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大纲

3773考试网专升本考试考试大纲正文

2017河北专接本制药工程专业考试大纲

来源:3773考试网 2016-12-1 18:59:39

1
河北省普通高校专科接本科教育考试
制药工程专业考试说明
第一部分:生物化学
I.课程简介
一、内容概述与要求
生物化学考试是为招收制药工程专业专科接本科学生而实施的入学考试。
参加生物化学考试的考生应理解或了解《生物化学》课程中关于蛋白质、酶、核酸
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及功能;生物膜的结构及特性;生物能量的产生及生物大分
子前体的生物合成;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及表达等基本理论知识;并且还要掌握生物
化学分离、制备、分析、鉴定技术(比色、层析、电泳、离心等)的基本实验原理及操
作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75 分钟。
试卷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
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问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如有计算
题应写出演算步骤。
选择题和填空题分值合计为 40 分。其余类型题目分值合计为 1 0 分。
I .知识要点与考核要求
一、蛋白质
(一)知识范围
蛋白质氨基酸(20 种基本氨基酸)的一般结构特点及其分类,非蛋白质氨基酸的
概念及重要性,氨基酸的重要性质,肽的概念及天然存在的活性肽,蛋白质的结构与功
能,蛋白质的重要性质,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二)考核要求
1.了解蛋白质氨基酸的分类方法和一般物理性质。2
2.理解蛋白质一章的基本概念:如氨基酸的等电点、肽平面、盐析、盐溶、蛋白质的变
性与复性等 。
3.掌握组成蛋白质的 20 种基本氨基酸的结构,氨基酸等电点的计算,氨基酸的重要化
学反应,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维持蛋白质空间构象的主要作用力,蛋白质的重要性质,蛋白
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 熟悉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实验技术。
二、核酸
(一)知识范围
核酸的种类和功能,核酸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核酸的理化性质,核酸的分离
纯化技术。
(二)考核要求
1.了解 DNA 是遗传物质的著名实验。
2.理解核酸一章的基本概念如增色效应、减色效应、Tm 等。
3.掌握核酸的结构与性质,DNA 双螺旋结构的特点,稳定 DNA 高级结构的主要
作用力,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 mRNA 结构的区别。
4.了解核酸的分离纯化技术。
三、酶
(一)知识范围
酶的概念、化学本质及作用特点,酶的命名和分类,酶的作用机理,影响酶促反应
速度的因素,酶的分离纯化。
(二)考核要求
1. 掌握酶的概念及作用特点,酶的作用机理,影响酶催化高效性的因素及酶对底
物专一性机制,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2.了解酶的命名和分类。
3.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如变构酶、同工酶、别构效应、酶活力、单体酶、寡聚酶、
酶的活性中心等。
4.了解酶的抑制剂在实践中的应用。
四、维生素与辅酶
(一)知识范围
维生素的概念、分类,几种重要辅酶(辅基)的结构与功能。3
(二)考核要求
掌握几种重要辅酶(辅基)的英文名称及所含的维生素。
五、生物膜
(一)知识范围
生物膜的结构组成,掌握流动镶嵌模型要点以及生物膜物质运输的机理。
(二)考核要求
1.掌握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流动镶嵌模型要点,生物膜物质运输机理。
2.了解膜的组成,生物膜研究的历史。
3.理解膜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如内在蛋白、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协同运输等。
六、糖类代谢
(一)知识范围
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的反应历程及生物学意义;磷酸戊糖途径的特点及生物学意义;
代谢途径的调控方式。
(二)考核要求
1.掌握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2.了解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反应历程,各途径的能量计算。
3.了解糖代谢途径的调控方式,糖酵解产物丙酮酸的去路,三羧酸循环的回补反应。
七、生物氧化
(一)知识范围
生物氧化的概念,电子传递链的概念和组成,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的工作机理。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化学渗透假说的要点。
2.了解 ATP 合酶的工作机理。
