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3773考试网高考高考语文正文

[组图]2017云师大附中第七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3773考试网 2017-4-24 22:23:38



 

云师大附中2017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

语文 参考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1.(3分)B  【解析】概念外延扩大,原文是“数套‘萨德’系统即可将一些国家完全覆盖”。

2.(3分)A  【解析】混淆概念,“ERIS和HEDI系统”中“ERIS”是系统,“HEDI”是拦截弹。

3.(3分)D  【解析】“并研制出针对性武器”推断错误,中国是“外媒曾报道”“可能也已经研制出”,而俄罗斯是否研制没有提及。

4.(3分)A  【解析】B项“直想躺下来休息一会儿”是因为草原让他“感到清爽惬意”“舒服极了”。C项“表现了曾志友是否开枪的犹疑”错,应是表现狐狸的恩爱。D项明线的解说错误,应是“曾志友猎狐的经历”。

5.(5分)①句作用有二:一是描写草原秋天的美景,烘托主人公打猎时愉快的心理;二是通过表现人物主观心理感受,为后面对妻子情感态度的变化作了铺垫(或过渡),避免突兀。②句交代环境,暗示情节。草深难行,是狐狸出现的极佳环境,使后面两只狐狸的出现显得合情合理。(第①句3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第②句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6.(6分)角度一:这样的情节安排很巧妙。①从情节发展逻辑看,狐狸恩爱的场景与曾志友夫妻冷战形成对比,促成人物情绪变化,从而推动情节发展,使小说结局显得合乎情理。②从人物性格发展逻辑看,曾志友之前心情转好,此刻又触景生情,表现了他内心的温柔善良,促成了他思想的变化。③从主题表现角度看,狐狸恩爱的场景与小说欲表达的主题意义接近,有助于主题的凸显。

角度二:这样写做作。①情节上,曾志友猎狐是志在必得、关乎尊严的,而狐狸出现他却“看呆了”,前后情节不呼应。②人物形象上,前面的心理描写说明曾志友对妻子是态度强硬的,而一对狐狸的恩爱场景就促成了人物情绪的突变,变化突然,不合情理。③主题上,用兽性来唤醒人性,而非源自曾志友内心深处对妻子的爱,会贬损小说的主题意义。

(每点2分,若有其他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7.(3分)C  【解析】柳传志的状态是有怕有爱。

8.(4分)BC   (选对一项给2分)

【解析】A项,这句话里饱含的是柳传志对儿子的认可与骄傲。D项,“有实力率先发动了PC价格战”于文无据。E项,辞去联想集团董事长职务是在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业务之后。

9.(5分)①严格要求,鼓励独立。严格规定不准孩子进联想,鼓励独立。②包容、平等,充分尊重。能放下企业家的架子,以朋友相待,给予自由和选择。③默默关注,细心观察。用细入筋骨的观察关注儿子的灵魂和幸福。④殷殷期待,含蓄表达。渴望含饴弄孙,以讲故事的形式表达期待。(任答三点即可,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10.(3分)A  【解析】干:触犯,冒犯。

11.(3分)D  【解析】“至是进少保”的“至是”指廖纪退休,所以文中的“廪饩”不是薪俸,而是公家供给的粮食之类的生活物资。

12.(3分)A  【解析】“辞掉了委任”错。原文“不许”是说皇上没同意廖纪的“疏辞”。

13.(10分)翻译:

(1)(5分)希望陛下对于昔年的退职大臣,顾念他们有保护的功劳,根据他们的品行录用。(“伏望”“致仕”“行”各1分,语意畅顺2分)

(2)(5分)廖纪在南都,所持的观点与张璁相同。张璁等想拉拢廖纪来帮助自己,于是让廖纪做了六卿之首。(“持议”“引”“首”各1分,语意畅顺2分)

14.(5分)CE  (答C给2分,答E给3分,答A、B、D不给分)

【解析】C项,“逢”字是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E项,只是截取了漂泊生涯中的一个片断而非“叙述了自己逃难漂泊的整个生涯”。

15.(6分)同:都抒发了悲秋、异乡为客、年老迟暮的愁绪。(3分,每点1分)

异:①杜诗“常作客”有长期漂泊,久客不归的无奈,卢诗无。②杜诗有“多病”一说,包含了对疾病缠身的自怜,卢诗无。③杜诗中的“独登台”有孤独意,卢诗无。(3分,每点1分)

16.(每空1分,共5分)

(1)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2)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3)虽乘奔御风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17.(3分)C  【解析】①爱惜羽毛:羽毛,比喻人的声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符合句意。②休戚相关:指彼此之间祸福相互关联。此句不含“祸”,所以此句应填“息息相关”,形容联系密切。③厝火积薪: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属望文生义。④触手可及: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符合句意。⑤鱼目混珠:指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符合句意。⑥不孚众望:指不能令大家信服。根据句意,此句只能用“不负众望”,即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18.(3分)C  【解析】A项中途易辙,前一句的陈述对象“OFO共享单车”没有被陈述,搁置后另起一个陈述对象“消费者”。B项句式杂糅,“……的原因,是由……推动的”。D项成分残缺,在“快速上涨”后应补出“趋势”。

19.(3分) B

20.(5分)①家庭伦理和家风问题 

②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 

③家风与社会风气相互制约

(第①③句2分,第②句1分)

21.(6分)七夕节,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据《西京杂记》记载,起源于汉代。这一天,牛郎和织女经由喜鹊搭成的鹊桥进行一年一度的相会,象征美好的爱情。在民间,织女还被视为儿童守护神。(内容完整2分,表述准确2分,语言连贯2分)

22.(60分)略。

云师大附中2017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 

上一页  [1] [2] [3] [4] [5] 

移动站 电脑版 专题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