖立马收缰晚”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能突变。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180分)
21.(1)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选择一根粗细均匀的合金丝来进行测量。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合金丝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此次合金丝直径的测量结果为 mm。
②某次测量中,若测出合金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为L,直径为d,合金丝两端电压为U,电流为I,则该合金电阻率的表达式ρ=__________。(用上述字母和通用数学符号表示)
③在本实验中,为了减少实验过程中的偶然误差,在物理量测量时都进行了多次测量。伏安法测电阻时,要用每一组的电压值与电流值求电阻,然后求电阻的平均值。如果将电压值和电流值分别求平均值,然后再用它们的平均值来计算电阻,这样计算正确吗?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为什么?
(2)如图所示为某同学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①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上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填选项)
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B.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②根据实验中的一条纸带所得数据计算出各点速度将各点速度描绘到v-t图象中(如右图所示),请你描绘出小车的v-t图象,由图线可得出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
③该同学保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不变,通过在小车上增加
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M,得到多组实验数据。为了探究合力一
定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同学利用所测数据,做出了a与
的图像如右图所示:根据图像分析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22.均匀导线制成的单匝正方形闭合线框abcd,每边长为L,总电阻为R,总质量为m。将其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水平匀强磁场上方h处,如图所示。线框由静止自由下落,线框平面保持在竖直平面内,且cd边始终与水平的磁场边界平行。当cd边刚进入磁场时:
(1)求线框的速度
(2)求cd两点间的电势差大小
(3)求线框所受安培力的大小及方向
23.当金属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向四周发射电子,这种电子叫热电子,通常情况下,热电子的初始速度可以忽略不计。如图所示,相距为L的两块平行金属板M、N接在输出电压恒为U的高压电源E2上,M、N之间的电场为匀强电场,K是与M板距离很近的灯丝,电源E1给K加热从而产生热电子。电源接通后,电流表的示数稳定为I,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电量为e.求:
(1)电子达到N板瞬间的速度;
(2)电子从灯丝K出发达到N板所经历的时间;
(3)电路稳定的某时刻,M、N两板间具有的电子个数。这些电子在电场中是否均匀分布,为什么?
24.有人设想:可以在飞船从运行轨道进入返回地球程序时,借飞船需要减速的机会,发射一个小型太空探测器,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如图所示,飞船在圆轨道Ⅰ上绕地球飞行,其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k倍(k>1)。当飞船通过轨道Ⅰ的A点时,飞船上的发射装置短暂工作,将探测器沿飞船原运动方向射出,并使探测器恰能完全脱离地球的引力范围,即到达距地球无限远时的速度恰好为零,而飞船在发射探测器后沿椭圆轨道Ⅱ向前运动,其近地点B到地心的距离近似为地球半径R。以上过程中飞船和探测器的质量均可视为不变。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1)求飞船在轨道Ⅰ运动的速度大小;
(2)若规定两质点相距无限远时引力势能为零,则质量分别为M、m的两个质点相距为r时的引力势能,式中G为引力常量。在飞船沿轨道Ⅰ和轨道Ⅱ的运动过程,其动能和引力势能之和保持不变;探测器被射出后的运动过程中,其动能和引力势能之和也保持不变。
①求探测器刚离开飞船时的速度大小;
②已知飞船沿轨道Ⅱ运动过程中,通过A点与B点的速度大小与这两点到地心的距离成反比。根据计算结果说明为实现上述飞船和探测器的运动过程,飞船与探测器的质量之比应满足什么条件。
物理二模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D C C B D A
实验题:
(1)①0.460 3分
② 3分
③ 不正确,欧姆定律中导体两端电压与导体中的电流是瞬时对应的。(3分)
(2)① B 2分
②图线如图 2分
根据图线求得:m/s2 2分
③存在的问题:
1.斜面垫的过高了
2.没有满足小车质量远大于砂桶和砝码质量. 3分(写一项给1分,写两项给3分)
22题
(1)由动能定理得: 3分
解得: 1分
(2)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分
2分
2分
解得: 1分
(3)线框所受安培力 2分
解得: 1分
由左手定则可知安培力方向向上 2分
23题(1)由动能定理: 4 分 解得: 1分
(2)由匀变速平均速度公式 2分
2分
代入数据解得: 2分
(3)电路稳定时,两板间的电荷量为, 2分 2分
电子不是均分布的,由可知,越接近右极板电子速度越大,电子分布越稀疏,越靠近左极板电子分布越稠密. 3分
24题
(1)设地球质量为M,飞船质量为m,探测器质量为m',当飞船与探测器一起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的速度为v0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4分)
对于地面附近的质量为m0的物体有 m0g=GMm0/R2(3分)
解得: (3分)
(2)①设探测器被发射出时的速度为v',因其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引力势能之和保持不变,所以探测器刚好脱离地球引力应满足 (3分)
解得 : (2分)
②设发射探测器后飞船在A点的速度为vA,运动到B点的速度为vB, 因其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引力势能之和保持不变,所以有
(3分)
对于飞船发射探测器的过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 m')v0=mvA+ m'v'(1分)
因飞船通过A点与B点的速度大小与这两点到地心的距离成反比,即RvB=kRvA
解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