3.理解电子传递链抑制剂、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和抑制剂区别。
八、脂质代谢
(一)知识范围
甘油的降解和合成,脂肪酸的β-氧化与从头合成,明确糖代谢与脂代谢的关系。
(二)考核要求
1.掌握脂肪酸β-氧化的概念,脂肪酸的α-氧化,脂肪酸的ω-氧化;β-氧化的能
量计算。4
2.了解甘油的氧化分解与转化,脂肪酸的β-氧化与饱和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反应历
程,乙醛酸循环的反应历程、部位、生物学意义。
3.了解饱和脂肪酸链的延长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九、含氮化合物的代谢
(一)知识范围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氨基酸代谢产物的去向,氨基酸的生
物合成,嘌呤的分解,嘧啶的分解,核苷酸的合成。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基本概念如转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生糖氨基酸、生酮氨基酸、尿素
循环、一碳单位等。
2.了解各种氨基酸合成的碳骨架。了解不同生物体嘌呤分解的终产物。
3.了解嘌呤和嘧啶的从头合成途径。
十、核酸的降解与生物合成
(一)知识范围
核酸的降解需要核酸内切酶和核酸外切酶,还需要限制性内切酶。DNA 的合成包
括 DNA 的复制、逆转录和 DNA 的损伤修复合成。RNA 的合成包括 RNA 的复制和转
录,转录后通常需要加工才能转变成 熟的各种 RNA。
(二)考核要求
1.掌握的 DNA 及 RNA 生物合成,掌握复制、转录、逆转录等基本概念。
2.了解 RNA 的转录后加工。
3.了解 DNA 聚合酶抑制剂,RNA 聚合酶抑制剂。
十一、蛋白质的降解与生物合成
(一)知识范围
细胞内蛋白质的主要降解途径,蛋白质合成场所,蛋白质合成体系的重要组分,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二) 考核要求
1.了解细胞内降解蛋白质的最主要的两条途径,一个是溶酶体途径,一个是泛素- 蛋白水解酶复合体途径。
2.掌握基本概念如遗传密码、密码子、同工受体 tRNA、多核糖体等。
3.理解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掌握蛋白质合成的能量计算。5
十二、代谢调节
(一)知识范围
各种代谢途径的相互关系;酶活性及酶合成对代谢的调节。
(二)考核要求
1.掌握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糖代谢与脂代谢的相互关系;脂类代谢与
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核酸代谢与糖、脂类和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掌握酶活性的
主要调节方式。
2.了解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方式。
3.掌握基本概念如酶原、酶原激活、酶的共价修饰、操纵子等。6
I 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河北省普通高校专科接本科教育考试
生物化学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75 分钟)
(总分:150 分)
说明: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在其它位置上作答的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
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1.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
A、一级结构改 B、空间构象破坏 C、辅基脱落 D、蛋白质水解
2.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
A、2’,5’-磷酸二酯键 B、氢键
C、3’,5’-磷酸二酯键 D、糖苷键
3.在生物膜中起识别作用的物质是( )
A、 磷脂 B、 糖脂 C、 糖蛋白 D、 膜甾醇
4.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是( )
A、Vmax 不变,Km 增大 B、Vmax 不变,Km 减小
C、Vmax 增大,Km 不变 D、Vmax 减小,Km 不变
5.下列与能量代谢有关的过程除哪个外都发生在线粒体中( )
A、糖酵解 B、三羧酸循环 C、脂肪酸的β-氧化 D、呼吸链电子传递
6.蛋白质合成所需的能量来自( )
A、ATP B、GTP C、ATP 和 GTP D、CTP
7.线粒体外 NADH 经α-磷酸甘油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内实现氧化磷酸化,其 P/O
值为( )
A、0 B、1.5 C、2.5 D、3
8.在厌氧条件下,下列哪一种化合物会在哺乳动物肌肉组织中积累?( )
A、丙酮酸 B、乙醇 C、乳酸 D、CO2
9.蛋白质具有而氨基酸不具有的化学反应是( )
A、 Sanger 反应 B、 Edman 反应 C、丹磺酰氯反应 D、双缩脲反应7
10.β-氧化的酶促反应顺序为( )
A、脱氢、再脱氢、加水、硫解 B、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C、脱氢、脱水、再脱氢、硫解 D、加水、脱氢、硫解、再脱氢
