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明州地处东南沿海,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快速发展的经济,成为宋代与日本、高丽,以及东南亚各国贸易的主要港口,在宋代对外贸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宋浮化三年(992年),两浙路市舶司迁至明州,其对外贸易地位迅速上升,明州市舶务一度成为两浙地区唯一从事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直到南宋灭亡。宋代时明州人口大量增加,经济迅速崛起,大规模兴修水利,为明州商贸活动提供了保障,也为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物质基础。隋朝开通了南北大运河,唐代又开凿了宁波到杭州的杭角运河,明州经济腹地更加扩大了。浙东运河的开通,使明州实际上成为大运河的南端终点,加强了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交流,也扩大了明州的经济腹地。
----摘编自朱爱武《宋代明州海外贾易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叶外贸易重心从广州转移到上海。新式工厂制度所带来的高效率,莫定了上海在中国近代经济中的地位,成为贸易重心巩固的物质基拙。19世纪60年代,外资保险公司、批发公司、拍卖市场、期货交易等新型组织形式和交易手段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上海市场的专业化程度,导致其他区域的交易市场向上海转移。中外商人在租界内的活动摆脱了中国传统政策的约束,促进了资本的流入及各类近代企业的兴办。与此同时,上海一方面作为新开放的口岸,社会风尚受传统势力束缚较少,对待西方人的态度较为理性,从而大大降低了西方人进入上海的预期风险。上海又是一个移民城市,移民面临的生存压力使其易于接受新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因而加速了正式的及非正式的制度变迁。
----摘编自孙玉琴《简述近代上海汁外贾易中心地位的形成》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州和上海在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12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明州和上海的发展轨迹,概括指出与中国古代相比,近代中国在世界市
场中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的影响。(13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主张重新审视古希腊文明中的法治和宪政与近现代西方法治和宪政的关系。
----据罗洪洋、赵大华(重新思考古希腊与近现代西方法治和宪政的关系)整理
结合所学解读材料,从上述表格中任选一个主题,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42、43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2.(10分)【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6年12月28日,武汉“东湖绿道”建成并向市民开放。绿道全程进行机动车,“共享自行车”便成为绿道重要的交通工具。“随时随地。随借随还”的共享自行车既广受欢迎同时也给景区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图10 所示)
列举大量共享自行车给东湖景区带来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43.(10分)【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迷魂阵”是定置的俗称,以木桩为基,深扎水底,横布渔,眼又小又密;水下安装好后可以自动进鱼,每天可不定时取鱼,是一种非法的捕捞方式(如图11所示)。
分析“迷魂阵”捕捞方式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请考生在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春秋时期以车兵为主、步兵为辅,到战国时期逐渐变成以步兵为主、车兵为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征兵范围的扩大,大批原来居于鄙野的农民被征入伍,他们身份较低,宜于编为步兵;二是车兵受地形条件限制,不能在山林险胆的地区作战;三是坚韧锋利的铁兵器和远射有力的机弩广泛使用,往往使排列整齐的车兵受到巨大损失。骑兵是战国时期兴起的新兵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骑兵在对外作战中大显神通。许多使用机弩的战士集合在一起组成弩兵,威力无穷,马陵之战中齐军“万弩俱发”而使敌人一败涂地。由于步兵、骑兵和弩兵的出现,战争的场所就从广阔的平原迅速扩展到山林、江河和险要之地,战争方式更加灵活多变。
----摘编自李学勤主编《战国史与战国文明》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变革有哪些表现。(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变革的影响。(9分)
4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公开提出了美国的援欧计划。马歇尔要求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首先制仃一份复兴欧洲经济的计划,美国则据此计划决定可能提供的援助。英、法两国甘马歇尔计划作出了积极的响应,并邀请苏联参加。6月底7月初,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则坚持制定一份统一的欧洲经济计划。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苏联退出会议。斯大林还训斤了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的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在苏联的影响下,东欧国家也拒绝参加马歇尔计划。1947年7-8月间,苏联先后与保、捷、句、波、罗等东欧国家签仃了贸易协定。该协定加速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市场的形成。
----摘编自哀明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指出围绕马歇尔计划欧洲国家产生的主要矛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矛盾产生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苏对峙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09到1918年是鲁迅沉默的十年。辛亥革命特别是二次革命失败后的黑暗现实,迫使鲁迅把早年“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热情,沉淀在、包裹在、压缩在冰一样的观察、探索中。国民性的问题并没有解决,革命倒证明了鲁迅早年的看法:办工业兴实业,“黄金黑铁”,固然不能解决救国问题,去皇帝改共和,也仍然不能使中国兴起。上层是一幕又一幕的政治丑剧,下层却永远沉沦在麻木、“平静”、不觉悟和被宰割的悲惨境地中。
鲁迅这时对改变国民性问题的答案,已落实在对各种社会现象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进行彻底揭露和猛烈批判上。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鲁迅重视“改革国民性”的原因。(6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鲁迅“改革国民性”的表现和影响。(9分)
地理参考答案
1——5 ABBAB 6——11 CDACCD
36. (1)原产地为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点为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暖湿多雨。(2分)油橄榄具有西高温;(2分)、喜光(2分)、耐旱(2分)、怕低温冻害(2分)等特点(应有简单的原因陈述,任答4点得8分)
(2)陇南地处秦岭和大巴山之间,距海较远,加上受山地阻挡,夏季降水较少,光照更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油橄榄品质的提升;地处河谷不易散热,夏季高温期较长且稳定,热量丰富,适宜油橄榄的生长(或答南京附近夏季受梅雨、伏旱、台风等影响,高温期不稳定);冬季有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寒潮、冬季风、气温相对较高,有利于树木越冬)(或答南京附近易受寒潮影响,低温冻害时有发生);陇南山区地势坡度较大,利于排水。(任答4点得8分)
