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3773考试网高考高考语文正文

2016~2017学年苏州高三期中调研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3773考试网 2016-11-3 20:37:47


16.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7.作者认为要使自己的头脑不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有哪些正确做法?(6分)
18.怎样理解文中划线句中“博学的无知”。(6分)
七、作文 (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准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月有阴晴圆缺,世人悲喜因之而生,但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 三 语 文            2016.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页,供选考历史的考生作答。本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写上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
语文 II (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学者不谋道久矣,然道固不茀废,而圣人之书如日月,卓乎其可求,苟不为刑祸禄利动其心者,则勉之皆可至也。惟足下力焉而不止,则不必相见以目而后可知其心,相语以言而后可尽其说也。以所示文求足下之志苟不惑而止则仆将见足下大发于文著于行而质于行事以要其成焉。                                    (节选自欧阳修《答孙正之侔第一书》)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21.欧阳修的个人成就较高,他创作的《    ▲    》是我国最早的诗话,开后代诗歌理论著作新体裁,他还曾独立修撰了史书《    ▲    》。(2分)
22.在这段回信的节选文字里,欧阳修向友人孙侔主要表达了哪两层意思?请简要说明。(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狂人日记》是一篇表现内心生活的小说,作品采用象征的手法构思了一个“迫害狂”的形象,其语言似杂乱实敏锐,既道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又象征着新文化的声音。
B.奥菲莉亚虽然爱慕哈姆莱特,但在父兄卑劣的怀疑和诽谤下,遵从他们的意愿,不与哈姆莱特接近,却又成为他们刺探王子的工具,她所受的宗法家庭的教养和管束决定了她的绝对驯服和无知。
C.《三国演义》中,袁绍因好大喜功拒绝采纳沮授休养生息的建议,贸然出兵攻打曹操,最终大败;曹操因生性多疑中了诸葛亮的反间计,杀了熟悉水战的蔡瑁、张允,最终在赤壁之战中惨败;诸葛亮因个人感情任用毫无作战经验的马谡为主将,致使街亭失守。
D.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给了堂弟查理,却等来了查理的忘恩负义和无情抛弃,但她毅然偿清了叔父的债务,成全了查理的婚事,直到最后成了有钱的寡妇,热衷于宗教和慈善事业,才终于从大量的金钱中获得了精神上的安慰。
E.《茶馆》里的秦仲义是裕泰茶馆的房东,是维新运动后的新生民族资本家,他惨淡经营几十年的“实业”被国民党政府没收,直到老年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
24.简答题。(10分)
(1)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揣摩下面两回中说话人的言外之意。(6分)
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第八回)
宝钗指他(小丫头靛儿)道:“你要仔细!我和你玩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第三十回)
(2)阅读《边城》中的选段,回答问题。(4分)
翠翠斜睨了客人一眼,见客人正盯着她,便把脸背过去,抿着嘴儿,不声不响,很自负的拉着那条横缆。船慢慢拉过对岸了。客人站在船头同翠翠说话。
“翠翠,吃了饭,和你爷爷到我家吊脚楼上去看划船吧?”翠翠不好意思不说话,便说:“爷爷说不去,去了无人守这个船!”“你呢?”“爷爷不去我也不去。”“你也守船吗?”“我陪我爷爷。”“我要一个人来替你们守渡船,好不好?”