1 .关于蛋白质沉淀和变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蛋白质沉淀不一定会变性
B、蛋白质变性不一定会沉淀
C、变性的蛋白质中部分肽键发生断裂
D、导致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往 也是蛋白质沉淀的因素
12.关于蛋白质二级结构α-螺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的蛋白质都是右手α-螺旋
B、多聚 Lys 和多聚 Ile 因为空间位阻效应而不能形成α-螺旋
C、维持α-螺旋的作用力主要是肽键
D、α-螺旋中每个氨基酸残基的羰基氧与前面第三个氨基酸残基亚氨基氢形成氢键
13.在蛋白质合成中起模板作用的物质是( )
A、mRNA B、rRNA C、tRNA D、hnRNA
14.脂肪合成时需要的直接原料是( )
A、脂肪酸和甘油 B、 α-磷酸甘油和脂酰 CoA
C、甘油和脂酰 CoA D、 α-磷酸甘油和丙二酰 CoA
15.关于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叙述错误的是( )
A、简单扩散不需要消耗代谢能,不需要载体分子
B、协助扩散需要借助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进行
C、葡萄糖协同运输需要 Na+、K

-ATP 建立 Na+梯度
D、协助扩散和简单扩散最重要的差别是后者有饱和效应
16.不属于酶活性调节机制的是( )
A、反馈抑制 B、 阻遏抑制 C、 共价修饰 D、 酶原激活
17.关于核酸变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紫外吸收值增加 B、 分子粘度变小
C、 共价键断裂,分子变成无规则线团 D、 浮力密度增大
18.脂肪酸生物合成时的还原力 NADPH 主要来自( )
A、EMP 途径 B、 TCA 循环 C、P 途径 D、 乙醛酸循环8
19.指出下列哪一种力不是维持蛋白质构象的作用力( )
A、 氢键 B、 离子键 C、 疏水键 D、 碱基堆积力
20.核酸在下列何种波长的光中有明显的吸收峰( )
A、 260nm B、280nm C、 470nm D、 59 nm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0 个空,每空 0.5 分,共 20 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上。)
1.DNA 复制时领头链的合成是 _ _ _ _ _,而随后链的合成是_ _ _ _ _,
故称_ _ _ _ _复制。
2.生物膜的主要结构特点是_ _ _ _ _和_ _ _ _ _。
3.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_ _ _ _ _色物质,而其他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
_ _ _ _ _色物质。
4.用分光 度计测定蛋白质在 280nm 有吸收时,主要由_ _ _ 、_ _ _ 和
_ _ _ 氨基酸残基侧链起作用。
5.ATP 的生成方式包括_ _ _ _ 、_ _ _ _ 和_ _ _ _ 。
6.稳定蛋白质胶体系统的因素是_ _ _ _ _和_ _ _ _ _。
7.脂肪酸分解过程中,脂酰 CoA 进入线粒体需由_ _ _ _ 携带;脂肪酸合成过程
中,线粒体的乙酰 CoA 出线粒体由_ _ _ _ 穿梭。
8.米氏常数(Km)为反应速度达到_ _ _ _ _一半时的_ _ _ _ _,其单位为
_ _ _ _ _。
9.调控糖酵解速度的酶包含_ _ _ _ _、_ _ _ _ _和_ _ _ _ _。
10.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类型有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等,稳定二级结构的主要作用力是 。
1 、 DNA 双 螺 旋 一 条 链 的 一 小 段 顺 序 为 pA CTGOH, 则 其 互 补 链 的 顺 序 为
_ _ _ 。
12、天冬氨酸的 pK1= .8 ,pK2=9.60, pKR=3.65,其 pI=_ _ _ 。
13 、 糖 酵 解 在 细 胞 的 _ _ _ _ 中 进 行 , 该 途 径 是 将 _ _ _ _ 转 变 为
_ _ _ _ _ ,同时生成_ _ _ _ 的一系列反应。三羧酸循环在_ _ _ 中进行,其过程是将 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14、tRNA 的 3,末端三个相连的核苷酸是_ _ ,它是结合_ _ 的部分。
15、谷胱甘肽的英文名称是_ _ _ _。FH4 的中文名称是 _ _ _ _。9
三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
1.半保留复制
2.P/O
3.减色效应
4.主动运输
5.β-氧化
6.Tm 值
7.冈崎片段
8.反转录
9.结构域
10.透析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16 分,共 80 分。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
1.试举两例阐述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简述 pH 值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原因?