(3)问题①: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或引进优良品种;改进生产技术,加强对油橄榄深加工及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建立行业标准和规范,打造知名品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适度扩大生产规模,建设优质高产油橄榄生产基地,实现国模效应;加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资金支持力度;拓宽销售渠道,如电商平台,开拓国内外市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旅游业。(任答4点得8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问题②:推广油橄榄的种植和加工,可增加就业机会,可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可以促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发展;带动特色农产品、观光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油橄榄为经济作物,经济价值高,可以加快当地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绿化荒山和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任答4点得8分,应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回答,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37. (1)当地夏季受西北风的影响,周边海域风浪较大,波浪、潮汐、洋流等影响采油作业;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雾天多,影响工人往返和原油的运输,海水腐蚀采油设备;近海区域有荒漠分布,不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每点2分,共8分)
(2)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开发历史早,科技相对发达,炼油工厂基础相对较好;交通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便于能源的运输;距离南部产油区(南部产油区、新西兰等产油区)较近。(每点2分,共8分)
(3)北卡那封盆地所产原油与东部炼油厂炼油工艺和消费市场需求不匹配;(2分)距离东部炼油厂较远,运输成本较高;(2分)运输途中受洋流、珊瑚礁等的阻碍,运输困难(2分)
42.旅游地理:
问题:随意摆放,会占用道路、绿化带等公共用地;影响景区环境美观及旅客安全。(4分)
措施: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改善不文明行为;(2分)加强监督,及时清理乱停、故障车辆;(2分)划定专属停车区域,实施违停处罚;(2分)对游客加强宣传引导,倡导有序停车。(2分)(任答3点给6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43.环境保护:
危害:捕捞量大,威胁鱼类种群生存,生物多样性减少;捕捞幼鱼,渔业资源枯竭,不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4分)
措施:加强对捕捞者的宣传教育,提高保护渔业资源的认识;加强监管和立法,禁止和取缔“迷魂阵”捕捞方式,合理捕捞;在鱼类繁殖季节,实行休渔、禁渔制度;严格规定渔眼的大小,保护幼鱼。(任答3点给6分)
政治参考答案
12-23:BDACD CAABC BD
(2)①立足于实际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发挥资源优势。②发挥财政引导作用,利用市场化手段引进龙头企业,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③依托“互联+”,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处理好产业与市场的关系。④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优化服务,指导农民面向市场调整生产。
39.(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展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成就,有利于增强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现了世界对中华民族传统智慧的认可,让人们更加关注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保护、传承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2)示例一:该观点具有合理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因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现代气候、环境的变化,人们对“二十四节气”的真理性认识,也应该不断向前发展。同时,“二十四节气”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也说明其不具有指导农业生产的普遍意义,有其局限性。当然,“二十四节气”其他领域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示例二:该观点存在片面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具有客观性。真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二十四节气”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并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检验,如今仍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等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
(3)答案示例:开展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民俗节庆活动;通过制作现代传媒宣传“二十四节气”文化;举办“二十四节气与农业发展” 国际学术研讨会。(答出两点即可,其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24-25CC 26-30BACBB 31-35CAACC
二、综合题
40. (1)明州:优越的地理位置;政府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经济发展迅速;运河的开通。(任意3点6分)
上海:工业化和经济近代化程度高;市场的专业化程度提高;社会风气开放。(每点2分,共6分)
(2)变化:由在世界区域市场中占据主导到沦为世界市场的经济附庸;由主动开展对外贸易到被动
开放。(4分)
影响: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的联系与交流;推动了工业文明的传播;有利于中国的社会转型和近代化。(每点2分,共6分)使中国日益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3分)
41.主题:①古代雅典强调城邦至上,而近代西方法治强调对个人和个人权利的尊重及对国家权力的
限制。
②古代雅典的权力机关权力广泛且强大,而近代西方法治强调分权与制衡。
③古代雅典是公民可直接参与的直接民主,而近代西方法治是代议制的间接民主。
示例:
主题:古代雅典的权力机关权力广泛且强大,而近代西方法治强调分权与制衡。
论述: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包揽制定、执行和监督法律的全部权力,缺少必要的制约机制。近代启蒙运动中,孟德斯鸡提出三权分立,主张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权力分立,彼此制衡,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宪法的理论基础。1787年美国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部分,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国家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个部门互相制约,防止了任何部门的独断专行,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答出观点给3分;至少答出两点论证,每点3分,共6分;总结2分;逻辑1分)
44.(1)表现:从春秋时期的车兵为主、步兵为辅逐渐演变为战国时期的步兵为主、车兵为辅,骑兵和弩兵出现;兵员主体从贵族为主逐渐变为以农民为主;铁兵器和机弩的广泛使用。(每点2分,共6分)
(2)影响:战争规模扩大,战争方式更加灵活,战争更加残酷;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受到冲击,君主权力加强;加速了统一的历史进程。(每点3分,共9分)
45.(1)矛盾:英法与苏联在东欧某些国家是否参加马歇尔计划上的矛盾。(3分)
背景: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开始冷战;战后欧洲经济衰落;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每点2分,共6分)
(2)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促进了西欧经济恢复;有利于西欧国家之间的合作;加剧了欧洲的分裂,美苏两极对峙加剧。(每点2分,共6分)
46.(1)原因:民国初年的政治黑暗;兴实业、造共和,未能实现救亡图存;封建礼教束缚人性、下层民众
的麻木和奴性等,阻碍中国发展。(每点2分,共6分)
(2)表现: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将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3分)
影响: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每点2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