砰的一下船头已撞到岸边土坎上了,船拢岸了。
选段中的“客人”是谁?从选段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翠翠?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25~27题。
文学既是“再现”,也是“表现”,但这种“再现”和“表现”的行动指向,并非理性主义的所谓“本质”,亦即传统观念上的“真理”。文学的指向在于人本身,在于人的存在。如果文学注定要与真理结缘,那么,它所揭示的也并非传统哲学与科学的真理,而是“存在之澄明”。文学艺术的根本价值即在于把握存在之真理。
人无法抛弃固有的存在,也就无法逃避存在的冲突。文学艺术既然是人类迄今所找到的最能切入存在的方式,它以此而宣示人本身,表现人的本质选择,则必然表现为存在的冲突。这种“表现”是存在所必需的,也是不可替代的。文学艺术正是以这种不可替代的方式把握着存在之真理,调节着存在的冲突,从而消解唯理性主义文化倾向的弊端,同时也消解人在存在的行动中所不可避免的烦恼、焦虑、虚无感乃至于痛苦等等。
如果科学是人类借以生存的需要,那么,文学艺术则是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因为从根本上讲,自然所赋予生命的意义是诗意的,但日常生活却被非诗意遮蔽着,而文学艺术从产生之日起,便以其无限多样的艺术品格,执著地、甚至不无悲壮地在寻求“诗意的栖居”。因此,我们总是通过文学艺术的引领以“去蔽”,从而到达诗意,感受无限,领悟神圣,走向人类本真的生活状态。
唯理性主义的文化不可能独自构建一个完美的世界,如果没有文学艺术与之并存,那么,对于人本身而言,这个世界将显得毫无生趣而最终失去它的意义。文学艺术,尤其是居于中心地位的文学,它作为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也正是以此显示了另一种文化——人文主义文化的伟大存在价值。
“文学当然不会死亡”,不仅不会死亡,而且其前景将更加辉煌。我们毫无理由以悲观的眼光去看待当今世界的文艺现实。事实上,当存在主义在上世纪中叶将“存在”凸现出来以后,随着本质主义的日渐消解,文学也以其自然的律动而日益趋向大众化和社会化,进而将真正成为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不管我们对文学所持观念如何,这都是事实,而且是人类文明又一大进步的事实。                     (节选自梁中杰《存在的冲突与文学的价值》,有删改)
25.材料中,作者提到了哪两种文化?请结合材料简要推断说明这两种文化的不同特点。(6分)
26.请解释“诗意的栖居”在文中的具体含义。(3分)
27.作者认为文学“不仅不会死亡,而且其前景将更加辉煌”。请根据材料,概括作者这样判断的理由。(6分)
苏州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2016.11
语文I试题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D
【解析】机敏:机警(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快)灵敏。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潦倒:颓丧;失意。潦草:(字)不工整;(做事)不仔细,不认真。杂乱无章:形容乱七八糟,没有条理。不赞一词: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
2.【参考答案】C
【解析】比喻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主要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应该注意,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不一定就是比喻句,有几种“像”字句就不是比喻句:表示同类比较的,表示举例的,表示猜测的,表示联想、想象的,表示说明的等。
3.【参考答案】B
【解析】B.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桑榆,喻日暮。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不要说岁数已大,将落的太阳还能放出满天霞光。比喻老当益壮,老有所为,积极进取。不符合语境。
4.【参考答案】A
【解析】B.⑤⑥先承接前一句继续用比喻解释“三危”,然后用“灵感”总启下文。②①④先表明乐僔和尚到三危山的时间,然后按照从主到次的顺序写“三峰”和“小峰”,揭示“三世佛”等产生的灵感。③揭示“飞天”产生的灵感。
5.【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的基本规则,也适当结合地域文化知识,期待同学们能“读万倦书,行万里路”等。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欢歌迎春:水泽源流江河湖海(青海)金银铜铁铬镍铅锌(甘肃);欢歌迎春: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云南)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海南)。
6.A序,按序排列,有次序,动词。
7.B,原文“礼乐固文学之见乎其外者也”,应该理解为礼乐是文学的外在显现。
8.(1)子游向孔子学习而在礼方面独有成就,乐的流传也就衰微了。(“学乎孔”“得乎礼”句式各1分,“独得”可译为“唯独获得……的心得或收获”1分。微:式微,衰微。1分。)