3.乙酰辅酶 A 来源和去路?
4.蛋白质合成体系包括哪些主要组分? 简述其作用。
5.简述糖代谢和脂代谢的相互关系。 生物化学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D 5、A 6、B 7、C 8、C 9、D 10、B
1 、C 12、B 13、A 14、B 15、D 16、B 17、C 18、C 19、D 20、A
二、填空题
1、连续合成,不连续合成,半不连续复制
2、膜分子结构的不对称性,膜结构分子的流动性
3、黄色,紫色
4、苯丙氨酸,色氨酸,酪氨酸
5、光合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10
6、水化膜,电荷
7、肉毒碱,柠檬酸
8、最大反应速度,底物浓度,mol/L
9、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10、-螺旋,-折叠,-转角,无规卷曲,氢键
1 、3‘T GAC5’ 12、2.765
13、细胞质,葡萄糖,丙酮酸,ATP,线粒体,乙酰 CoA
14、C A, 接受活化的氨基酸
15、GSH, 四氢叶酸
三、名词解释
1. 半保留复制:在 DNA 复制过程中,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 DNA,另一条链则
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2. P/O: 生物氧化过程中,伴随 ADP 磷酸化所消耗的无机磷的磷原子数与消耗的分子氧的氧
原子数之比,即每传递一对电子可偶联产生几分子 ATP。
3. 减色效应:当单链 DNA 发生复性时,260nm 波长的紫外吸收值降低的现象。
4.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需专一性载体并消耗能量。
5.β-氧化:指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其α-碳原子与β-碳原子之间发生断裂,β-
碳原子被氧化形成羧基,生成乙酰 CoA 和较原来少 2 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的过程。
6.Tm 值:DNA 的熔解温度,指 DNA 热变性时,由双链变成单链的温度范围的中点温度。
7.冈崎片段:在 DNA 复制过程中,滞后链是由先合成的多个小片段连接而成的,这些小
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8.反转录:是以 RNA 为模板合成 DNA 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反转录酶的催化下完成的。
9.结构域: 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盘旋折叠,形成几个相对独立、
近似球形的三维实体。
10.透析:利用胶体对半透膜的选择透性,可将蛋白质溶液内低分子量的杂质与蛋白质分离
开,因而得到较纯净的蛋白质。这种以半透膜提纯蛋白质的方法称透析。
四、问答题
1. 简述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答:(1)同源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差异与生物进化:同源蛋白质是指在不同生物体中行使相同1
功能或相似功能的蛋白质。比较各种不同生物的同源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发现亲缘关系越近,
结构越相似。因此,根据不同生物同源蛋白质在一级结构上差异程度,来判定生物在亲缘关
系的远近,从而为生物进化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2)一级结构的变异与分子病:分子病是指某种蛋白质分子一级结构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与正常有所不同的遗传病,如镰刀状红细胞贫血病。其β链 N 端第六个氨基酸由 Glu 转变成
Val。
2. 简述 pH 值影响酶促反应速度原因?
答: pH 值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呈钟形曲线。
pH 值之所以影响酶促反应速度,是因为①影响酶蛋白构象;②影响酶分子侧链上极性
基团的解离状态;③影响底物的解离。
3. 乙酰辅酶 A 来源和去路?
答:乙酰辅酶 A 来源:
a.线粒体内的丙酮酸氧化脱羧
b.脂肪酸的β-氧化
c.氨基酸氧化降解
乙酰辅酶 A 去路:
a. TCA CO2+H2O+能量
b. 在动物肝、肾脏中有可能产生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酮(酮体)。
c. 乙醛酸循环 糖异生糖
d. 脂肪酸、固醇等合成的原料
4. 蛋白质合成体系包括哪些主要组分? 简述其作用。
答:蛋白质合成体系主要由
(1)mRNA:蛋白质合成的模板,编码多肽链的信息是以遗伟密码的形式储存在 mRNA 的核苷
酸序列中的;
(2)tRNA:氨基酸的运载工具;
(3)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 rRNA 与蛋白质构成的一个巨大的核糖核蛋白颗粒;
(4)有关的酶以及几十种蛋白质因子,在氨基酸的活化、肽链进位、移位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其合成的原料是 20 种 L-氨基酸,反应所需能量由 ATP、GTP 提供,此外还有 Mg
2+ 等金属离子参与。
5. 简述糖代谢和脂代谢的相互关系。12
答:(1)碳水化合物代谢的许多中间产物是脂肪合成的原料,如乙酰辅酶 A 是饱和脂肪
酸从头合成的原料,三酰甘油中的甘油来自于糖酵解中的磷酸二羟丙酮及 1-磷酸甘
油醛还原生成的 L-α 磷酸甘油。
(2)脂肪降解的产物乙酰辅酶 A 可以经糖有氧分解途径(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
最终完全氧化生成 CO2和 H2O,并释放出能量;脂肪降解产物也可用于合成碳水化
合物,如油料种子萌发时,脂肪酸经β-氧化后,通过乙醛酸循环、三羧酸循环及糖
异生作用生成葡萄糖供幼苗生长使用。
(3)脂肪酸合成的能量主要来自糖代谢产生的能量;还原力主要由单糖降解的支路—
—磷酸戊糖途径提供。13
第二部分:微生物学
Ⅰ.课程简介
一、内容概述与要求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进化与分类、
微生物生态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动物、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微生物学研究揭示生
命规律和生命本质,在生命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更好地考察理工、农学等专业的学生
所具备的有关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帮助专科接本科考生顺利通过考试,特编写
此说明。
该科目的考生应理解和掌握微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掌握微生物的主要特点,了解原核
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病毒的形态、种类与繁殖,掌握细菌细胞结构与功能以及常用染色方
法,了解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特性
以及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理解微生物生态学以及传染与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和掌
握微生物的分类与应用,具备一定的微生物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了解”是对微生物研究
范围、研究进展等提出的要求;“理解”和“掌握”是对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
本理论以及微生物实验方法和实际应用提出的要求。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时间 75 分钟,总分 150 分。
试卷结构(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实验设计题,共五个部
分。 Ⅱ.知识要点与考核要求
一、微生物的特点和分类
1.知识要点
微生物的主要特点 微生物学发展过程 三域学说 微生物的分类单元 微生物的分
类鉴定方法
2.考核要求
(1)理解和掌握微生物概念以及微生物的主要特点。
(2)了解微生物的发展简史及其在医药卫生、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14
(3)了解三域学说、微生物分类单元及命名方法,掌握根据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
特征、生态特征、抗原特征以及根据(G+C)mol%值和 16S rDNA 等对微生物进行分类的
方法。
二、原核微生物
1.知识要点
细菌细胞形态 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 细菌鞭毛和糖被 细菌芽孢的结构和形成机制
细菌的繁殖方式和菌落形态 放线菌、蓝细菌及其它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2.考核要求
(1)了解细菌细胞的形态特征。
(2)掌握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和脂多糖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理解并掌握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原
理和方法。
(3)了解细胞膜包括细胞膜系统和内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菌鞭毛和糖被的结构和
功能,理解和掌握芽孢的结构、功能和形成机制。
(4)掌握细菌的繁殖方式,了解细菌的菌落形态特征。
(5)了解放线菌、蓝细菌及其它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繁殖方式。
三、真核微生物
1.知识要点