(2)于是选择郡里那些贤良的子弟让他们在堂中学习,用孔子之道相互切磋。(“弟子之良者”句式1分,肄,学习。1分,“(于)其中”1分。后一句通顺1分。)
9.对孔子大道的尊崇 1分(或用孔子之道培养郡中子弟1分);对吴地文化的传承 1分;延续书院的文脉传承1分,鼓励郡中子弟努力学习1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参考译文:
天,是不能够用某一物象来命名的,孔子的道不能够用某一科目来命名。日月星辰,是物象;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是科目。认为天就是日月星辰是把天看小了。认为孔子之道全表现在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是把孔子之道看小了。学孔子的人,不能够得到孔子的全部学问只能各自学到某方面与之近似的东西,就用科目品类来命名却不了解孔子的大道,怎么能用科目品类来命名呢?虽然这样,但是学孔子的人如果摸不到那门路,就看不见他能走进孔子之道。
如果不想了解天就算了,如果想了解天,用璇玑、玉衡这些仪器观察日月星辰,就可以了解天了。如果不想学习孔子之道就算了,如果想学习孔子之道,由知识广博遵守礼仪达到有德行、善政事、精通语言和文学,就达到孔子境界。言子游,是孔子的高徒。他凭借文学修养比同列优秀,而他用礼乐来治理武城。礼乐本来就是文学的外在表现。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无不依照次序排列就是礼;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无不和谐就是乐。子游向孔子学习而在礼方面独有成就,乐的流传也衰微了。
那礼乐就是孔子之道。学习礼乐以悟道,是孔门的教诲。所以要学习子游学习孔子的方法。学到了子游的地步,就具有孔子的一部分了。吴先是开启于泰伯。泰伯用谦让来教化,子游用礼乐来教化。吴地文学,实在是朴实而高雅。难道是后世所说的文学吗?难道是后世所说的学习吗?在子游之后因为文章而兴起的,唐代有像陆贽那样的人,宋代有像范仲淹那样的人。陆贽说:上不负苍天,下不辜负所学习的。范仲淹说: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文章功业超越一时,虽然不敢比拟于孔门,也是学习子游而有所收获的,是学习子游用来学习孔子的方法。吴地文学称盛的原因,说是泰伯贤能,说是子游开风气之先,说陆贽和范仲淹等都是凭借文章拥有当时的名声。所以有学道书院在宋代创立,在元代恢复,一直到现在……湮没很久,缵宗我守在这个地方,就趁着佛废的间隙建立学孔堂。外面是书院,里面是正堂,旁边有茅庐。于是选择郡里那些贤良的子弟让他们在其中学习,用孔子之道相互切磋。希望各位学子能够学习陆贽与范仲淹以到达子游的境界,学习子游能达到孔子的境界,也就差不多了。读书人要仰慕贤人,贤人要仰慕圣人,圣人要仰慕天人。千万要勉励啊,千万要勉励啊!
10.(1)参考答案:通过西沉的残月、凋零的井梧(上下句各写出一个典型景物并概括出特点,得1分,单单写出“月”“井梧”不得分)等肃杀萧条之景(概括出意境得1分,其他如凄清、凄凉等亦可)表达了作者的寂寥悲凉之情(概括出情感得2分,其他如悲痛无奈、孤独苍凉等亦可),融情于景(点出效果1分,情景交融亦可)。
(2)参考答案: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2分;不服年老,壮怀激烈的情怀2分;已入暮年的无奈2分;报国无门的痛苦2分。(四点中的任意三点即可)
11.【参考答案】
(1)金樽清酒斗十千                (2)樯倾楫摧
(3)歌窈窕之章                    (4)赢得仓皇北顾
(5)鹏之徙于南冥也                (6)渭流涨腻
(7)小人长戚戚                    (8)树欲静而风不止
12.患癌晚期选择摘除;坚持换新居;新公寓铺彩砖;二战躲洞内。(一点1分)
13.第一处,向医生笑谈对生活的态度,表现出他坦然接受现实,豁达的人生态度(2分);第二处,向我重复强调谷底做决定的好处,表现他的果敢乐观(无畏)(2分)。
14.一是结构上:补充说明,与“我确实知道”父亲“喜欢在事情到谷底时做决定”相照应(2分);使情节更加曲折严密(1分)。一是内容上:丰富内容,使父亲形象更加丰满;更能突出父亲无所畏惧的性格特征(2分);凸显人生绝处逢生、从头再来的主旨(1分)。
15.陈述事实,表达愿望。明知道父亲没有多大希望,任然希望父亲能像过去的决断一样,手术成功(2分);对父亲无所畏惧、从头再来精神的赞叹(2分);生活常常会陷入绝境,只有无所畏惧,果敢面对,才能迎来转机(2分)。
16.首先通过反面事例的分析提出人要有“不知情权”的观点(2分);接着分析了拥有太多“知情权”危害和放弃“不知情权”的原因(2分);最后指出怎样拥有“不知情权”的正确方法(2分)。
17.面对天天发生的趣闻和与自身利益无关的公共政策,要保持一定的自制力(2分)。给自己的头脑留出一点空白,用来填充更有必要、更有价值的东西(2分)。面对当今时代铺天盖地而来的海量信息,要选择那些能提供新知识、能锻炼和丰富自己思维的加以接收(2分)。
18.无所不知的知道分子就是那些掌握了大量缺乏智慧和思想含量的垃圾信息的人(2分)。“博学而无知”指他们每天都在毫无选择的吸纳各种各样的信息,混乱的思想充斥他们的大脑,从而无法建构起完整的知识和思想体系(2分)。作者借这句话从反面提醒人们,每天面对海量信息,要有所选择,在博览的基础上运用慧眼,追求专精(2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移动站 电脑版 专题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