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区别 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酵母菌的无性繁殖(芽殖、裂殖和芽
裂殖)和有性繁殖 酵母菌的生活史 霉菌的形态结构 霉菌隔膜 霉菌的繁殖
2.考核要求
(1)了解真核微生物和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2)掌握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了解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3)了解研究酵母菌和霉菌的意义及其在科研和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四、病毒
1.知识要点
病毒的基本结构 病毒的复制 一步生长曲线 温和噬菌体 溶源性细菌 病毒的培养及
鉴定 亚病毒因子
2.考核要求
(1)了解病毒的特点与分类。
(2)掌握病毒的基本结构、化学组成和增殖过程,掌握病毒一步生长曲线的绘制方法。(3)
了解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病毒带给人类的利与弊,了解病毒的防控策略。
五、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15
(一)微生物的营养
1.知识要点
微生物六大营养要素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培养基的分类与配制原

2.考核要求
(1)掌握培养基六大营养物质的种类、来源及作用。
(2)了解微生物营养类型。
(3)理解和掌握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方式及原理。
(4)掌握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分类及应用。
(二)微生物的代谢
1.知识要点
发酵的途径和类型 微生物合成代谢 微生物代谢调控
2.考核要求
(1)了解葡萄糖在厌氧条件下的产能途径。
(2)了解微生物的固氮作用和机制,理解和掌握固氮菌防止氧伤害其固氮酶的机制。
(3)掌握肽聚糖的生物合成过程,理解并掌握青霉素的作用机制。
(4)了解微生物酶合成的调节以及酶活力的调节。
(三)微生物的生长
1.知识要点
微生物分离与培养 微生物的连续培养 微生物个体生长与群体生长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
生长的影响 微生物生长的控制 微生物的抗药性
2.考核要求
(1)掌握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掌握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测定方法。
(2)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同步培养方法。
(3)掌握微生物连续培养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4)掌握细菌生长曲线绘制方法。
(5)了解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控制微生物生长的主要方法。
(6)理解和掌握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的机制。
六、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知识要点
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 细菌的接合、转化和转导 细菌质粒和转座因子 真菌的有性生殖、16
异核现象和准性生殖 微生物突变 微生物遗传育种 菌种的退化、复壮和保藏
2.考核要求
(1)理解和掌握 3 个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
(2)了解基因组、基因组学以及基因组测序技术。
(3)理解和掌握接合的概念,了解 F 因子、F
+、F
-、Hfr 菌株等含义。
(4)理解和掌握转化的概念以及将外源 DNA 片段转入宿主细胞的转化过程。
(5)了解普遍转导和局限转导的机制,了解形成高频转导的原因。
(6)理解和掌握细菌中质粒的类型和特点,了解细菌转座因子的类型。
(7)了解真菌的有性生殖、异核现象和准性生殖。
(8)理解和掌握诱变育种方法、原则和基本原理,掌握筛选营养缺陷型的方法。
(9)理解菌种退化的原因,掌握菌种复壮和保藏方法。
七、微生物生态学
1.知识要点
微生物的分布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的相互关系 微生物与氮循环 微生物与污水处理 微
生物降解 微生物检测
2.考核要求
(1)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理解和掌握微生物与环境中其它生物之间的互生、共生、拮抗和寄生关系。
(3)理解和掌握微生物固氮作用、氨化作用、同化作用、硝化作用及反硝化作用。
(4)了解污水处理中的好氧微生物处理和厌氧微生物处理。
(5)了解微生物在环境检测中的作用,掌握 Ames 实验检测致癌物的方法。
八、传染与免疫
1.知识要点
非特异性免疫 抗原的特性和类别 佐剂 抗体的种类和结构 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获
得性免疫综合症 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技术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2.考核要求
(1)了解免疫的概念以及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
(2)了解机体内的免疫器官以及参与免疫的巨噬细胞、T 细胞和 B 细胞。
(3)理解并掌握干扰素的概念、作用机制与应用。
(4)理解并掌握抗原和半抗原的概念,了解抗体结构和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17
(5)了解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获得性免疫综合症。
(6)理解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的基本原理。
(7)理解和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应用 。
九、实验设计
1.知识要点
功能菌株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微生物遗传育种 功能基因克隆
2.考核要求
(1)能够从自然界中分离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菌株,并对所筛选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
(2)能够设计实验,对目前已有菌株的某个性状或几个性状进行改良。
(3)能够设计实验,克隆和表达功能基因,构建基因工程菌。18
Ⅲ.模拟试卷及答案
河北省普通高校专科接本科教育考试
微生物学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75 分钟)
(总分:150 分)
说明: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在其它位置上作答的无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
1.缺壁细菌
2.芽孢
3.生长因子
4.主动运输
5.发酵
6.化能自养菌
7.恒化器
8.温和噬菌体
9.GC 比
10.错义突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0 个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1.脂多糖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即 、 、 。
2.酵母菌的无性生殖方式有 、 、 。
3.病毒壳体呈现一定的对称性,表现为 和 。
4.根据遗传物质结构的改变,微生物的突变可分为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其中基因
突变包括 、 、 等。
5.特异性免疫通过免疫应答来实现,免疫应答包括 、 、 等 3 个阶
段。
6.微生物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物质主要通过 、 、 和 等
方式进出微生物细胞。
7.微生物代谢主要有两种调节方式,即 调节和 调节。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19
1.微生物最基本的共性是体积小、面积大。 ( )
2.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缺乏的化学成分是磷壁酸。 ( )
3.高压蒸气灭菌是利用高温、高压进行灭菌的方法。 ( )
4.白细胞介素-2 属于特异性免疫治疗剂。 ( )
5.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 )
6.质粒在微生物细胞中是生存所必须的遗传物质。 ( )
7.低温有利于菌种保藏,在196~4°C 范围内,温度越低效果就越好。 ( )
8.细菌芽孢的抗逆性是多方面的,但最突出的是抗热。 ( )
9.高氏一号培养基是培养链霉菌的常用培养基。 ( )
10.所有基因发生正向突变的频率都远低于回复突变的频率。 (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后标有相应的分值,共 70 分。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
相应位置上)
1.简述细菌基因转移的三种主要方式(12 分)。
2.简述微生物与环境中其它生物之间的关系(12 分)。
3.简述微生物抗药性机制(16 分)。
4.简述培养基的配制原则(16 分)。
5.简述干扰素抑制病毒增殖的机制(14 分)。
五、实验设计(本大题共 20 分,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赖氨酸是人类和动物营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必需氨基酸,在食品、医药、畜牧上有广泛
应用。赖氨酸合成途径如下:
抑制
高丝氨酸 苏氨酸
天冬氨酸 天冬氨酸半醛
赖氨酸
在实践中发现,苏氨酸的积累会明显抑制天冬氨酸向天冬氨酸半醛的转化,进而会抑
制赖氨酸的积累。现有一株赖氨酸产生菌,但产率较低。 请设计一个实验,以现有菌株为
出发菌株,筛选赖氨酸高产菌株。20
微生物学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对应的地方)
1.缺壁细菌:细胞壁缺乏或受损的各种细菌的总称,包括支原体、L 型细菌、原生质体和球
状体等。
2.芽孢:在细菌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壁厚、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3.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需求量很小,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的有机
物。
4.主动运输:在载体的帮助下,依靠细胞提供的能量,一般是逆浓度运输物质的运输过程。
5.发酵:广义的发酵泛指利用一切微生物进行生产的过程。狭义的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
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自身未完全氧化的中间代谢产物。
6.化能自养菌:利用无机物氧化释放出的化学能作为能源,以二氧化碳作为碳源的细菌。
7.恒化器:一种连续培养装置,使培养基流速保持不变,微生物始终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率
下进行生长繁殖的连续装置。
8.温和噬菌体:能够将自身 DNA 整合到宿主菌的基因组上,与细菌共存的噬菌体。
9.GC 比:又称(G+C)mol%,指 DNA 分子中鸟嘌呤(G)和胞嘧啶(C)所占的摩尔百分比值。
10.错义突变:指碱基的序列改变引起所编码的氨基酸发生改变的现象。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7 小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1. (类脂 A)、(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
2.(芽殖)、(裂殖)、(芽裂殖)。
3. (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对称)。
4.(碱基的置换)、(缺失)、(插入)。
5.(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6.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基团转位)。
7.(酶合成)、(酶活性)。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后标有相应的分值,共 70 分.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
相应位置上)
1.简述细菌基因转移的三种(12 分)。21
参考答案:
接合:是指供体菌和受体菌直接 触,进行较大片段的 DNA 转移的过程(4 分);
转化:受体细胞直接吸收外源 DNA 片段,并与染色体同源片段进行交换,从而使受体细
胞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现象(4 分);
转导:通过噬菌体为媒介,把供体细胞的 DNA 片段转移到受体细胞中,使后者发生遗传
变异的现象,称为转导(4 分);
2.简述微生物与环境中其它生物之间的关系(12 分)。
参考答案:
互生: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在一起生活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有利于双方或偏
利于一方的现象。(3 分)
共生: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相互分工协作,甚至达到难解难分、合二为一的
一种相互关系。(3 分)
拮抗:是指一种微生物产生某种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从而抑制或杀死其它微生物
的现象。
(3 分)
寄生:一般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的生物体表或体内,从中获取营养并繁殖,
最终使后者蒙受损害或被杀死的现象。(3 分)
3.简述微生物抗药性机制(16 分)。
参考答案:
缺乏某类药物的作用结构(4 分);
微生物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药物无法进入细胞(4 分);
药物的作用部位被修饰或改变(4 分);
将进入细胞内的药物泵出胞外(4 分);
其它合理的解释应酌情给分。
4.简述培养基的配制原则(16 分)。
参考答案:
有的放矢:根据培养的对象和目的来制备培养基(1 分)
营养协调:培养基应含有微生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一切营养物质,并且营养物质的浓度
和比例要合适(6 分);2
条件适宜: 微生物的生长受 pH、氧气、渗透压等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并且微生物在代
谢过程中也会影响环境条件在培养过程中要控制这些条件适宜(6 分);
经济节约:在设计培养,尤其是在设计大规模生产用的培养基时,在满足微生物代谢和积
累代谢产物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廉价的材料,降低培养基成本(3 分);
5.简述干扰素抑制病毒增殖的机制(14 分)。
干扰素是高等动物细胞在病毒或 dsRNA 等诱导剂刺激下,产生的一种具有高活性、光谱
抗病毒等功能的特异性糖蛋白,可用于病毒病和癌症的治疗。(4 分)
病毒侵入人或动物细胞后,在其中复制并产生病毒 dsRNA,再诱导产生干扰素 RNA 以及
随后转译出干扰素。此时,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已死亡。(4 分)
所产生的干扰素对同种细胞上的相应干扰素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于是,两者结合并刺
激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 AVP。(3 分)
AVP 经与侵入病毒的 dsRNA 复合后使自己活化,并具有降解病毒 mRNA 的功能 ,结果阻
止了病毒衣壳蛋白的转译,也就阻止了该病毒的增殖。(3 分)
五、实验设计(本大题共 20 分.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赖氨酸是人类和动物营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必需氨基酸,在食品、医药、畜牧上有广泛
应用。赖氨酸合成途径如下:
抑制
高丝氨酸 苏氨酸
天冬氨酸 天冬氨酸半醛
赖氨酸
在实践中发现,苏氨酸的积累会明显抑制天冬氨酸向天冬氨酸半醛的转化,进而会抑
制赖氨酸的积累。现有一株赖氨酸产生菌,但产率较低。 请设计一个实验,以现有菌株为
出发菌株,筛选赖氨酸高产菌株。
参考答案:
1. 现有菌株的纯培养以及目前菌株产赖氨酸量的检测。(4 分)23
2. 按照微生物遗传育种的原则,诱变菌株,考虑诱变剂的选择、诱变剂的用量、复合处
理等手段,诱变现有的赖氨酸产生菌。(8 分)
3. 建立简单快捷的生理生化指标,例如根据赖氨酸的产量等方法初步筛选高丝氨酸缺陷
型菌株(赖氨酸产量并不是唯一检测指标,考生的方案切实可行即可)。(4 分)
4. 在初筛的结果上,进一步复筛赖氨酸高产菌株(如进一步通过诱变筛选高丝氨酸缺陷
型菌株)。 (4 分)
根据实验方案的创新性和可行性酌情给分。

移动站 电脑版 专题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